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好奇,姜昆為何一直要打壓郭德綱?一個是體制內的,一個是體制外的,本來是河水不犯井水。姜昆說:“我曾勸過郭德綱,不要拿三俗開玩笑,可是他太想出名了,一直在指桑罵槐,各種找茬。”
老梁說出真相,一針見血。
當時德云社獲得了不少的好評,人氣越來越高,一夜之間,德云社的市場真的占據了很大的一部分。
宋丹丹見到了郭德綱的時候,就驚訝地說:“兄弟,你要完蛋了,有人要反你。”
郭德綱心頭一涼,壓根就不知道是什么事情。沒幾天,他就知道個一清二楚。
2013年,北京電視臺領導因病去世,可是郭德綱第二天卻在社交平臺上發布了一首打油詩。
大概意思就是幸災樂禍,報應不爽,并且還在打油詩上配了一張紅雙喜的圖片。
北京電視臺直接炸鍋,在員工食堂當中推出了一道名叫“油炸綱”的早餐。
彼此之間的戰爭,一觸即發。
這個時候相聲界的前輩姜昆和李金斗,聯合了各大媒體,浩浩蕩蕩地發起了一場反三俗。
可是這場運動雷聲大,雨點小,對德云社并未造成絲毫影響。
德云社的小劇場照樣演出,抵制了半天,反倒進一步擴大了德云社的知名度。
姜昆批評郭德綱三俗實錘,原話實錄:他的庸俗的東西,低級的東西,趕緊要把它揚棄。
我想(郭德綱)很難能夠攀登藝術高峰,很難能夠在藝術之巔中,有你自己的身影。
更主要的原因,姜昆認為德云社的段子太過低俗了,這和主流相聲肯定是背道而馳的。
姜昆一直墨守成規,現在這個時代,什么都是快節奏的,主流太過主流,根本無法釋放許久的壓力。
可是郭德綱說,我的段子沒有什么不合適的,觀眾喜歡的才是最好的。
可是觀眾疑惑:兩人沒有利益沖突啊。
為何?一個是體制內的,一個是體制外的。
本來是河水不犯井水,不過也正是因為身處不同體制,所以有了矛盾,體制內的看不起體制外的,體制外的同樣看不起體制內的,這是相互仇視的一方面原因。
網友說,姜昆的師傅是馬季,馬季的師傅是侯寶林。
郭德綱的師父是侯耀文,侯耀文的父親是侯寶林,姜昆與郭德綱算不算師出同門?
侯耀華的父親是侯寶林 。
這算是同門內訌嗎?
姜昆這一次大意了 ,本來抵制郭德綱,沒想到卻誤傷侯耀華 ,逼得侯耀華也把矛頭指向了他 ,最后的受益人卻成為了郭德綱 ,這找誰說理去 。
就因為這一席話,姜老師幾十年來建立的聲譽和人設,幾乎一夜之間崩塌殆盡,并將長期淪為后世的笑柄。
而著名主持人老梁,點評是一針見血。
老梁說,其實這不是個人恩怨,而是體制內和體制外的不同環境決定的。
小劇場里使點葷口,這很正常。
但作為官方管理,這種現象,同樣正常。
市場決定小劇場需要點葷的,因為大伙買票進來就是為娛樂,同樣,官方決定小劇場不能有葷的,官方要求文藝作品得弘揚正能量。
這兩人一個代表市場,一個代表官方,當然會有沖突,但這不是個人恩怨。
簡單地說,姜昆是協會里的話事人,而郭德綱是市場里的話事人,可是,人家姜昆手里有權力啊。
老梁說,他通過這種抨擊主流和官方的行為,獲得大量草根的關注,這是一種市場行為。
而姜昆抨擊郭德綱,是一種官方的管控行為。
簡單來說就是“官民”關系,所以姜昆就說,其實我的話不是針對郭德綱啊,郭德綱出名了,說別人打壓他,這話我不認同,大家都沒理你,誰打壓你了?倒是你一直在指桑罵槐,各種找茬。
出名了,就要改變下,不能還用以前的表演方式,而是要拿作品質量說話,這樣才能贏得圈內人的認可。
姜昆說完這話,全場觀眾沉默了。
似乎有些道理。
可郭德綱在臺上內涵姜昆的女兒:“北京有個著名的相聲表演藝術家,他閨女就是演戲的,凈跟導演睡·覺。”
于謙問:“誰啊?”郭德綱說:“你是沒讓人告過啊?管他是誰呢?知道就行了!”
大家幾乎是一邊倒地支持郭德綱,也一致認為郭德綱培養出來的幾個孩子都很出色,從岳云鵬到郭麒麟,沒一個孩子給他丟臉。
相聲說得好,演戲也不差,為人處事更是沒得說。其他孩子們也個個都能獨當一面,十個徒弟九個火。
但小編認為吧,姜昆有自己的責任,郭德綱也有自己的做法,這就是體制和市場的沖突了。
姜昆是曲藝協會的話事人,對市場亂象需要管理,而郭德綱是市場的一部分,這就不可避免了。
其實也沒有誰對誰錯,只不過這就是現實的殘酷,去相親,體制內的也沒瞧上體制外的。
但姜昆也是與時俱進才行啊。時代變了,相聲也有變化,要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