影視劇就是全國最封建的地方。
華東師范大學老師毛尖在某次演講中一針見血道出國產劇的現狀。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在國產的武俠劇中,那些大俠們整天除了行俠仗義,什么事情都不做,卻能吃肉喝酒,還有花不完的錢。
不知何時起,這種現象在國產劇中悄悄盛行起來。
縱觀近幾年播出的國產劇,總是極盡“浮夸”和“狗血”的劇情。
各種難以理解的“金錢觀”“愛情觀”“性別觀”“歷史觀”層出不窮。
事實上,如果有心的話就會發現,有一些畸形的觀念,正在國產劇中野蠻生長。
畸形金錢觀
影視劇中已經有多久沒有出現過真正的窮人了?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三十而已》中的王漫妮,劇中的設定她是一個普通人。
懷著心中的夢想來到大上海,想在這里出人頭地。乍一看和我們普通人一模一樣的處境。
可人家過的生活卻是我們想都不敢想的。
作為一個月收入一萬五的銷售,她一個月要給父母2000元,卻還租著每月8500位于市中心的房子。
先不說作為銷售收入是否穩定,就說這每月一半多的工資用來租房子,現實中有多少人舍得?
不僅如此,六千八的鞋子她說買就買,時不時還有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一萬二的頭等艙,說升就升。
這樣奢侈豪華的生活,誰又能做到和女主一樣眼都不眨,也許有人說那錢是刷卡刷的,那下個月的生活要怎么辦?
就想問一下編劇:這就是你心中窮人的生活嗎?
這樣情況的國產劇不止一例,前幾年很多的《歡樂頌》,相信大家都看過。
合租的關關三人也是普通人的設定,乍一看,三人合租的模式不就是我們普通人的生活嗎?
但仔細看的話,三人居住的小區位于上海的富人區,房租加水電,平均每人三千塊。
樊大姐是混跡職場多年的資深HR,收入高就不說了。
但職場新人邱瑩瑩,每月的工資只有4000塊,還住得起這么貴的房子,這絕對是很多普通打工族不敢想的。
就更不用說楊穎的新劇《我的真朋友》中,離譜到天邊的“窮人”設定。
月薪2800卻住有夜景的大房子,說著沒錢吃飯,還能實現自熱鍋自由。
這樣“浮夸又虛假”的劇情又怎么能讓觀眾入戲,更不要說共情了,相信大多數人就當看個熱鬧罷了。
再回想當年那些影視中的窮人:
《長江七號》中周星馳為了生活,到工地上打工,做的是最累的活,還要被工頭挑剔。
住的是周邊沒什么人的“小破房”,里邊蟑螂一大堆。
還有30多年前的《我愛我家》,一大家人擠在一個小房子里,會為了買一個打折空調糾結,這才是正常人的生活狀態。
雖說我們的經濟經過30年的飛速發展,和以前比確實好太多,但還遠達不到“窮人”隨意揮霍的地步。
國產劇的創作者們,既想要拍出窮人的味道,卻又不愿意走進民間去切實感受。
最終呈現出來就是這種“王子公主微服體驗生活”的感覺,懸浮在半空,上不去下不來的尷尬場景。
更可怕的是,因為這種題材深受“年輕人”的喜愛,他們逐漸“愛上”這種生活,甚至會產生幻想。
當他們帶著這樣一種“消費觀”和“金錢觀”去現實社會中生活,為了那所謂的“精致窮”,大概率會迷失自己。
畸形審美
不知道多少人聽過“顏值即正義”這句話,又不知道多少人被這句話荼毒。
自從我們的生活中有了美顏和濾鏡之后,不少人都活在濾鏡中,而這種現象在國產劇中尤為嚴重。
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要數鞠婧祎主演的《新白娘子傳奇》,原本大家對這種經典劇的翻拍都抱著很大的期望。
當劇真的開播時,卻又讓人不忍直視,不僅是因為演員的演技拉胯,還因為劇中的濾鏡實在太離譜。
不僅整個畫面都模糊不清,當鞠婧祎出場時,那張臉白到發光,不僅毫無血色,甚至連演員高挺的鼻梁都讓磨皮給磨沒了。
哪怕是大家都喜歡追的《香蜜》,也沒能逃掉各種濾鏡和美顏的加持,劇中人物臉上連一絲毛孔都看不到。
不過好在沒有鞠婧祎那部劇夸張,觀眾也還能接受。
在《星辰大海》中,劉濤實力上演什么是主角光環,這臉白得趕上白熾燈了。
原本是用來給電視劇加分的美顏和濾鏡,竟然成為毀掉一部劇的一大利器。
在這樣的360度無死角的美顏和濾鏡的加持下,完全覆蓋掉了演員的演技和優秀的劇情。
結果往往是看了一部劇下來,只記得演員那“剝了殼的雞蛋”似的臉。
于正曾經紅火一時的古偶劇《玉樓春》中的溫崢嶸是這樣的。
然而《真相》中的她卻是這樣的。
額頭上的抬頭紋和緊繃的嘴角無一不在詮釋著一個母親情緒的爆發。
有一種對演員演技的最高評價是:連皺紋都是戲。
而在現在的國產劇中皺紋都被磨到一絲不剩,這種細膩的演技,自然也是不見蹤影。
這樣的現象不僅存在國產劇中,甚至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無一例外地是,這都是“假象”,拋開濾鏡之后的真實,還有多少人愿意去接受呢?
美顏就像是一種讓人上癮的“毒”,我們欲罷不能的背后,是我們審美觀的“畸形”,對這些虛假的東西越來越習慣。
甚至會在對鏡自賞的時候發現:鏡子里的根本不是我。
畸形愛情觀
近幾年我們受韓流影響較大的不只是“偶像文化”,還有韓國的“肥皂劇”。
韓劇中總是喜歡推崇那些非現實主義的幻想且扭曲的愛情觀。
常常是一個“灰姑娘”出門,一不小心在出丑的情況下,碰到了一個高冷的霸道總裁。
偏偏這個霸道總裁放著身邊的豪門千金不愛,只愛“其貌不揚”的傻白甜,這種爛俗的劇情卻讓我們國內的編劇爭相效仿。
《杉杉來了》就是深受韓劇影響的個中翹楚,薛杉杉因為特殊血型進公司成了總裁的“專屬挑菜工”。
隨后自然就是霸道總裁對傻白甜女主的偏愛,這種純幻想的“爽劇”。
倒不是說這樣的劇不好,只是多少都會對愛情觀不成熟的年輕人造成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
還有早些年瓊瑤阿姨的劇中,男女主的愛情觀,才是驚呆眾人。
其中《一簾幽夢》中的名句:
你只不過是失去了一條腿,而紫菱失去的是她整個愛情啊!
難道說在瓊瑤阿姨的心中,愛情可以大過天,連失去腿這樣悲慘的事情都比不過嗎?
還有《情深深雨濛濛》中那令人難以捉摸的何書桓:
我不是天下第一個為兩個女人動心的男人吧。
聽聽這是什么“虎狼之詞”?女主女二你都愛,這不是妥妥的“渣男”嗎?
還有《新月格格》中的經典名句:
我是來加入這個家的,不是來拆散這個家的。
聽聽,如果沒有你,這個家才會更好吧,明晃晃地來搶,還要表現得如此“通情達理”。
可能有人說,電視劇畢竟是古代的設定,這么演也沒什么不對。
但在現代都市劇《我的前半生》中,凌玲可是將瓊瑤阿姨的愛情觀貫徹到底:
俊生,喜歡你是我自己的事,跟你沒有關系。
既然和男主沒有關系,那你就不要告訴他啊。一邊說著“善解人意”的話,一邊又做著破壞別人家庭的事。
其次就是各種奇奇怪怪的戀愛,什么“師徒戀”“兄妹戀”“爺孫戀”各種CP層出不窮。
在這種“畸形戀愛觀”的影響下,就會有不少的年輕人受到影響。
就像網上流傳的那樣:
瓊瑤阿姨影響了一代人的愛情觀。
會不會有一些涉世不深的少女,為了所謂的愛情,和父母“反目成仇”,父母在家急得直掉眼淚也毫無辦法?
會不會有一些人以電視劇中的劇情為模板,為了不明所以地“愛情”,去成為“加入別人家的第三人”?
這些內容都值得我們深思,這樣的內容又怎么能撐起國產劇的一片天呢?
畸形性別觀
前段時間張翰新劇《東八區的先生們》,在網上掀起一片討論熱潮。
人們討論不休的不是劇有多好看,而是他公然不尊重女性,甚至“物化女性”的行為。
在這部張翰親力親為,準備了10年的“良心劇”里,不僅在臺詞上露骨,更是在拍攝時“咸豬手”不斷。
先是在女主即將摔倒之時,伸手拉內衣帶:
其后又在扶女主坐下時,手上的不合理動作:
臺詞上更是“虎狼之詞”層出不窮:
還有的劇在鏡頭上不斷以男性視角拍攝,女演員清一色地“清涼裝扮”。
要不然就是對著女演員的某些部位給特寫:
妄圖以此來吸引觀眾停留和討論,博取關注,殊不知這樣的“物化女性”,只會將觀眾越推越遠。
尤其是在近幾年的國產劇中,導演們不僅將目光放在女性身上,更是連男性也不放過。
從2019年暑期檔的《陳情令》爆火之后,雷同的“耽改劇”就接二連三地上映。
打著兄弟情的名義,實則是暗戳戳地“賣腐”,這不就是在“物化男性”嗎?
其后的《鎮魂》《山河令》紛紛追上“耽改”的腳步,妄圖分一杯羹。
直至現在還有不少粉絲在肖戰和王一博的超話中樂此不疲地“嗑CP”,甚至都影響到了演員的正常生活。
說實話,我們國產劇中“百花齊放”的現象是好事,也尊重一些“小眾群體”。
但這種劇的受眾群體大多都是一些年輕人,他們的三觀還未成型,常常遭受這樣文化的影響,很難保證他們的人生觀、愛情觀不會受到影響。
畸形歷史觀
要知道談及歷史往往都是很嚴肅的,它的背后藏著的是我們先輩們的鮮血。
而現在的國產歷史劇總喜歡打著“正劇”的名字,卻將劇情改得十分魔幻。
《山河月明》作為一部“歷史劇”,又有著眾多老戲骨的加盟,觀眾都在翹首以盼。
然而等劇上映之后,卻是讓人大跌眼鏡,這確定是宣傳中的“歷史正劇”嗎?
這明明是披著“正劇”外皮的古偶劇好嘛!
在歷史中的朱棣和徐氏明明是少年相識,伉儷情深,恩愛一生,然而劇中卻是朱棣逃婚,還遇到了一個“白月光”蒙古公主。
就是想問問編劇就一定要有這種“三角戀愛關系”嗎?
還有身為大臣的徐達本是出了名的謹慎,卻在劇中公然對著皇帝說出這樣的話:
我家大女兒嫁給你家老四,那簡直是一朵鮮花插在了……
拜托,這樣的大臣說完話能活著走出大門才是“見鬼”了好嗎?
不光是古裝歷史劇中有這種魔幻的場景,抗戰劇中的魔幻一樣不少。
抗戰時期喝咖啡:
打仗的時候還能抽空抽一口雪茄:
抗日條件艱苦,一眾女兵拿著芝麻大餅,卻覺得難以下咽:
類似這樣充滿魔幻的情節還有很多,而這樣的劇又怎么能向觀眾傳達正確的歷史觀呢?
年輕一代的觀眾長期受到這樣劇情的影響,會不會到最后連我們自己的歷史都模糊不清了?
內娛能否撕開這“以博流量”為主的遮羞布?
也許有很多人說,現在短視頻崛起,有越來越多的觀眾都喜歡各種獵奇的內容,誰還會坐下來認真地追完一部劇呢?
其實不然,真正的好劇,即便是不用宣傳也會有人追捧。
就例如今年大火的現實題材年代劇《人世間》,這樣的劇情才是接地氣,才是真真實實地流淌下來的歷史,才是人間煙火氣。
有句話說得好:市場和環境都不應是國產劇創造和傳播畸形觀念的借口。
以博流量為基礎上創作出的作品,都只是內娛的“遮羞布”而已。
即便是通過獵奇這一途徑獲取了短暫的流量,那這短暫的“繁華”過后仍是“一地雞毛”。
要想改變現狀,無非從三個方面著手:
2.勇于創新
要明白創新不等于“獵奇”,國產劇越走越歪,越來越“畸形”的原因,不外乎沒有新的題材,沒有足夠吸引力的故事。
在現實基礎上勇于創新,“反套路”的劇情如此受歡迎也是勇于創新的結果。
這就需要編劇從生活的角度出發,去原有的東西上去發現一些新的角度。
2.重編劇,輕明星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好萊塢之所以在影視界中享有那么高的地位,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編劇有著很大的權利。
管你什么流量明星,想加戲也要通過編劇的同意,合理修改。
而不是像國內一樣,流量明星們有著很高的話語權,仗著他們背后的資本為所欲為,甚至于導演都要禮讓三分。
試想在這樣誰都能去插手劇情的情況下,又如何能創作出一部好劇。
3.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身為演員就要做好演員該做的事,身為導演就要做導演該做的事。
目前的國產劇中十分需要新鮮血液的補充,有一些創作能力出眾的人,在資本和流量的把持下,很難有出頭之日,自然才華也被白白浪費掉。
這就會造成整個行業的固化和退步。
給更多有才能的人一些機會,吸引更多人才的加入,才是國產劇可持續發展的進階之路。
結語
當然說這么多并不是說國產劇中就沒有好的作品,而是在整個環境下和數量中,好作品的比例實在太小。
而深藏在這些“爛劇”之下的,是一直被掩蓋起來的問題。
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妥善解決,那我們也將一直徘徊在“爛”和“更爛”的怪圈里。
總之,都是希望我們的國產劇能夠越來越好,遠離那些“畸形”的荼毒。
我們的影視行業也終將迎來“井噴式”繁榮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