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曾經看到過一種言論。
說郭富城非常在乎自己的地位,非“一番”電影不演。
從他的職業生涯履歷來講,似乎是正確的。
除了剛出道的那兩三年以及極少數客串、特別出演的電影,基本上都是電影的第一主角。
但本著臆測無效的原則。
先回溯其影路。
再做定論。
第一次關于“爭番位”的新聞出現在1998年。
這一年,有一部可以載入香港影史的電影《風云雄霸天下》上映。
而鑒于當年電影的成績與轟動程度,有不少人總會在演員番位和影響力上做文章,以滿足自己爭勝的心理,其實毫無意義。
這部電影的來龍去脈其實很清楚。
在嘉禾的支持下,王晶、文雋和劉偉強合伙成立了“最佳拍檔”公司,和嘉禾合作,拍古惑仔電影大獲成功,后來王晶繼續去和永盛合作,文雋和劉偉強開始謀劃籌拍大制作電影《風云雄霸天下》。
古惑仔系列電影捧紅了一眾“古惑仔”演員,包括鄭伊健、張耀揚、謝天華等人,而另一邊,郭富城在1996年的《浪漫風暴》上映后獲得嘉禾力捧,鄒文懷簽下郭富城,準備把他培養為繼成龍之后的第三代動作巨星。
兩相碰撞之下,《風云雄霸天下》郭富城、鄭伊健的雙雄陣容誕生。
所以這部電影其實是當年如日中天的嘉禾電影,與新銳公司“最佳拍檔”的聯手,而劉偉強幾乎搬來了整個“古惑仔”的演員班底,郭富城則代表嘉禾方面。
但爭的其實不是番位,因為無論排名還是戲份都很清楚,郭富城橫壓全場。
爭的是主題曲。
當事人當然矢口否認。
但其實就算是爭,也很正常。
兩個人都是當紅的年輕偶像,也都是歌影雙棲路線,再加上分屬不同的唱片公司,只是當年鄭伊健所屬的BMG投標中了電影原聲大碟制作,旗下歌手自然近水樓臺。
所以當年的結果,是鄭伊健唱片頭曲、郭富城唱片尾曲,另外二人各唱一首插曲,片方再對外宣布,兩首歌曲都是電影的主題曲,折中平息了風波。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
鄭伊健的經紀人尤其強勢,不但與郭富城爭主題曲,與同公司歌手也爭資源,媒體報道,波及的歌手包括劉德華、古巨基和李克勤,也算是戰火四起。
十年后的《風云2》,似乎又重蹈了覆轍。
寰宇一早將電影主題曲及插曲簽給了郭富城,連《風云義》這個歌名也是郭富城擬定的,但隨著鄭伊健宣布重返樂壇,經紀人又向電影公司提出要唱主題曲,最終以二人合唱的方式解決。
不過說到底,這件事還是在正常的競爭范疇內。
不過當年另有一則新聞很有意思。
據說當時徐克和劉偉強爭相想拍《中華英雄》,兩位導演一人相中一位演員主演,正好分別是郭富城和鄭伊健,最后劉偉強勝出。
說明當年的資源競爭,確實也相當激烈。
2004年,上映了一部杜琪峰電影《柔道龍虎榜》。
電影文藝勵志,質量很不錯。
但拍完這部電影之后,郭富城與古天樂時隔十八年才再度合作,與杜琪峰則就此分道揚鑣。
坊間揣測,與當年杜琪峰力捧古天樂有關,當年在電影上尚無太多建樹的古天樂,在這部電影里壓番了正在低谷期的郭富城。
而此后,郭富城迄今上映電影29部,僅有《全民目擊》、《西游記之大鬧天宮》、《道士下山》、《夢想合伙人》及《無雙》這五部電影不是一番,其中《全民目擊》海報與孫紅雷互壓、片頭字幕先出,可視作平番,《夢想合伙人》客串演出。
但不管怎么說,第一主角的比例確實很高。
那么,除了上述特例,郭富城是不是真的“非一番”不演?
回溯一下電影《無雙》的來龍去脈,其實就能完全清楚。
莊文強2008年寫出《無雙》的故事初稿。
然后中途一直做簡化,直到2014年才時機成熟,開始籌拍這部電影。
最開始設定的主角是個年輕人,但這個角色對演技的要求比較高,然后思來想去,做了個折中處理,將角色年齡段調大,“適配”了郭富城。
而后在《踏血尋梅》的導演推介會上,先發出了口頭邀約,其后正式將劇本遞給了郭富城。
再后來,周潤發的加盟有兩個版本的說法,一者是說郭富城看過劇本后,覺得其中一個人物應該找發哥來演,所以向莊文強導演建議,另一種說法是郭富城的經紀人小美看過劇本,建議并幫助莊文強導演聯系上了發哥。
不管是哪一種,都可以理解為郭富城方面做出了這個建議并付諸實施。
那如果按照“郭富城在乎番位”的說法,郭富城和小美莫非不知道周潤發的番位鐵定大過郭富城?本身導演都沒說要請周潤發,他們卻上趕著建議并幫忙找到人,這是什么操作?
這是為了拍好電影,根本不計較其余的心態。
這其實才是真相。
毋庸置疑。
番位是演員綜合實力的象征。
包括資歷、商業票房號召力、演技能力及趨勢等各個層面的因素。
業內大多會有對應衡量。
所以番位并不是“爭”來的。
而作品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