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刷到一個陳佩斯和朱時茂的小品片段,小品名字叫《穿針引線》,故事情節很簡單,兩個人進行舞臺表演,朱時茂負責唱歌,陳佩斯負責表演,歌曲是《天涯歌女》,唱到“小妹妹似針郎似錢”這段,陳佩斯開始抖包袱,一會針掉地上了,一會線又找不著了,他穿針引線的動作不斷引來現場觀眾的掌聲。
這段小品從頭至尾都是無實物表演,和當年的《吃面》、《胡椒粉》一樣,陳佩斯最長于用身體動作制造喜劇效果,他與趙本山最大的不同正在于此。趙本山的喜劇更多的是靠大段的臺詞去實現喜劇效果,而陳佩斯的小品,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完全脫離臺詞就可以達到喜劇效果。
陳佩斯與趙本山一樣,他們,對于中國人來說,已經不是一個普通的喜劇演員,而成為一個時代的符號,而陳佩斯,更被作為小品的開山祖師為人們所喜愛和尊敬,他和趙本山到底誰是中國最牛的喜劇大師,至今都無法達成統一的認知,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陳佩斯的小品,在境界上是高于趙本山的,在表演方式上,趙本山“說”的成分更多,而陳佩斯“演”的成分更多。
大概是因為長相原因,陳佩斯只要往那兒一站,縱使他不說話,只要眼睛滴溜來回一轉,就會讓觀眾忍俊不禁 ,陳佩斯渾身都是戲,他的無實物喜劇表演,堪稱一絕,也因此,很多人評價陳佩斯的喜劇滑稽成分更多,但趙本山的小品搞笑成分更多。
趙本山的小品,著眼于農民和底層人物,多以殘疾人和農民為主,也因此,被很多人批判他的作品層次不高,但其中也不乏很多諷刺現實的作品,《扯蛋》就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諷刺現實的好作品,只不過趙本山的成名作多以表面質樸,實際上充滿農民狡黠的人物,去制造笑料,達到喜劇效果。
還有人認為,人們之所以對陳佩斯的小品評價更高,是源于陳佩斯的人品,他在現實中的人品和口碑明顯是高于趙本山的,并且,因為和央視打贏官司之后遭到封殺,這樣硬剛的對抗行為,是很多人敢想不敢干的事情,但陳佩斯卻用大好的前途對抗了權勢,在這件事上,他收獲了極高的贊譽,也因此,他的作品隨之被拔高。
但我并不這樣認為,人們之所以對陳佩斯作品的評價很高,是因為他的作品看起來更有趣,喜劇元素更豐富,無論是形體還是表情,陳佩斯都比趙本山更富有感染力,他的喜劇,情節很簡單,但他總能在簡單的情節中制造笑料,而且百看不厭。
陳佩斯的小品,很耐看,沒有嘩眾取寵的抖機靈,他塑造的人物,非常有個性,有缺點,但同時也很善良。
但趙本山塑造的人物,有些油滑,喜歡耍一些小聰明,看上去有時甚至有些猥瑣,早期的小品(例如《相親》老蔫兒),形體、表情和眼神都給人一種躲躲閃閃不太正常的感覺,后期的作品,基本上脫離了這種模式。換句話說,很多人是抱著審丑心態去看他飾演的很多形象。
趙本山多以農民為角色原型,而陳佩斯大部分都是市井小民,兩個人塑造的其實都是普通人物,通過去反映他們的生活狀態,去引發觀眾的共鳴。
我個人更喜歡陳佩斯,第一次看趙本山的小品,就有一種很強烈的感覺,感覺他把鄉村文化搬到了春晚的舞臺,而且,他塑造的那些農民形象,讓人看了不太舒服,當然,我僅代表我個人的觀感,我周圍的很多人也不喜歡他,和我差不多是一樣的感受。
陳佩斯從最早的《吃面》到后來的《羊肉串》《拍電影》《胡椒粉》《警察與小偷》《主角與配角》《王爺與郵差》,以及我文章一開始提到的《穿針引線》,他的作品數量不及趙本山的多,但其中僅以《主角和配角》就足以和趙本山所有的小品一較高下。
《主角和配角》是很多人百看不厭的小品,即使你看過多少遍,只要你重看,依舊會感覺這個小品很有趣。巧妙的情節設定,主配角無縫來回切換,陳佩斯與朱時茂對比明顯的形象差制造出來的喜劇效果,陳佩斯如臨其境的精彩表演,都使這個小品成為經典小品中的精品。
陳佩斯之所以比趙本山的評價更高,主要因為他的作品中沒有明顯的槽點,而且,陳佩斯本人的性格和氣節也決定了他作品的走向,一個有骨氣的人,必然不會同流合污。
陳佩斯的表演,聲情并茂,往往會給人一種很強烈的視覺沖擊,你看過他的小品,會在腦海里構建出很強烈的畫面感,而且是音化同步,看到《主角與配角》,你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其中的臺詞:沒想到啊沒想到,連你朱時茂這濃眉大眼的家伙也叛變革命啦!
趙本山的作品多年來飽受觀眾批判,丑化農民,嘲笑殘疾人,這些也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但這并不妨礙他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喜劇大師,只是因為小品這個藝術類別是因陳佩斯所開創,他的祖師爺地位是不可撼動的,加上他的作品本身實力也不在趙本山之下,人們對他的評價自然而然也就高于趙本山了。
陳佩斯正如同姜文所說:他是站著能把錢掙了的大師,他得到比趙本山高的贊譽太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