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關于國內電影市場狀況的討論中,“至暗時刻”總是高頻詞匯。
整個10月國內總票房產出只有21.41億,相比去年同期的75.78億直接蒸發了50多億。即使是在2020年剛剛從漫長的停工停業中復蘇的10月,票房產出也有63.3億。在燈塔專業版顯示的有數據統計的2014年,同期票房也有27.65億,現在的局面,可以說是直接回到了十年前。
頹勢延續到11月首周,11月1日票房產出只有1009萬,隨后降至2日的827萬、3日的818萬,直到4日周五才終于再回到千萬水準。在全國有一萬多家影城和七萬多塊銀幕的情況下,這般單日票房產出量,單個影城、單塊銀幕的收益可想而知。
半年之前,毒眸(ID:DomoreDumou)在《電影院不過春天》里就寫過北京蘇寧影城慈云寺店的正式閉店、停業,現在回想起來,那只是影院們大批倒下的一個序章而已——在之后電影行業的新聞里,電影院死去已經不再是新鮮事。
曾幾何時,電影院還是一個熱鬧的消費場景,但如今情況急轉直下,消極的聲音也不絕于耳,甚至有人說,中國電影從來沒經歷過真正的黃金年代。當年我們暢享千億票房市場,電影還是一個“沒有天花板”的行業,難道那時的一切全都只是泡沫嗎?
下游瘋狂不再
前幾日在網絡上流傳一張圖,某7廳、投資1400萬的影城以200萬“自殺價”甩賣,價格還可以商量。
消息的真偽無從考證,如果該影城開在電影市場票房大漲的那幾年,即使投資千萬,也已經能夠回本,如今行情不好,影城每天要支出不菲的房租水電員工工資等固定成本,但收益微薄,“自殺價”出售也是及時止損。
“影院還是不算劣質資產?!庇匈Y深院線管理者對毒眸表示,影院作為單位投資較大的實體(單座的施工裝修成本也在1000元左右),拋開疫情影響,收入預期是比較容易測算的,“只要成本合理,4-5年收回投資,算是合理的消費實體行業?!?/p>
但每家影城的裝修環境、設備、經營年限和位置等諸多因素決定了影城的具體估值,成本效益高(租金合適,票房表現良好,商圈穩定)的影城還是可以爭取好的價格,只不過“整體來看目前的收購熱情比較低”。有從業者表示,現在確實是有閑錢的投資者抄底的機會,只不過依然需要小心謹慎。
問題是,前幾年下游跑馬圈地瘋狂擴張的年代已經過去,電影院也無法承擔資本市場成長久的想象力,“外行觸碰電影行業,很容易被割韭菜”,在這種情況下,還有人有意愿“抄底”電影院嗎?
九月底,橫店影視停止了對上海星軼影院管理有限公司的收購,雖然公告稱“因交易各方最終未能就交易相關的部分核心條款達成一致,公司決定終止籌劃此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但結合緊接著到來的十月電影市場的表現,以及行業對未來電影市場不確定性的擔憂,收購的中止或許并沒有多大的遺憾。
如今資本市場確實沒有多少大手筆降臨在電影行業,這樣的情況在早些年是難以想象的。
影院投資最為瘋狂的2015、2016年,拓普智庫提供的數據顯示,萬達電影、中影南方、中影數字等頭部院線,單年的影院增長數都在上下;很多院線為了吸引影院加盟,甚至會選擇讓利,在票房分賬時只拿1%甚至不拿分賬票房(以往院線往往能分5%)。
影院價錢也隨之水漲船高,像2015年萬達以10億元收購世茂15家影院時,平均每家影院的估值達到了約7000萬人民幣,完美世界則在2016年以13.5億元的價格收購了今典院線100%的股權和今典旗下的86家影院,2017年,星美控股新增了100家影院,大地院線母公司南??毓尚家?2.86億元人民幣現金收購橙天嘉禾旗下的76家影院——對2倍于估值的價格買下橙天嘉禾,在那個瘋狂的年代都顯得合理。
伏筆由此埋下。電影院數量猛漲,下沉到全國各個縣城,銀幕數也在2018年底突破6萬塊,當年全年凈增銀幕總數也超過了9200塊,而這些數字的背后,其實是電影院過快增長、下游供大于求所帶來的惡果凸顯的開始——影院上座率、單銀幕產出等數據均創下2014年以來的最低值。
也是在那一年,幾乎每天都有一家影院停止營業,加上房租等成本不斷高漲,影院們生存壓力陡增,甚至當時有從業者表示,影院經營情況惡化,能夠賺到錢的影院還不到10%;而以萬達、大地、中影、星美為代表的傳統影投巨頭的日子也不好過,市場占有率與上座率不斷降低,同比票房甚至出現負增長——高速發展所積累下的大批影院不但沒成為優勢,反倒拖了后腿。
本該到來的洗牌期以更迅猛的速度來臨了。
2019年發生了太多大量下游公司內部調整或者并購的新聞,其中包括部分外資影投被曝要撤離內地、大地等老牌下游公司出現了管理層震動、星美關停140家影院尋謀出售,年底,包括CGV在內,一些老牌影投公司也關停了部分經營狀況不佳的門面。
當年全國新增銀幕9708塊,銀幕總數達到69787塊,同比增幅約為16%,和2018年幾乎持平,要遠低于2015年34%的銀幕增速,然而即便只有當年銀幕增速的一半,也要遠遠高于同期票房及觀影人次的增速,供給與需求間的不匹配仍在困擾著整個行業。
而年底疫情的發生,大批影院的關停,只是這個洗牌期里一個加速進程的意外事件。直到今天,下游院線的故事幾乎走到了無計可施的地步,從最瘋狂走到“窮途末路”,也只不過轉瞬即逝的六七年。
杯水車薪
靠量取勝的粗放式發展的時代過去,疫情又加速了影院的經營困難和倒閉關門的進度,從討論“想要在下游占領更多話語權,影院的核心競爭力有什么”,變成了如今從業者們無奈的“先活下去”。
一位從業近十年的影城經理所在的影城,在上半年經歷了漫長的歇業,靠今年春節檔的營收維持著,“今年的毛利潤和去年比肯定是下降的,但我們現在能控制的就是下降的幅度,比同區域里其他影城降得少就已經不錯了。”
為了能維持基本營收,原本他和同事們很排斥的影城低價促銷套餐也不得不推了出來。靠低價吸引來的觀眾并非影城的長久性客戶,也很少在影城產生附加消費,“可樂爆米花和會員儲值都比較少”。
但在現如今的情況下,做了總比不做強?!熬拖癫惋嬓袠I,團購利潤低甚至賠錢,但不做團購就沒有消費者,不借助流量先活下去就‘死得更早’,今年就是要先活下去。”
誠然,在當下大盤單日票房千萬左右的局面里,還能堅持活下去的影城本身就是勝利者。影院裁員、降薪,縮減開銷這些都已經是常規動作,和受疫情影響的任何一個行業相比都并非新鮮事。區別在于,下游影院處在電影產業的末端,屬于嚴重依賴上游內容供給的被動終端,也就是說,沒有“開源”的機會,再怎么“節流”都是杯水車薪。
源頭還是電影內容的供給。國慶檔之后至今漫長的一個月里,只有3部新片上映,10月21日上映的《隊長老爸》票房4.6萬,11月1日的《一百分女人》票房7.6萬、《殊途陌路》票房4.3萬——三十天,3部新片,總票房加起來不超過20萬,此般慘狀前所未有。
“自救措施能改變的都比較有限。”有影城經理表示,原本還可以和企事業單位談團體票包場,占比不一定多高,但一定是雪中送炭,而現在,連這筆收入都沒有了,“沒有新片、好片上映,普通的從業者誰也改變不了現在的局面。”
雖然如今的影城還是會追求在收入結構上的變化,在非票領域尋求突破,各主力影投影管也在尋求輕資產運營方式上的變化,但在內容供給的根源性問題沒有改變之前,下游除了等待強有力的新片上映救市,似乎再沒有更好的解法了。
“希望還是有的?!庇袕臉I者對毒眸表示,只不過在希望到來之前,會有相當數量從業者被這些變化沖刷出局。
《阿凡達2》的消息出來后,一線影城從業者又有了期盼,是因為很多人始終相信,只要電影院存在,只要有好的片子上映,票價可以提上去、觀眾會回來?!耙膊荒苷f現在的困難挺過去,未來就是好的,誰都想不到以后會怎么樣,但是電影院要留下來、我們要留在這一行,就只能抱著希望一直等?!?/p>
等下去就會變好嗎?不確定?!暗窃俨钸€能差到哪里去呢?”
在2020年初,新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到來之際,毒眸曾在文章里寫過,2020年代中國電影是不是會好我們不確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和過去十年一樣,未來十年行業里的機會、可能性,將遠超此刻我們的想象。
如今,十年的征程即將走完五分之一,更明顯的信號卻是,觀眾與電影院的綁定關系極其松散,有好片就看,沒有的話就遠離——未來的電影院會像歌劇院一樣,作為一個承載小眾文化的場所,成為只有少數人的庇護所嗎?不見得。
電影人始終相信,電影作為與人類情感產生連接的成本最低的藝術形式,是永遠的大眾娛樂方式。因為內容供給的缺口總有一天會補齊,中國電影觀眾也隨時有機會重返影院。
只不過,這個等待期實在過于漫長了,很多電影院或許等不到那一天的到來——以這種形式的洗牌、以落寞的姿態退場是誰都不愿意看到的。
黃金年代真實存在過,那些幾周時間建出一個锃光瓦亮的新影城的拼勁,坐幾個小時的火車去看一場《阿凡達》的熱情,六百億的票房和幾十億的觀影人次,都是真的,也是我們繼續抱著希望一直等的原因——在一切并沒有徹底崩塌之前,希望和吶喊依然是最好的東西。
畢竟即使是一座再普通的電影院、一位再普通的觀眾,都是電影得以存在的全部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