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百大戰爭片排行榜上,唯一的一部入選的華語戰爭片,僅排在《美麗人生》和《辛德勒的名單》之后位列第三。
在我看來,它絕對是影史最好的國產戰爭片——《高山下的花環》。
為什么說它是“最好”?
當年,該電影上映后,輕松拿下了百花,金雞等8項大獎。
隨著時間的推移,評分高達9.5分,絕對是國產戰爭片的天花板。
但是它的好,并不僅僅體現在它所獲得的成績上。
而是一個字——真!
導演謝晉為了拍好這部戰爭片,寫信給幾位軍區的司令,最后得到了大力的支持。
片中,很多場景都是由軍人來演,坦克、步槍、大炮也都是當時武器的配備。
最重要的是,好的戰爭片從不僅局限于體現大場面,而是著重拍戰場上的人。
背景發生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故事圍繞著四川某部隊九連展開。
首先,展現的是軍旅生活的細枝末節。
早上起來,每個人在飯桌上吃得飽飽的,準備迎接接下來一天的負重訓練。
晚上,大家各自有自己的娛樂活動。
有看電視的,有玩玩牌的,還有的給家里人寫信…..
相比白天的嚴肅,夜晚仿佛有了煙火氣。
不同于以往的戰爭片,《高山下的花環》并沒有急著展現戰斗的場面。
隨著對戰前準備的細節鋪墊,緊張氛圍瞬間就起來了。
為了方便更好的作戰,以及受傷后的包扎和治療,士兵戰前都要統一剃光頭。
有的人,平時怎么申請,都還只是個排長。
可是在上戰場前,各個都被提拔,其實老兵都明白其中的意思。
喝一口酒,痛快地說道:“來,烈士陵園見。”
有了這么長的鋪墊,故事到這里就該寫人了。
軍營就像一個大熔爐,里面有著來自五湖四海,性格迥異的人。
有特立獨行的文藝青年段雨國;有孝順的小兵金小柱;有夢想當將軍的士兵“小北京”…..
為了真實還原當時的風氣,導演謝晉大膽地引出了一個人——趙蒙生。
戰前,連隊里空降了一個指導員。
大家一看他的履歷——攝影干事,整個人面相白白凈凈,一看就知道沒有受過苦。
別人來部隊吃苦的,他卻是來享受日子的。
洗臉用9毛6一塊的香皂,吃的是國外進口的零食。
平時,訓練跑兩下就不行了,活生生一個公子哥。
原來,趙蒙生出生于軍人家庭,父輩都參加過戰爭。
他來部隊就是為了鍍金,過不了多久就會回到大城市,繼續過自己的公子哥生活。
沒想到,聽說要去前線打仗,他的母親直接一個電話打到了軍長那里,希望把兒子調到后方。
得知這件事后,戰友們曉之以情,動之以理。
連家國大義都說出來了,可是趙蒙生鐵了心要回去。
結果,這件事讓雷軍長徹底怒了。
當著所有士兵的面,把這種走后門,貪生怕死的事情,狠狠痛批了一頓。
后來,面對戰友的嘲笑和諷刺,趙蒙生醒悟了。
他決定跟著一起上戰場,讓所有人另眼相看,成為一位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故事到這里,其實只是整部電影的一個部分,真正的看點還在后頭。
等上了戰場,就是一個個英雄的故事。
梁三喜為了掩護戰友,最終倒在了山坡上。
他生前唯一留下的財產,就是自己的一件軍大衣,還有給自己未出生的孩子買的玩具。
但是,讓人破防的事情還在后面。
從梁三喜的口袋中,掏出了一張血淋淋的欠款賬單。
他在上戰場前,曾交代過妻子,如果自己犧牲了,一定要用撫恤金給戰友們還清這些欠款。
縱使生活如此殘酷,但是他們從未抱怨,在家國大義面前,他們總是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血肉之軀鑄成了鋼鐵長城。
這些生動鮮明的小人物,深深觸動了每一位觀眾的心。
除了對人物細膩的描寫,電影還藏著很多辛辣的批判。
當餓著肚子的他們,攻克了敵人的碉堡后,發現現場留下了自己祖國人民贈予的大米和干糧。
“二百個億,養了個狼崽子”。
《高山下的花環》通過一個又一個故事,一個又一個的人物,來對戰爭進行反思。
如果可以,誰不想平平安安,和家人團聚?
為了更多人的幸福,總需要有人去奉獻,去犧牲。
電影展現出的真實、大膽,在結尾處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
故事中,還未與剛出生孩子見面的梁三喜,以及剛剛升為副連長的靳開來雙雙犧牲,留下了妻兒離去。
金小柱為了不讓奶奶擔心,謊稱自己受了輕松,其實自己雙腿都被炸彈炸掉了。
身為雷軍長兒子的小北京,主動請纓去炸毀敵人的碉堡,結果犧牲在戰場上。
作為一個半生戎馬的將軍,自己的兒子不過是眾多犧牲戰士中的一員。
作為一個父親,白發人送黑發人的痛苦,也只有自己才明白。
而電影中的一個又一個故事,其實在生活中都有原型。
在我看來,《高山下的花環》是屬于那個時代特有的印記。
它敢于說真話,動真情,講真事。
正因為如此,這部電影才配得上所有的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