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萍是一個成功的女人,但是她的人生也充滿了坎坷。
2014年,倪萍做客《超級訪談》時說了這么一句話:
“如果有下輩子,我既不要爹娘,也不要孩子,更不要家庭”。
是對生活的和“愛”有多失望,才能在那個年紀想要孑然一身,無牽無絆。
這句話聽起來有多無情,倪萍這半生就有多悲涼。
在愛里長大的孩子不會吝嗇給予世界以溫柔,可若成長的土壤本就枯竭,又哪有多余的能量贈與他人。
哪怕事業上成就斐然,也無法填補她從小缺失的親情和長大后破碎的愛情。
明明才貌雙全,看似比很多人都得了先機,可上天卻從不曾眷顧這個姑娘。
用后半生去療愈前半生的傷,倪萍這半生太苦,如果有下一世,我希望她安穩幸福。
一、
提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國民女神”,倪萍一定是首當其沖。
淡雅如菊,清新干凈。
有些人出生便帶著許多天賦,做什么都能做出名堂。
許多觀眾只知道她在主持界的地位,卻不知道其實演員才是她的老本行。
1979年,倪萍考取了山東藝術學院,在校期間就因顏值出眾被選中,參演電影《山菊花》,憑借這部影片她榮獲小百花獎影后。
這是她步入藝術事業的伊始,這傳奇的一生,開局看似繁花錦簇,卻殊不知日后的許多年,她又將經歷多少次痛徹心扉。
1980年,倪萍參與了故事片《女兵》的拍攝,作為女主角,她的表演準確流暢,這讓她受到了電影界的注意。
24歲就被評為國家二級演員,放在如今已經算是年少成名,當時的倪萍很快成為校園里的風云人物。
美人任何時候都不缺追求者,就是在學校她結識了她的第一任丈夫,兩人當年愛得熱烈,結婚不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畢業后倪萍被分配到山東話劇院工作,她在話劇舞臺上站了整整五年。
剛畢業就步入婚姻的殿堂,還生了個女兒,工作也算穩定,假如能一直這么平淡且幸福。
可人生沒有如果,倪萍因表演上的天賦得以登上青島電視臺的春晚。
她作為嘉賓出演,遇到了生命中第一個貴人——央視知名導演劉瑞琴。
劉瑞琴欣賞她端莊大氣的長相,飽滿圓潤的嗓音和伶俐機敏的反應,認為她應該站在更大的舞臺上,便向央視舉薦了她。
夢想和家庭本并不沖突,可丈夫不知什么原因不支持她去北京闖蕩,面對旁人求也求不來的機會,倪萍毅然決然地走向她的未來。
恃才傲物是小說里的劇本,現實中倪萍初入京城其實走得很艱難,但她打小就是個要強的性子,越是困難她越是勇敢。
在山東省小有名氣的倪萍一去央視突然什么也不是了,進門就被攔在外面吹了兩個小時冷風,初來乍到的小姑娘受盡冷落。
這種落差感讓她覺得委屈,而丈夫本就反對,自然不會多給她一絲一毫的關心,
倪萍曾在采訪中透漏,那時楊瀾已經在央視了,他們想找個比楊瀾年輕漂亮的姑娘,所以看到她的時候,沒有一個同事愿意搭理。
而這些都不能成為她退縮的理由,她努力完成好每一項工作,跟同事之間認真相處,就在事業上越來越好的時候,突然收到丈夫寄來的一紙離婚協議。
我不想揣測原來“愛”會消失得這么輕易,但如果當年喜歡的就是倪小姐的風華正茂,當下若真的有愛意,就不會阻礙她在更肥沃的土壤綻放。
倪萍沒時間陷入悲傷,她很快收到了任中央電視臺《綜藝大觀》節目主持人的調任,這檔節目是央視唯一的綜藝性欄目,自創辦以來,其收視率一直居全國各類綜藝節目之首。
而當年的倪萍也隨著節目一起變得家喻戶曉,受到幾代人的喜歡。
這還不算她事業的巔峰,1991年,倪萍第一次登上央視春晚的舞臺,與趙忠祥老師成為搭檔,自此在春晚的舞臺上扎了根。
她出色的業務能力成為央視春晚直播現場的定海神針,跟年輕和漂亮相比,能讓人心安才是對主持人最好的嘉獎。
臺前萬眾矚目,臺后依舊情路坎坷。
工作中她認識了小品演員郭達,失敗的婚姻沒有讓她一蹶不振,她滿懷期待擁抱新的愛情。
本應是才子佳人的浪漫橋段,卻不料母親百般反對,認為女兒處在事業的頂峰,郭達會影響女兒的前途。
在母親的萬般刁難之下,郭達產生了退意,這段感情終是不了了之。
月老似乎對這個事業有成的姑娘下了詛咒,在愛情的路上倪萍需要遭受的苦難還遠遠不止這一點。
興許是自小的成長經歷,讓她渴望溫暖和關愛,卻一次次受到放棄和傷害。
二、
1959年2月16日,倪萍出生于山東省威海市,童年時期因為父母重男輕女的思想觀念,她2歲就被姥姥帶回家照顧。
姥姥心疼她小小年紀被父母送去長期托管的幼兒園,看著她因為營養不良面黃肌瘦的小臉,就把銀鐲子賣掉給倪萍買雞蛋吃。
這大概是她人生中為數不多的“甜”,在姥姥身邊,即使沒錢但也是被捧在手心里寵著。
姥姥雖沒有念過幾年書,但卻是個大智慧的女人。
倪萍在三觀初建的那幾年,姥姥對她影響頗多,那些道理一生受用,記憶中那是倪萍童年時期最快樂的時光。
后來父母離婚,倪萍被判給媽媽,因上學需要去青島,她從此過上了跟媽媽相依為命的日子。
但一放假,倪萍便會跑去姥姥家,在她心里,姥姥始終是最親的人。
會給她納厚厚的鞋墊,會給她做很多好吃的,會偷偷給她塞零花錢……
所以后來賺了錢,她第一個孝敬姥姥,姥姥說:
“你是我孫女,怎么對我像女兒一樣好?”倪萍反問“你是我姥姥,為什么對我比女兒還要好?!?/p>
其實倪萍原本叫“劉萍”,只是后來改了姓,跟媽媽姓倪。
父親這個角色在倪萍的人生中一直都是缺失的,而為人處世的道理都是姥姥教的,姥姥在倪萍心里不僅是另一個“媽媽”還是另一個“爸爸”。
因此在姥姥去世后的許多年,倪萍還把姥姥的話寫成書,出版后甚至獲得了“冰心散文獎”。
我們看到的字字句句皆是老太太的淳樸通透,倪萍寫下的字字句句皆是無盡的思念和眷戀。
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幸運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其實倪萍還算幸運,姥姥很愛她,媽媽從離婚后也一直在她身邊,她無需用一生治愈童年。
可父親的缺失、父母婚姻的破裂、經歷過重男輕女不被重視的那幾年,這在她未來人生的細枝末節處多少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三、
于是在遇到大導演陳凱歌的時候,她生怕自己做得不夠,怕依舊無法維持情感的長久。
所以無限的付出,為這個男人洗衣、做飯、照顧家人。
被追求的時候會被對方捧在手心里,可當她真正帶入伴侶的角色,陳凱歌卻遲遲不愿給她一個相伴終身的承諾。
他說婚姻的內容大于形式,只想談戀愛不想結婚。
當時倪萍以為這是充滿理想主義的大導演最深刻的浪漫,愛情的真諦不是一紙婚書,而是相處中的點點滴滴。
于是她毫不猶豫地信了這個男人的話,并堅定地認為他們的感情可以走到最后。
直到1994年年底,陳凱歌的父親突發重病,倪萍立刻放下工作拋下事業去醫院照顧,這位陳凱歌名義上的女朋友比別人家的兒媳婦還要無微不至。
甚至在陳凱歌的父親去世時,倪萍還以準兒媳的身份出席,喪禮由她一手操辦。
而陳導就像個長不大的孩子,默許和享受這個女人為自己默默付出,卻不知道擔當和責任該怎么寫。
倪萍的犧牲只換來一句感謝,陳導在自己理想主義的藝術世界遇到了美麗的陳紅,兩人因工作產生交集,陳凱歌對陳紅一見鐘情。
倪萍跟觀眾一樣,從各大媒體的花邊新聞中方才知道事情的真相,她沒等到道歉和解釋。
陳凱歌轉頭和陳紅去美國結了婚,這時候的倪萍才意識到,這個男人不是不想結婚,只是不想跟自己結婚,原來他也有沖動和對婚姻的向往。
后來她曾在自傳《日子》中寫道:“這是一段沒有尊嚴,失去自我的日子,沒有一點尊嚴,倘若有人問我一千遍,我會一千零一遍地告訴他沒有一點尊嚴”。
這段感情成為她一生都無法逾越的痛,而傷害未完待續,倪萍的“不幸”還沒有走到盡頭。
情殤未愈,倪萍在朋友的介紹下認識了知名記者王文瀾,王文瀾的陪伴與安慰加之她彼時一絲絲的報復心理,一年后倪萍和王文瀾成婚。
其實其中最打動她的部分,還屬王文瀾聽她提及一句姥姥,就在北京買了四合院要接姥姥過來頤養天年這件事,姥姥是倪萍內心深處最柔軟的一處,可見王文瀾當年確實是深情。
倪萍不想辜負這深情,年近四十仍想跟王文瀾擁有愛情的結晶,她小心翼翼備孕產子,卻迎來命運送來的更大的風暴。
四、
兒子一出生就是白內障,眼睛是通往心靈的窗戶,上帝在倪萍開窗擁抱太陽的路上處處設阻。
她多少次跟幸福擦肩,這一次仍不能幸免。
為了兒子的病,她絞盡腦汁,心力交瘁,國內治不好就去國外,日后更是往返美國十來年。
事業受到牽連,經濟從此拮據,她從春晚的舞臺上隱退,那一年7個央視導演去她家請她出山,她都不愿開口說出真實緣由,只說自己胖的見不了人。
愛的時候是真愛,可經過生活的檢驗,王文瀾始終不是那個對的人,他只能同甘卻無法共苦,他拒絕牽著倪萍的手走過生活的一地雞毛。
婚姻再次以失敗告終,可倪萍沒有時間處理自己的巨大傷痛,因為孩子的病得治,生活還得繼續。
這個病需要耗費大量的金錢,倪萍走投無路跪在馮小剛面前求他幫助自己。
再次復出拍電影卻沒了往日的心境,當被命運扼住了喉嚨,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生活而非理想。
姥姥曾告訴她:“你使過勁兒了,這一輩子才不算白活”,所以她從小便既要強又堅韌。
咽下無數的心酸苦楚,她示于人前的只有精湛的演技和優秀的作品,憑借電影《美麗的大腳》她從“最美女主持”變成“金雞獎影后”。
魯豫曾在節目中統計倪萍所獲得的獎項,發現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倪萍的獲獎率特別高,做什么都能成功。
10年過去,孩子的病終于好了,在聽到醫生說以后不用再來了的那一刻,倪萍哭得不能自已,只是這種心境,孩子的爸爸再不能陪著她體會。
她在自己的書中寫:“周圍的人都以為我身前身后熱熱鬧鬧,只有我知道人前的‘宴席’散后,我的心是怎樣的杯盤狼藉”。
好在最狼狽的這些年,她的生命中出現了那個愿意同她共悲喜的人,楊亞洲接住了這個快要從云端墜落的女人,在孩子治療期間給與了倪萍許多幫助。
最好的年華都困在情感和孩子之間反復折騰,倪萍好像很少有為自己而活的時光。
如今心病落地,她謹慎了那么多年也沒有接受楊亞洲,最終還是找回了自己,決定重新出發。
這一次步入婚姻她不再帶著無限期許,有的是千帆閱盡后的篤定和從容。
從這時候開始,她知道她的后半生應該對自己好一些,她畫畫、堆雪人、上自己喜歡的節目,去感受曾經忽略掉的生活。
十九歲第一次演戲。二十三歲獲封小百花獎影后。
三十歲到四十歲,她轉行做主持人,把人生中最豐富美麗的十年獻給了央視,贏得了無數掌聲和鮮花。
年過四十,她重回大熒幕,主演的每一部影片都品質精良、頻頻獲獎。
天命之年,她的生命越發開闊多姿。
五十歲的她嘗試拿起畫筆,竟也好評如潮、佳作不斷。
從倪萍身上,我看到了生命本來的樣子,哪怕糖衣下面皆是苦,她也能破繭而立開出花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