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晚間,電視劇《天下長河》在湖南衛視兩集首播。我是晚八點打開電視機的,準備看一會兒,若是劇作質量低的話,就轉到同步上線的正版視頻平臺上倍速播放去。不過,這部新劇,可謂是越看越上癮。我在電視機里的湖南衛視臺看完了兩集。并且,我認為,這部電視劇還真不能轉到視頻平臺上倍速播放去,不然,就傷了劇作的氣韻。這種優質大劇,就得衛視平臺上一天只有兩集的看。
我先籠統地說對《天下長河》的感覺,稍后,再細說。這戲一開局,我覺得是熱鬧。首集的時候,黃河水滔天的樣子,確實熱鬧。我當時感覺,編劇導演可能就是圖個熱鬧,吸引個觀眾。等到了第2集的時候,我覺得,我對編劇有誤解,他是有“中國歷史精神”的,甚至于可以說他是懂明清儒學的真諦的。到哪一段的時候,我產生的這種看法呢?
到了江寧知縣跟他老娘談雞蛋那段,及其稍后的一段的時候,我猛然覺得,《天下長河》這編劇,深入到了中國儒學文化的深處去了,他應該懂明清儒學的真諦了,而不是學一丁點的皮毛。老娘談雞蛋和知縣數石子的這兩場戲,其實是明清儒學思想的一次戲劇化演繹。這里邊可以展開了認真聊的內容非常多。奈何,我這篇是劇評文章,不是明清儒學的學術分析。所以,這一段,我找時間,返回來重新聊,掰開了揉碎了聊。
等到了第2集收尾,黃志忠飾演的角色錚錚鐵骨的時候,我能夠感受到編劇立人物、立文化的精氣神了。這部電視劇看似是寫事兒的,但根源上,它寫的是人,和人背后的民族文化精神。當然,《天下長河》到底能夠把咱們的民族文化精神寫到多深刻當中去,需要持續觀察,不宜剛剛播放兩集,就給它戴一個很高的帽子。以上這些,是我的感性看法。
從嚴肅劇評的一面來講,這部《天下長河》屬于典型的宏達敘事與細微表達的有效結合。劇作主題方面,它通過康熙年間治理黃河河道的事情,洞察的是整個康熙年間的斷代史。而這個斷代史又是多層次、多角度的,圍繞治水展開的故事,又不僅僅是治水。所以,《天下長河》的敘事野心非常大,而且,目前來看,編劇和導演才華,也配得上自己的這份野心。
而細微表達的一面,也尤為精彩。宏大敘事這東西,光喊大口號,嚷嚷大事情,反倒是丟了“大”的感覺。越大的東西,越要細微敘事,這是懂行的編劇們才會做的事情。比如說,在《天下長河》當中,管河道的那個胖子官員在家里放火并且自殺了,這事兒報到康熙那里去。這本是一件非常嚴肅的、生死式的大事情,但《天下長河》反倒是不嚴肅起來,要講細微的小故事了。
什么小故事呢?明珠先來見康熙,明珠模仿索額圖,如何回稟皇帝河道總督自殺的事情。等到索爾圖來了,果然按照明珠模仿的樣子來了一遍。這場戲,估計不少觀眾會從明珠、索爾圖兩個人身上看到紀曉嵐與和珅的影子。但是,《鐵齒銅牙紀曉嵐》最大的問題就是戲說,熱鬧挺多,嚴肅的太少了。反觀這部《天下長河》,張挺顯然更懂得明清皇帝們到底是怎個樣子的。
比如,這場戲當中,康熙即使配合明珠演了這么一出戲,但康熙依舊是不茍言笑的。這出戲,在紀曉嵐、和珅和乾隆的戲說當中,早就仨人哈哈笑場了。《天下長河》當中,康熙不僅沒有笑,而且拍了明珠的嘴巴子。明明是個忠臣,怎么還打人家嘴巴子呢?這就是編劇導演的智慧:真正的清代宮廷當中,皇帝是不把大臣當大臣的,只當奴才。《天下長河》當中,這么一拍嘴巴子,反倒是把正史的感覺拍出來了。
如果說,《天下長河》只有康熙、明珠、索爾圖他們斗智斗勇那點事兒,也就沒多大意思了。這部電視劇當中,目前來講,真正見精神的,是黃志忠飾演的安徽巡撫,和押解他的那位江寧知縣。見得什么精神呢?中國傳統文化當中的明清儒學精神。我們傳統意義上,一講儒學,總覺得是給封建王朝做幫兇的。實則不然,明清儒學,本真里,其實是民眾之學,是蒼生之學。安徽巡撫和江寧知縣,骨子里邊的,是先天下之憂而憂。
這么一來,整部電視劇就立得住了。質量好的電視劇,市場反饋應該也會好。我看了一下幾個收視率榜單上的數據,都挺不錯。一切,以總局的中國視聽大數據為準。我個人的估計是,在中國視聽大數據上,這部戲,保不齊在播出到中期之后,就能夠收視率破1%。《天下長河》現在的質量,是對得起觀眾的。(文/馬慶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