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個人淚點真低。
聽到一些感人的故事,就會無比動容。
而且就想分享給更多的朋友們聽。
今天,我就想和大伙說說孫道臨和梁波羅,這兩位昔日上影廠“英俊小生”之間的故事。
聽完之后,也許大伙會和我一樣感動不已呢。
一、
1959年,20歲的梁波羅,懷著激動而又忐忑不安的心情,走進了上海海燕電影制片廠的大門。
說激動,是因為他終于如愿成為了一名演員,而且還是專業的電影演員。
說不安,是因為他不知道自己,將會面臨一個怎樣的未來。
當時海燕電影制片廠擁有強大的演員陣容。
生旦凈末丑,樣樣都齊全。
就拿“銀幕小生”孫道臨來說,他當時年僅38歲,正是演藝事業最為紅火的時候。
僅僅在過去的1958年,孫道臨就和秦怡一同主演了電影《紅色的種子》,又為八一廠主演了《永不消逝的電波》。
尤其是他在《永不消逝的電波》中所扮演的英雄李俠一角,更是不知打動了多少觀眾的心。
梁波羅深知自己和前輩孫道臨是同類演員,都屬于“銀幕小生”的類型,而且都氣質儒雅,充滿文人氣息。
可是自己拿什么跟前輩道臨老師相比呢?
無論資歷、經驗、演技還是在觀眾中的影響力,兩人都存在著云泥之別。
所以梁波羅都已經做好了跑龍套的準備。
哪怕站在孫道臨等前輩的旁邊,演一個小兵,也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
可是,如此一來,自己什么時候,才能達到道臨老師那樣的高度呢?
卻沒想到,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遇,很快就降臨到的他的身邊。
二、
1939年1月1日,梁波羅出生于陜西西安。
因為他小的時候長得圓圓滾滾,像個小皮球似的,于是家人就用“球”的英文ball,來稱呼他。
可是家里的保姆,是個河南人,每次都把“ball”喊成“菠蘿”。家里人一聽,這個名字有意思,于是干脆給他取名為“梁波羅”。
梁波羅在年幼時,隨父母來到上海,定居在愚園路的一條弄堂里。
在這里,他不僅感受到了大上海的繁華,而且還接受到了各種藝術氛圍的熏陶。
梁波羅發現自己十分熱愛表演,尤其喜歡看電影。
對上影廠那些演員主演的電影,更是百看不厭。
尤其是看到孫道臨老師在《烏鴉與麻雀》中所扮演的教師華潔之,在《渡江偵察記》中所扮演的偵察兵李連長,在《家》中所扮演的富家大少爺高覺新,在《不夜城》中所扮演的印染廠老板張伯韓等角色后,更讓他感到無比神奇。
一個人,怎么可以演那么多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物呢?
在不同的戲里,體會不同的人生,那是多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啊。
所以在他的心里,早就埋下了一個演員夢。
不過那時候,他沒想過自己能夠成為一名電影演員,而更大的可能是站在戲臺上唱京劇。
因為他的父親本身就是戲迷,尤其愛看梅蘭芳先生的戲。
梁波羅看過梅先生的演出之后,也喜歡得不得了。于是小小年紀,便參加了楊畹農先生創辦的“梅劇進修會”,學唱梅派。
大家都覺得梁波羅的小嗓特別好,而且長相和身材都不錯,于是就建議他學“小生”。
那時梁波羅基本上已經將自己定位成一個戲曲演員了。
命運的改變發生在1955年。
梁波羅的母親很開明,并不反對梁波羅學藝術。但同時,對他的要求也很高,那就是要把文化知識學好,將來要考就考本科大學。
正好當年上海戲劇學院招生,于是梁波羅就報考了上戲。
結果,他同時收到了華東師范大學和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的錄取通知書。
梁波羅毫不猶豫地就選擇了去學表演。
他那時的夢想就是成為像孫道臨那樣的好演員。
還在上戲讀書的時候,他就非常崇拜孫道臨。尤其是孫道臨的配音藝術,更是令他百聽不厭,贊嘆不已。
他自覺或不自覺地,都在各方面,要求自己向孫道臨的目標靠攏。
1958年,正在讀大三的梁波羅,接到通知,前往電影局觀看英國電影《王子復仇記》。
他沒想到,就在看片現場,他竟然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那就是自己童年的偶像——孫道臨。
梁波羅的心里甭提有多激動了。
雖然那時他還并不認識孫道臨,也不便貿然上前問好,但遠遠地看一眼大明星,就是已經非常滿足了。
時隔多年之后,梁波羅依然清晰地記得當時的場景,甚至連孫道臨老師所穿的墨綠色毛衣,都記憶猶新。
而更令梁波羅沒有預料到的是,1959年,他從上戲畢業后,還被分配到了孫道臨所在的上海海燕電影制片廠。
當時張瑞芳是海燕廠演員劇團的團長,而孫道臨是副團長。
同時孫道臨還是大組演員組長。
能夠在這樣的藝術家手下工作,自然是梁波羅夢寐以求的事情。
只是他擔心自己初出茅廬,資歷尚淺,不知何時才能像偶像們那樣,站到舞臺中央?
作為演員,誰不想早點出成績呢?
可是事實證明,梁波羅的擔心非常多余。
劇團的前輩對他的發展和成長,都非常關心。
孫道臨就主動找到梁波羅,讓他代替自己,去參加一些詩歌朗誦會。
讓這位后輩演員,能夠得到更多的展現自己的機會。
原來,孫道臨也早就留意到了這位清俊儒雅的小后生,認為他形象不錯,嗓音很好,而且對業務也肯鉆研。
尤其是當他發現梁波羅也同樣愛好文學寫作和配音朗誦后,就更是欣賞有加。
孫道臨從小的夢想,其實是當一名作家,而并非是演員。
在他15歲那年,他就已經創作出了小說《母子倆》,并且發表在校刊上。
后來他考入燕京大學哲學系,如魚得水,在《燕京文學》上,以“孫羽”為筆名,發表了大量的詩歌、散文和小說。
成為演員之后,他也沒有放棄寫作。
他文筆清新,文筆優美,所寫的詩歌和散文意境深遠。
我曾讀過他所創作的眾多文字作品,從中可以看出他的文學素養極高。
比如我在《鷹之歌》中,就讀到了這樣的文字:
“那時我首次離開了家,獨自住在故鄉,一個荒涼的小城里面。最初是一點故昔之情浸潤著我,使我的心境很平穩,城里面的鄉音和街道,和緩緩行過的人物,都給予我安靜的心境。”
是不是在大家的眼前,勾勒出了一副散發著濃郁的人文氣息的水鄉風情畫?
后來,我想,他為何能將《早春二月》中的肖澗秋塑造得那么神形兼備?
與他深厚的文化修養,有著直接的關系。
而梁波羅進入海燕電影廠之后,作為一名新人,工作也很積極主動。
不拍戲的時候,他也拿起筆來進行文學創作。
他不僅擔任了電影《六十年代第一春》的編劇,而且還憑著“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對上影廠的眾多明星和演員,進行了采訪,然后發表在《上影通訊》上。
梁波羅的這一舉動,引起了孫道臨的注意。
他非常欣賞這個帥氣且有才氣的小伙子。
便有心要重點培養他。
后來又聽說梁波羅也喜歡朗誦,就更加歡喜不已。
所以但凡有一些文藝演出,孫道臨總會把梁波羅的名字寫進演員名單。
有時主辦方邀請孫道臨出席,他也會把這樣的機會,讓給梁波羅。
久而久之,劇團的演員,也都留意到了梁波羅這個年輕人。
覺得他不僅舉手投足,都酷似孫道臨,而且就連表演朗誦時的狀態,都好似孫道臨的“翻版”。
所以大伙都說:劇團里來了個“小孫道臨”。
又有人說,梁波羅是孫道臨的接班人。
按理說,面對即將被“新人”替代的可能,孫道臨應該感到不悅才對。
然而他非但沒有,反而還對梁波羅,寄予了厚望。
三、
1960年,劉瓊籌拍諜戰片《51號兵站》,原本打算請孫道臨出山扮演男主角“小老大”梁洪。但孫道臨認為自己年齡大了,要多給年輕演員機會,于是就將梁波羅給推了出來。
而且也正是為了將梁波羅給“眾星捧月”般地襯托出來,上影廠給《51號兵站》劇組,配備了強大的演出陣容。
幾乎所有的“硬里子”演員,全部上陣,為梁波羅“保駕護航”。
張翼、高博、李緯、顧也魯、鄧楠、孫永平、茂路、曹鐸、李保羅、溫錫瑩、仲星火等,哪一個不是如雷貫耳?
其中有一個新四軍政委的角色,戲份很少,只有一場戲,劉瓊犯了難。
因為想找大明星來客串,可又擔心戲太少,沒人愿意接。
這時又是孫道臨主動請纓,甘心為初出茅廬的梁波羅擔當配角。
《51號兵站》大概算是孫道臨從影史上出鏡最少的一部電影了。
而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年輕的梁波羅脫穎而出。
果然梁波羅不負眾望,一部《51號兵站》,讓他一夜之間,紅遍大江南北。
至今在廣大影迷的心目中,還難以忘記他那清俊的面孔,瀟灑的風度,和充滿靈氣的表演。
雖然梁波羅在1961年就已經成了電影明星,成了海燕電影廠繼孫道臨之后的又一位“銀幕英俊小生”。
可是孫道臨對他的關心和幫助,卻從未間斷過。
《51號兵站》上映后,梁波羅的表演獲得了一些好評。
作為演員,他自然感到無比高興。
然而這時孫道臨又找到他,直接指出他在創作角色的過程中所存在的不足。
那就是文氣有余,而兵氣不足。
孫道臨向梁波羅談起自己主演《渡江偵察記》時,也存在過這樣的問題,為此他專門到部隊體驗生活,和戰士們一起同吃同住同訓練,最終培養出了軍人特有的氣質。
所以孫道臨也建議梁波羅到部隊去鍛煉一段時間,然后為今后創作出更多更好的角色,做好準備。
梁波羅聽從了老師的意見,專門到部隊去當了幾個月的步兵。
再歸來時,梁波羅感覺自己從內到外,都像變了一個人一樣。
他打心眼里感激孫道臨。
兩人雖然只相差17歲。
可在梁波羅看來,孫道臨就像一個嚴師慈父。
在事業上,他像師傅般嚴厲。
在生活中,又像父親般慈祥。
所以在最開始和孫道臨共事時,梁波羅心內對孫道臨的感受是充滿敬畏和崇拜的。
可是孫道臨卻格外平易近人。
他對梁波羅說,你就隨大流,就叫我“道臨”吧。
此后,在任何場合,梁波羅都會恭恭敬敬地稱呼孫道臨為“道臨老師”。
兩人因為愛好相同,志趣相投,所以成為了無話不談的忘年交。
建立起了亦師亦兄亦父的深厚情誼。
在特殊年代,孫道臨被打倒,很多人找到梁波羅,讓他寫出對孫道臨不利的材料,都被梁波羅拒之門外。
后來梁波羅也被關進了牛棚,他對孫道臨有了更多的了解,于是就更加惺惺相惜。
三、惺惺相惜的師生情
時間進入70年代末,孫道臨和梁波羅又都迎來了演藝事業的創作高峰期。
孫道臨陸續主演了《李四光》、《一盤沒有下完的棋》等電影,還執導并主演了《雷雨》、《非常大總統》等佳作。
梁波羅也參演了《沙漠駝鈴》、《藍色檔案》、《小城春秋》、《子夜》、《閃光的彩球》等多部影片。
他還發揮自己樂感強、嗓音好的優勢,以歌手的身份,錄制了《梁波羅獨唱歌曲》的專輯。
這對師生,都在各自的事業發展上高歌猛進。
只是孫道臨隨著年齡的增長,煩心事兒也多了起來。
比如晚年的時候,很少再有劇組來找孫道臨拍戲,這讓演了一輩子電影的他悵然若失。
孫道臨曾對梁波羅說,一個演員不拍戲,還有什么意思呢?
這話被梁波羅牢牢地記在心里。
于是每當他接到新戲,他都會找孫道臨前來指導。
因為一旦到片場,孫道臨就會顯得無比興奮。
梁波羅明白老師心里所想,更懂得他的歡樂和喜悅來源于何處。
所謂惺惺相惜,也正是如此。
另外每當孫道臨面臨什么困難,梁波羅也總會第一時間站出來,幫助老師。
比如在2003年11月,孫道臨82歲高齡那年,就遭遇到了一件不平事。
一生從不接拍廣告的孫道臨,卻被浙江一家藥業公司的行為所激怒。
原因是這家公司假借舉辦觀眾見面會的名義,來利用孫道臨老師的名氣大行廣告之實。
而一生愛惜名譽的孫道臨老師卻始終被蒙在鼓里。
待知道事情的真相之后,感到自己被利用的孫道臨自然震怒無比,于是一紙訴狀告上法庭。
當時孫道臨的身體很不好,作為學生和好友的梁波羅更關心的是老師的身體,所以最初以勸慰為主。
但后來當他看到老師的決心后,他就堅定地選擇了站在老師的身邊,并聯合了童自榮、曹雷等演員,和孫道臨一起,和那家藥業公司以及某家廣告公司打起了官司。
卻沒想到,這場官司一打就是好幾年。
盡管最終以勝訴告終,但這件事對孫道臨的打擊非常大。導致他的身體狀況一天不如一天。
孫道臨一生熱愛文學,愛好朗誦,晚年最大的心愿,就是組建“孫道臨朗誦藝術團”。為此梁波羅也付出了許多努力和心血。
只是“孫道臨朗誦藝術團”還未組建完成,孫道臨就于2007年12月28日撒手人寰了。
梁波羅聽到這個消息,傷心欲絕,又深感意外。
因為就在2007年的2月2日,他才剛剛陪伴恩師孫道臨回到他的故鄉嘉善,參加了“孫道臨電影藝術館”的開館儀式。
那時老師雖然身體有恙,但精神狀態卻非常良好。
在梁波羅看來,老師活到90多歲,一點問題也沒有。
可是生老病死,從來都是說來就來。
2008年1月3日,在孫道臨遺體告別儀式上,梁波羅眼眶紅潤,滿臉悲切。
他對記者說,當下影壇,像孫道臨老師這樣能編、能導、能演、能唱,又能朗誦的,既是全才又德藝雙馨的藝術家有幾個?他是天上最亮的一顆星辰,永遠值得我們膜拜、學習和敬仰。
恩師的離世,對梁波羅的打擊非常大。
但對他來說,孫道臨老師似乎又從未離開過。
因為孫道臨送給他的那八個字,一直都銘記在他的心中。
那就是——凜然正氣,必勝信念。
這是孫道臨當初對梁波羅的肯定和期待,后來,更成為了梁波羅的人生準則和信念。
無論做人,還是從藝,他都遵循著這八個字。
曾經,梁波羅是大家所公認的孫道臨的接班人。
兩人氣質相同,戲路相近。
只可惜梁波羅在最好的時光被白白耽誤了十多年。
這應該是梁波羅這一生最大的遺憾。
不然,他也能接近恩師孫道臨的高度吧?
雖然作為演員,梁波羅并未產生像孫道臨那樣的巨大影響力。
然而在敬業和品德方面,他卻深得恩師的真傳。
認認真真演戲,清清白白做人,是孫道臨一生堅守的準則。
也是梁波羅始終不變的追求。
我想起有人曾經說過這么一句話,一個真正的良師益友,勝過成千上百個泛泛之交。
又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我想這句話,對于梁波羅來說,也是深有體會的吧?
所以,誰說演藝圈沒有真友情?孫道臨和梁波羅,難道不是嗎?
如果我們的人生中,都能遇到一個像孫道臨這樣的一位老師,指點迷津,無私提攜,那可真是一種難得的福氣啊。
各位覺得,是不是呢?
文/DJ雅清編輯部:雅清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DJ雅清(yaqngzhuli99)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