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劇《促醒者》爆了!三十多個相關熱搜、十幾個高熱度討論話題,再加上不斷飆升的收視率,都讓越來越多的網友被這部將傳統中醫理念與西醫技術結合在一起的醫療劇勾起了興趣。
“促醒”指的是用不開刀的方式給患者治病,對于一些目前沒有治療方案的罕見病來說,中醫上的“促醒”方式加上西醫技術反而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這又不僅僅只是一部簡單的醫療劇,“懸疑”熱元素的綜合,讓這部劇的可看度大大提升。
故事的開篇在燕京市第九人民醫院,王志文飾演的神經內科主任丁學坤在辦公室自殺身亡,在他為自己注射藥物前,和院長、同事都有過爭執,他沉重赴死的表情也說明這一切暗藏玄機。
丁學坤自盡之前到底經歷什么?江珊飾演的司徒院長、張志堅飾演的王恒之、張晞臨飾演的韓闊海、劉佳飾演的林雅婕,還有畢彥君飾演的李泰和,這些和丁學坤有著密切聯系的同事,到底誰才是導致他走向死亡的罪魁禍首?
短短幾集內容,《促醒者》直接告訴觀眾什么叫“老戲骨的正確打開方式”,而丁遠志和韓西林兩位年輕醫生的到來則直接拉開了這部劇更深層次的帷幕,在國外學西醫的兒子丁遠志、以及繼承丁學坤衣缽的徒弟韓西林,兩人同樣是為了調查丁學坤自殺的真相,卻因為行醫理念不同而紛爭不斷。
用名醫丁學坤的突然死亡為引、以丁遠志和韓西林的探索真相為主,再加上一個又一個特殊病例組成的單元案件,讓這部劇聚焦在中西醫結合的救死扶傷,落腳點又在難以窺探的人心。
從目前播出的劇情來看,《促醒者》選取的醫療案件都非常的典型,比如身患神經系統障礙的十歲小男孩、漸凍癥患者等等,還有剛剛開播就登上熱搜的“吸血鬼病”更是引發了觀眾的好奇心。與常見病相比,這些萬分之一或者十萬分之一概率的罕見病治療困難、治療方案不明確,甚至治療的效果也很難達到預期。
每次看到罕見病相關的新聞下面,都會看到有人質疑國家將罕見病救治納入醫保是否是在浪費醫療資源。
而《促醒者》則用一個又一個的醫療案例堅定地告訴觀眾:每一個罕見病患者都不應該被放棄,每一種罕見病都應該被正確科普、每一個罕見病患者都有正常生活的權利。
于是在《促醒者》里,能看到神經系統障礙患者的小男孩生日愿望是吃一次炸雞、漸凍癥患者和女友雙向求婚、變成植物人的滑雪運動員再次醒來等等,這些出現在電視劇里的角色不再是教科書上冷冰冰的數字,而是有溫度有夢想渴望重新回歸正常生活的“人”。
同時,這部劇還兼具著一定的科普教育意義和警示作用,比如在張薔薇入院之后,比起“卟啉病”這個學名,最先引起觀眾興趣的還是“吸血鬼病”的俗稱。
在此之前,她曾經在半年內六次腸梗阻發作,可是每次都因為工作繁忙選擇不住院,而是開止疼藥對付過去,直到免疫系統徹底紊亂不得不住院,才確診“卟啉病”。
在丁遠志和韓西林中醫加西醫的思路下,明明已經有了治療的眉目,但是張薔薇在住院期間仍然24小時高強度工作,結果為了回復工作消息不小心摔下病床導致癱瘓。這也引申出了無數相關話題,關于“健康和工作到底哪個更重要”的話題也爭論不休。
能夠引發觀眾的好奇與關注,說明《促醒者》安排這個醫學案例的目的就已經成功了。類似的情節還有很多,幾乎每個故事都是中西醫治療理念與人性的交織。包括這部劇的引子名醫丁學坤的突然死亡,也是因為醫院權利架構與外部利益的沖突和碰撞。
整部劇既有弘揚中醫的力量,也有濃厚的懸疑氛圍,一個又一個的單元故事更是展現了醫生所恪守的職業信仰,青年演員足夠撐戲、老戲骨的演技又是點睛之筆,讓整部劇好看且顯得耐看。
不知道屏幕前的你是否喜歡這部《促醒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