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李檬(ID:imslimeng),作者:IMS天下秀創始人,授權轉載發布。
過年回家幾天,肉眼可見發覺到,不僅是大城市工作的年輕人,連小村鎮的老人、小孩,都在頻繁低頭刷好玩的短視頻,很自然的隨手下單買各種奇奇怪怪的東西。
短視頻華麗崛起的背后,是海量的內容創作者(不一定都是紅人、意見領袖)持續在上傳作品。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近3億用戶在快手上發布作品,僅2020年1季度,B站就有180萬內容創作者提交了490萬個視頻內容,包括生活、娛樂、科技、知識等多個內容板塊均迎來爆發。
同時,我頭腦中存在一個相反的想法——在短視頻、紅人帶貨持續繁榮的風口下,賺錢反而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去年,作為微信內容創業領域“老將”的晴矢,悲觀直言《我是如何在短視頻里虧掉1000萬的》。后來,晴矢本人也出來澄清,自己是用賣掉公眾號的400多萬資金轉戰短視頻,大半年虧損近500萬元。
過去一年,突然倒掉、停更的視頻欄目不計其數。一檔知名視頻欄目在最后一期視頻中直言:“互聯網其實是一個橫尸遍野的大荒地,絕大多數你看不到的其實都是尸體。”“絕大多數互聯網欄目都是突然死亡,很快沒人再想起來,這時給它一個結局都是徒增成本的事情。”
一邊是短視頻持續的商業繁榮,一邊是內容創作者的悲哀。當下國內的短視頻領域究竟是怎樣一個格局?為何短視頻創作者賺錢那么難?2021,3億短視頻創作者該怎樣實現突圍?種種問題都值得深思。
01
短視頻的高創作門檻,你可能沒看見
我在上一篇文章《萬字復盤2020:8個趨勢、3個洞察、1種信仰》中提過一個觀點:“無論你是什么學歷,什么出身,什么背景,你喜歡什么,擅長什么,你都可以把自己擺在視頻平臺上,被所有人看見。只要你有手機,注冊一個賬號,就可以開始發視頻,開直播。但真正困難的,是你要學會把自己的生活人格和職業人格分開——在合適的地方,合適的時候,扮演合適的角色。”
這里,我想進一步做個分析:大家想到的可能是錯的,看到的可能是表面現象。比如,短視頻的高創作門檻,你可能沒看見。
1 ● 趣味門檻:什么樣的優質內容,諾貝爾獎、普利策獎得主也做不出來?
國內的社交媒體上有一段視頻:一個電力工人在高壓線上吃飯,腳下踩著500千伏電流,再底下就是萬丈深淵了。短視頻APP上還有很多這種內容,在高壓線上睡覺的都有。
這些有趣的內容為何以前看不到?這種真實的場景和體驗,諾貝爾獎、普利策獎得主也做不出來,作家、攝影記者根本不可能爬上高壓線。而現在每個高壓線上的工人都有手機,山里也有4G信號,這些非常奇特的、精彩的內容可以透過APP輕松呈現出來。
這是一個人人都可以創作優質內容的時代,每一個人都有過特別精彩的瞬間,拍下來,上傳APP,輕松完成了一次優質內容創作。
得到的羅胖說自己最近半年喜歡在短視頻平臺上看老師解數學題。不是他特別喜歡數學,而是看到一些數學題那么難,被別人三下五除二給解了,感覺腦洞大開,是一個很爽的享受。為何以前看不到這些有意思的內容呢?
羅胖就認為,解數學題這種事情,以前看書、看圖、看電視、聽音頻都太累了,時間久了,你會討厭數學。但是,短視頻將這么“招人討厭”的事情變得很生動有趣。你說,短視頻是不是特別厲害?
谷歌旗下視頻網站Youtube,發布的內容也是包羅萬象,甚至美國剛畢業沒幾年的菜鳥婦科醫生,大多是在Youtube上學會怎么給孕婦剪臍帶。
你有沒發現,我上面列舉的優質短視頻內容,要么有職業和專業門檻,要么特別考驗腦洞,不是隨隨便便就做得出來的。
2 ● 職業門檻:優質內容的創作難度被低估
我很早以前聽過,一個傳媒大學的博士講拍視頻有多難。傳媒大學的畢業生們因為學業要求,也出于追新媒體風口的個人興趣,都要去拍視頻。可是,他們經歷過視頻節目的策劃、籌拍、制作、發布、反饋、優化和再創作環節以后,絕大多數是無疾而終,甚至很多人自暴自棄“以后再也不會做視頻了”,他們大多死在了第一個環節。
這些年來,人們總在講手機的普及、視頻制作的門檻降低,稱“圖文已死,視頻為王”,甚至天真以為,打開手機攝像“一鏡到底”說說剪剪,就能創作好的視頻。可是,你知道視頻創作的學習門檻有多高嗎?
如果以拍攝為主,推拉搖移跟的攝像技巧、遠全中近特的景別選擇,視聽語言學習是避不開的;
如果以出鏡為主,內容腳本、語言表達、副語言多少都要了解,自然脫稿表達和好的鏡頭感都堪稱“玄學級難度”;
既不拍攝、也不出鏡,只是“拿來主義”做剪輯視頻,腳本之外,畫外音的練習就更重要了,語速、語氣、停連重音對視頻的觀賞性會更加突出。
任何創作都需要一個不短的成熟期,創作訓練本身就足以“殺死”絕大多數內容創作者。對于內容創作者而言,最昂貴的是痛,而不是感動。
內容制作越來越貴,現在制作一個優秀短視頻的成本不亞于拍攝一部網絡電影,想贏非常難,不是不可能,但是你的投入比過去高很多。
粉絲服務越來越貴,三五年前,一名紅人主播的即興個人發揮,可以輕松吸引大量關注,現今則需要一整支團隊的支持。
現今,國內的優質自媒體內容也是指標化、團隊化創作。比如,曾經《壹讀》雜志所制作的動畫短視頻,傳播效果在同行中是非常領先的,他們是通過一系列指標,包括時長、笑點在固定時段中的密集程度等等,量化制作內容。“一個800字的腳本,有多少知識點、幾個論證邏輯都有清晰規定”,腳本、創意、動畫,多個環節協力創作。
優質內容的持續輸出越來越依靠團隊力量,“紅人”越來越不是一個人在奮斗,而是團隊協作的批量生產,創作成本自然也不可同日而語。
3 ● 權益門檻:內容創作要有不可模仿性,可能不僅僅是版權問題
“最受國際藝術界關注的中國藝術家”徐冰認為,今天我們處于數字制造的多層生活狀態,使我們對真假的辨別是被動的。今天每一個人都在和自己的手機配合著演雙簧,我們發布給世界的,完全是我和我的手機在配合著向世界表述我是誰,我長什么樣子,我想說什么。你的生活是否真實似乎不重要了,你該怎么“創作”你的生活才是重點。
既然你的生活都是在“創作”,那么,版權問題是如影隨形的。
多年以前,就已經有很多紅人、意見領袖大量創作優質內容,由于版權(確權)問題,“整整兩代人(近20年)都欠這些內容創作者一份版權收入”。
現在的最大問題還不是確權,而是抄襲者、模仿者,特別討厭。
有一個叫“擺貨小天才”的紅人,用最騷的話,包裝最便宜的商品,賣最奇葩、最不可能的服務。僅用3個月時間,“擺貨小天才”就在抖音上累計超過700萬粉絲。他背后的MCN機構也順勢而為,一連孵化出了“擺貨劉桂香”、“砍價小能手”2個賬號。
可是,沒過多久,抄襲者、模仿者就大量出現了,“擺貨小天才”曾在個人簡介中寫道,“除了關注列表其他都是抄襲者。”
據不完全統計,“擺攤小仙女”、“逗比小天才”、“地攤小表妹”等賬號是抖音平臺上肉眼可見的“擺貨小天才”模仿者,而且粉絲數量超過10萬,甚至超過100萬。如此看來,模仿、抄襲是“回報很高”的事情。
02
內容創力大突圍,靠什么?
我有一個基本預判:10年以后的財富榜單上一定會有很多內容創作者,中國的內容創作者靠文化、靠內容版權銷售收入,也能產生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年收入破億的IP。
我認為,未來國內消費無論是圖文的、長視頻的、短視頻的、VR的,你我每一個人只要有內容創作能力,理應獲得合理收入。
那么,未來的內容創力大突圍靠什么?
1
創作層面:系統比人重要
關注所及之處,財富隨之而至。要長期維持用戶的關注,就要有優質內容的持續輸出,這是不能靠哪個人的,因為人會中斷。
哪怕一個創作者再聰明,再有毅力,也是有人性弱點的,也會有狀態起伏,也會情緒化,哪天精神恍惚,或者跟人吵架了,心情不好,或者被別的老板挖走......即使你這里曾經出過爆款內容,也會是最后一個爆款。
成熟的內容團隊,一定有一套久經考驗的創作系統,比如,近年全球觀眾口碑最好的動畫劇集《瑞克和莫蒂》,創作過程中就有一個“故事羅盤”系統:什么時間,劇情就該進行到哪一步,創作者開出什么樣的腦洞設定,都要納入正常的節奏里,絕對不會出現虎頭蛇尾,不知道下面往哪里編的問題。
2
策略層面:真正優勢是創作成本
過去,大家認為微博、抖音、快手、B站的成功是源于紅人,紅人有流量嘛,但是,最近幾年短視頻平臺普遍更強調“內容為王”,升級算法以后,哪怕用戶訂閱列表里的所有紅人全停止更新了,也不影響消費者(粉絲)獲取源源不斷的感興趣內容,3億內容創作者當中總有特別好的作品可被精選出來。
那么,未來內容創作者的真正優勢是什么?是成本。
注意:你要想紅,除了比別人更好玩,你的最重要基本功,是降低創作成本。
短視頻平臺上的教程會告誡大家:視頻的開頭前幾秒特別重要,一定要想盡辦法利用開頭的幾秒,吸引大家注意。因為大多數人會在開頭的前幾秒確定,是否要繼續看下去。只要你前幾秒看得下去,后邊的流失率就會小很多。
短視頻通常30秒之內的居多,如果你已經被視頻的開頭吸引,看到了第9秒或者第15秒,這其實成了一個“沉沒成本”,大多數人會選擇干脆看到最后,反正也沒幾秒了,倒要看看你后頭要抖什么包袱。
抖音最早以音樂、舞蹈為主的跟拍、模仿形式,大大降低了視頻內容的創作難度——不斷降低用戶行為成本,大眾內容創作才能逐漸興起,各大視頻平臺都在推自己的短視頻創作工具也是這個道理。
3
粉絲層面:好內容是互動出來的
過年期間,我和幾位留學歸國的博士交流,意外發現他們都看電視劇《山海情》,而且重復看,看幾遍。是電視劇特別好看嗎?不是,他們都在看彈幕。
彈幕都是粉絲互動的結果,是一種二次創作。我非常肯定:好內容都是互動出來的。業內的基本共識是“內容產出和粉絲互動保持接近1:1的投入”。
95后、00后用戶普遍樂于分享來怒刷存在感,收獲認同感。
傳統的內容產出,大多是單向的、穩定的、慢節奏的,更像一個Broadcast(廣播);現今的內容創作,必須是多向的、緊湊的、起伏的、高頻次的,更像一個Party(聚會)。
你看很多視頻APP、游戲APP上面,最受歡迎的內容創作者根本不是什么傳說中的攝像達人、游戲高手,而是善于跟粉絲互動的、善于刺激粉絲熱情的溫度型選手。
有人認為,B站最厲害的一點在于給創作者提供了千千萬萬的“捧哏”,這些“捧哏”就是彈幕。“一個視頻沒有彈幕是不完整的。”
有一個短視頻,一輛自行車跟三輪車相撞,騎自行車的人掉下來落在了三輪車上,被三輪車帶走了。只看這個視頻,你可能會說“哈,有驚無險”。但這時飄過兩條彈幕,一條說“來不及解釋了快上車”,另一條說“像極了愛情”。是不是戳中你的笑點了?
彈幕的真正價值,是“互動中的再創作”,是“粉絲跟你一起創作”,好內容你出一分力,另外九分力靠粉絲。B站在播放《風犬少年的天空》這一部自制劇的同時,主動發起了有獎征稿活動,鼓勵用戶使用這部電視劇的視頻素材,剪輯出全新的內容來。
“你要把樓梯變成一踩就能發出鋼琴聲的大鍵盤,引發大家互動。”學會動員粉絲的創作能量。
4
戰略層面:最重要的是時機和節奏
有投資人認為:可以從“時代的商業”和“時機的商業”兩種視角,進行綜合判斷,立體洞察眼前正在發生的商業趨勢。
以“時代的商業”眼光看來,《哈佛商業評論》曾經提過一個概念“內容經濟”,紅人和社交網絡已深度滲入現代商業,內容涵蓋了與消費者相關的所有產品和服務——可以是一款游戲、一個話題、一個綜藝、一場直播,包括消費者沉淀下來的體驗和感受。對于消費品牌而言,內容已經成為產品、服務之外的“第三溝通要素”。
以“時機的商業”眼光看來,內容創作已經可以視作一種創業,而“內容創業”的紅利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投放紅利期、內容紅利期和運營紅利期。
1
投放紅利期:
特點是獲客成本非常低,大概就幾毛錢。2012年的微博,2018年的抖音、快手,以及今年的微信視頻號都是如此。
02
內容紅利期:
核心是內容創作只要足夠好。要么瞄準一個細分人群,要么瞄準一個細分領域,就能吸納大量鐵粉,比如“六神磊磊讀金庸”、“凱叔講故事”。
03
運營紅利期:
這個時代就非常考驗你商業方面的運營感和節奏感。比如,2019年初你在抖音上做內容,漲粉的速度特別快,大半年過后,繼續用原來的方法和套路,漲粉就沒有那么快了,各個細分內容板塊都有大量創作者之間的競爭。
對照過去10年內容創業的風口節奏,下一波的勢能轉移會不會是微信視頻號,可以拭目以待。
在正確的方向上能否堅持住,當然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是,在正確的方向上能否踩準時機和節奏,能否緊跟不同內容平臺的進化迭代,這個挑戰其實更大。
時代的商業或許不容易錯過,只要方向對了,機會層出不窮。時機的商業錯過了,就再也沒有那個引爆點了,那會非常遺憾。
小結
過去一年,視頻內容創作發生了很多變化,游戲直播平臺和視頻平臺都面臨新的整合,長視頻和短視頻之間又誕生了中視頻的新概念,音樂、音頻領域仍是暗流涌動。5G時代有沒有可能出現新的技術驅動、AR和VR有沒有可能真正商業化,都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我一直認為,真正好的內容一定是你發自于內心與這個時代發生碰撞的結果,你我如何感受這個世界,如何理解大家最廣泛的內心焦慮,決定了你創作內容的精神氣質。悲喜劇或是荒誕劇,你從中看到的,都是自己,觸動你的那個瞬間,釋放了某種焦慮。
好的視頻內容創作標準只有一個: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在多大范圍內、在何種時間維度上,觸達更多的人心。
真正的稀缺資源,是時間。哪些視頻內容是值得用戶花時間的,是影響用戶生活體驗的,這是創作者們最該思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