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動畫,永遠在「崛起」的路上。
前有《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后有《哪吒之魔童降世》。
可一兩次現象級的熱潮過后,大家的期待又再次被打回地面。
貨真價實的佳作,仍是稀缺之物。
最近,又一部新出的國漫短篇集沖上熱搜。
捆綁的詞條,居然敢是「國產《愛死機》」。
一看豆瓣評分,8.8!
還真比《愛死機》第三季高。
有意思。
即便曾經的《愛死機》翻車嚴重,但這也不是沒有越級碰瓷的嫌疑。
持著懷疑的態度,我們今天就來看看這部——
《膠囊計劃》
說它像《愛死機》,還真不是瞎扯。
短片集的創作方式,不拘一格的動畫風格,腦洞大開的故事內容……
很難不讓人對兩者,進行聯想。
其中一部名為《界》,未來科幻背景。
從畫面質感,到故事內核,宛如《愛死機》中國版番外。
看這開場的大遠景。
立體化的建筑群,快節奏的人流穿梭……
未來感十足。
接下來,人物特寫。
細致入微的姿態、動作、神情……
生動感,有。
特別是特寫鏡頭。
瞳孔、睫毛,皮膚褶皺,都很到位。
幾乎以假亂真。
再看故事內容。
起初,它似乎在講述一個人性抉擇的故事。
女主遇上人工智能暴走,要接管人類社會,她眼前只有兩條路:
犧牲自己,摧毀人工智能,人類文明從頭來過;
or,與人工智能合作,成為統治人類的神。
掙扎后,女主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干掉了人工智能,讓人類掌控自己的命運。
結果,一反轉。
從頭至尾,原來都是一出測試。
女主其實是大量復制的AI機器人。
這場測試正是為了判斷她的道德邊界。
暗黑,反轉,腦洞……
《愛死機》的精髓,被中國人get了。
走暗黑風的,也不止這一個。
比如,第五集《番茄餐廳》,深刻隱喻了群體反思。
被很多人說成是動畫版的《狂人日記》。
不同于《界》的逼真3D,它走了另類詭異的二維畫風。
在這個故事里,世界上有兩種人。
一種是「高貴」的藍皮人。
另一種是作為「牲畜」存在的西紅柿人。
西紅柿人被藍皮人囚禁在餐廳,成為他們的盤中餐。
西紅柿人想逃,但無路可逃。
為了不被趕盡殺絕,他們不惜削尖臉蛋,涂上藍色的顏料。
以此潛藏在「藍皮人」中,取得一線生機。
諷刺的是,當他們成為藍皮人的那一刻,也變成了麻木、暴虐的一方。
這個「人吃人」的反烏托邦世界,何嘗不是現實?
每個活在苦難中的人都想成為上位者。
可一旦成為上位者,還能保持最初的本心嗎?
被同化的世界很可怕,但不被同化似乎又沒有出路。
如《狂人日記》里寫過一句話——
從來如此,便對嗎?
當然,要說它是《愛死機》的翻版,并不負責。
除了都帶給人腦洞大開的想象力,和深刻的人性反思,兩者的內核卻有很大差別。
前者聚焦的依然是科幻題材。
但在《膠囊計劃》里,科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膠囊計劃》邀請全國不同的專業動畫團隊,在七種「情緒」中任選兩種進行作為母題進行創作。
七種情緒分別是:刺、欲、喜、幻、麻、淚、燃。
很明顯,它更關注的是個體最根本的情緒。
所追求,是做出感官上的極致情緒。
既能與觀眾之間碰撞出強烈的共鳴,也能給創作者更大的發揮空間。
為此,不少動畫故事都聚焦于社會話題。
有一集《癔癥》就得到了大家的廣泛討論。
動畫表現手法帶有強烈的意識流,但內容是實打實地扎根于現實生活。
開篇,暴雨傾盆的夜晚,一棟普通的單元樓下。
一個男人跌跌撞撞地從車上走下來。
很明顯,他喝醉了。
腳一滑,倒在了水灘,瞬間變成在河中游泳。
進入家門后,畫面開始翻轉。
男人再次站不穩腳,東倒西歪。
醉酒后的小腦平衡,徹底紊亂。
就在這時,家里出現了一只碩大的老鼠。
小心翼翼地向男人接近。
注意看,這只老鼠腳上穿著一雙拖鞋。
男人發現后,對著老鼠就是一通暴揍。
最終戰勝老鼠,將老鼠壓在盆子下面。
使完勁的男人,癱倒在沙發,小憩了起來。
等醒來后,眼前變成了兩只大老鼠。
另一只還系著圍裙。
男人愈發上頭,再次大打出手。
家里變得狼藉一片。
男人誓不罷休,輪流暴打。
過程中,還轉過一次老鼠的視角。
動畫變成卡通風——
一只黑貓在打黃貓。
最令人驚心的是這時的背景音——
女人痛苦的慘叫。
影片結尾也告訴觀眾,本片的聲音取材自真實錄音。
真相昭然若揭,老鼠是男人的老婆和孩子。
故事結尾,那對母子逃走了。
這一部《癔癥》講述的其實是家庭暴力。
不過,這一集引發了不小的爭議。
有些人認為,作品以喝醉產生幻覺的表現手法,是在為施暴者找借口。
而且也沒有將家暴真實的一面展現出來。
確實,喝醉從來不是家暴的理由。
但不可否認的是,創作者希望通過這集讓家暴的殘忍之處能被更多人看到。
《膠囊計劃》的先鋒性與實驗性,確實讓不少人再次看到國產動畫的希望。
而它與《愛死機》這種歐美動畫,最大的區別在于,表現了非常多的中國元素。
首先,有大量與中國風結合的科幻設定。
有一集《終極體驗》,就把賽博朋克做到了十足的本土化。
將「莊周夢蝶」的隱喻,融入到了一個類似于超夢體驗的系統里。
片中,還有一個茅山道士的人物。
用高科技手段,大玩了一把未來驅邪術。
中國民俗化的賽博朋克,閃瞎了我的眼。
其次,動畫故事也充滿了大量中國式語境。
《辰光恰恰好》說的是兩對老夫婦第一次結伴來法國旅游。
全程展現了中國式長輩的尷尬與幽默。
有中國大媽式拍照。
有中國家長式藏錢。
還有中國家庭式代購。
最后,動畫也擊中了許多人的中國鄉情。
被稱為最感人的一集《熒惑歸途》,最具代表。
它外表披著一個火星移民的科幻背景。
但骨子里,其實講述了一個到大城市打拼的青年,過年返鄉的故事。
2088年的春運搶票,依然瘋狂。
2088年的中國高鐵,依然靠譜。
2088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依然是保留節目。
不管故事的腦洞如何展開。
這樣的中國內核依然是吸引我們最重要的原因。
有這些情感因素的加成,《膠囊計劃》也確實得到了更多的好評。
但,它同樣存在很多的問題。
說它超越《愛死機》,為時尚早。
就拿動畫制作水平來說,雖然偶有亮點,但總體還是效果平平。
無論是技術層面,還是投入成本,都遠遠不如《愛死機》。
就說做得最逼真的《界》,其實也只是少量幀數做到了精細。
與《愛死機》第一季的《裂縫以外》相比,還是差了太多。
而故事創作上,也有不少遺憾。
一方面,很多作品形式大于內容,特效淪為噱頭。
比如,《終極體驗》試圖探討「欲望和自我」的關系。
但過多花里胡哨的畫面,削弱了原本的議題,也讓很多觀眾看得云里霧里。
另一方面,故事質量層次不齊,許多都流于表面。
有一集講述留守兒童的《留守童話》。
本是一個很值得深挖的話題。
然而,劇中如何表現這個話題的?
小女孩一覺起來發現父母不見了。
她迅速意識到父母去打工了。
于是,她迅速沖出家門,準備去找父母。
一路上,她幻想自己是灰姑娘、
是小紅帽。
是賣火柴的小女孩。
不出所料,她沒有追上父母。
這集完全沒有打動我,也不讓我覺得有趣。
它更像是一部討巧之作,元素的拼湊不讓人覺得新鮮,敘事的割裂也沒能將情緒推向極致。
而作為一部動畫短片,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極致的先鋒性、探索性。
不可否認的是,國產動畫還在努力。
而且從技術層面,確實已經比許多年提升了太多。
但要真正地做到「國漫崛起」,恐怕還需要一段時日。
對于國產動畫,我們不必捧殺。
但,也決不會放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