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電影《遺愿清單》,故事構架和情節很美國,予悲觀者以希望,予現實者以溫情,予垂危者以延續。縱然這份遺愿清單僥幸最終得以完成,可我們是不是應該反思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那么多本該在尚有余力的時候本該完成的愿望,卻最終迫不得已在自己臨終或者死后才能完成。故事還要從老富翁科爾和修車技師老卡特因為癌癥住進了同一間病房說起。
老科爾是一個有過四段婚姻的男人,也曾有過一個女兒,但他沒有親人,只有花不完的錢和資產。老卡特雖然只是一個平庸的修車工人,但它擁有美滿幸福的家庭和愛他的妻子。當兩人得知自己的生命還剩幾個月后,都不約而同的十分平靜,而平靜的背后更是茫然與絕望。可能只有當死神真正站在你面前時,你才能感受到自己內心的恐慌與無助;你才能體會到自己的無能為,才能體會到無論自己多么富裕也無濟于事。
在死神面前,人們是平等的。直到有一天,老科爾撿到了卡特扔在地上的遺愿清單:出于善意,幫助陌生人;笑到流眼淚;跳一次傘;親吻這個世界上最美的女孩。在旅程中,在生命的最后階段,他們完成了自己想做的事情。老卡特回到了溫暖的家,而老科爾則又一個人回到了空空蕩蕩的家。熱鬧與寂靜,平庸與富貴,在這個時候如此鮮明。可是,最終還是老卡特先走了。
回首往事,在其中找到遺憾,并竭盡所能試著去和它和解吧。不是每個人都有和男主一樣的好運氣,可以在生命的最后遇到一位富翁,可以擁有在人生最后的幾個月中把人生中的遺憾列在紙上盡數劃掉的權力。去亞洲觀覽奇觀,去非洲獵一只獅子,去開著野馬跑車飛奔……甚至你可以理解這就是《我不是藥神》里那句偏頗的臺詞的映射:“這世界上那有那么多病啊,都是窮病。”
可是,縱使如何富足,時間老人不會等你,男主卡特在最后的彌留之際依舊在他的遺愿清單上有許多未曾完成的愿望,告訴科爾去替他完成。在那一刻,科爾所不愿老朋友的遺愿折戟沉沙,下定決心去邁出那一步——和自己的女兒完成和解;去親吻那個世界上最美麗的女孩——他的孫女;去給別人帶來快樂——讓整個離散多年的家庭重聚一堂,不必過著窮的只剩錢的日子了。
而老科爾在最后的時光依舊惦念著那最后的遺愿——兩人一起去到喜馬拉雅山去看神跡。所以在他死后,他安排助手登上那座圣山,把兩人的骨灰埋到了那里,最后一個遺愿終于完成,影片映照開頭的雪山,用最傳統的單線敘事方式把這個關乎生死倫理的故事完完整整地講述完畢,恰若一個孩童終其一生來拼一個拼圖,可到了最后,人生依舊諸多不完滿,甚至直到他自己都死去,周圍的人也在用力幫著他拼上了最后的那一塊拼圖。特感人,特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