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彥君,雖是東北人,身上卻沒有碴子味兒,也沒有明顯的粗糲感,走出熒屏的他,透著幾分儒雅,還帶點學究氣。
作為一名演員,他物欲感不強,只要有戲演就行,也不為出名,把自己演高興了,讓觀眾滿意了,就是他最大的心愿。
他是《三國演義》中的楊修,是《大宅門》中的白二爺,是《闖關東》里的夏元璋,還是《瑯琊榜之風起長林》里的荀白水……
從藝36年,他用精湛的演技塑造了無數(shù)熒屏經典,不僅對表演兢兢業(yè)業(yè),還對后輩提攜有恩,是業(yè)內口碑一流的老戲骨。
相較于他的演員身份,其另一個身份更加受人關注,那就是陳曉旭的前夫,而兩人執(zhí)手10年的愛情,也曾譜寫過一段佳話。
奈何,情斷人去,天人兩別,前妻陳曉旭的離世,至今都是畢彥君內心無法抹去的傷痛。
一、入骨相思誰人知
因為演過很多老北京的角色,畢彥君一直被誤認為是北京土著,但其實他是土生土長的東北人,這一點讓人有些意外。
1955年,畢彥君出生在遼寧省鞍山一個干部家庭,父親是軍管會的領導,他為兒子提供了穩(wěn)定的成長環(huán)境,畢彥君得以無拘無束地追求藝術。
小時候,他經常能看到一些內部參考片,像是《地道戰(zhàn)》、《鐵道游擊隊》和《平原槍聲》這類黑白電影,擅長模仿的他,也就成了一群孩子里能說會演的。
上初中時,他的班主任是一位北京知青,兩人年紀相當,自然成了好朋友,后來,鞍山話劇團到中學招人,老師就給畢彥君報了名。
1972年,17歲的畢彥君考入話劇團,并從裝臺卸車的雜活做起,后來客串一些甲乙丙的小角色,因為人比較機靈,半年之后,他就轉正了,享受編制內待遇。
再之,畢彥君長了一張“國劇臉”,濃眉大眼,正氣凜然,團里的老前輩都喜歡這個小后生,一有機會就把他往前推,漸漸地,他也就混成了團里的“臺柱子”。
后來,他參演了首部電影《直奉大戰(zhàn)》,飾演馮玉祥的助手“鹿鐘麟”,緊接著又主演了電視劇《九一八》,扮演張學良,起點不可謂不高。
話劇團的孩子們,大多十七、八歲的年紀,他們青春熱血,也愛做夢遐想,而多數(shù)的夢是美的,也是大膽的。
然而,畢彥君不敢做夢,他把更多的時間放在表演上,直到7年后,一個女孩的出現(xiàn),讓他的內心再也無法平靜。
彼時,14歲的陳曉旭,出落得柳眉星目,皓腕芙蓉面,剛進話劇團的她,就引來畢彥君的注意。
陳曉旭出生在一個文藝家庭,父親陳強是鞍山京劇團的著名導演,母親王元夕是一名京劇演員,在家庭的熏染下,陳曉旭能文能舞,常常寫詩登報,尤愛芭蕾舞。
后來,因為特殊原因,她不得不放棄練習多年的芭蕾舞,進入鞍山話劇團,成為一名報幕員。
在話劇團,陳曉旭像一株無人問津的蒲草,性子淡淡的,內秀寡言,一副水杏似的眼睛,常常流露出莫名的悲傷。
她總喜歡一個人躲在角落里,捧著書讀,而那本《紅樓夢》卻是她愛不釋手的。
這一切都看在畢彥君的眼里,對這個敏感多愁的小妹妹,他比別人多了一分憐愛。
雖然,兩人相差了10歲,但卻聊得十分投緣,私下里,陳曉旭也只向他一人,使出女孩家的小性子,透著幾分頑皮,又幾分天真。
高大帥氣的畢彥君,在團里是個香餑餑,有不少暗許芳心的女生,但他卻遲遲沒有談戀愛,這讓團里的老領導操了不少心。
“你也不小了,難道團里的姑娘你一個沒有看上的嗎?”領導關切地問道。
“有的,我在等我的小女孩長大!”畢彥君低下頭,抿著嘴,不再多言。
這個女孩就是陳曉旭,多年相處之下,畢彥君對才情灼灼的陳曉旭,早就一往情深,但他仍以大哥哥的身份,保護和尊重她,靜靜地守候她長大。
二、西子捧心只一人
一個刁毒的夏日,林蔭邊的輕榻上,陳曉旭慵懶地臥在那兒看書,只見,畢彥君捧著一本《大眾電視》雜志跑了進來。
“我有個好消息,你要不要聽?”他喘著粗氣,故作神秘地問道。
“與我有關的就聽!”陳曉旭斜睨著眼瞼,淡淡答道。
“看嘛,一模一樣”,他指了指海報里的人,甕聲說道。
“誰?”她正起了身子,瞅著畢彥君。
“林黛玉啊,正好中央電視臺準備籌拍《紅樓夢》,你趕快寫信報名去”,畢彥君神采奕奕地說道。
“傻哥哥,你又自作多情了不是?我就是一個小丫頭,哪有那本事,要寫你自個兒寫去!”陳曉旭笑著說道。
眼瞧著陳曉旭不上套,畢彥君來了一招激將法,“你形象氣質都接近林黛玉,又那么愛讀《紅樓夢》,難道連試一試都不敢嗎?”
本就心氣高的陳曉旭被這么一激,當即拿來筆墨,揚聲說道:“誰說我不敢!”
畢彥君了解陳曉旭,更了解導演的心思,他建議陳曉旭寫完信,在附上自己創(chuàng)作的小詩和一張照片,在他看來,陳曉旭的才貌與林黛玉如出一轍。
那張照片上,她兩黛籠煙眉,一雙含情目,依立在風中低眉淺笑,照片的背面是一首小詩,她14歲時發(fā)表的《我是一朵柳絮》。
我是一朵柳絮,
不要問我的家在哪里,
愿春風把我吹送到天涯海角
……
寫完信,陳曉旭就把這事給忘了,怎料在一星期之后,她接到導演王扶林的來信,邀請她去北京試鏡,并告訴她如果面試成功了,差旅費可以報銷。
后來,畢彥君陪著她來到北京,面試時,問道關于《紅樓夢》的幾十個問題,陳曉旭一一對答如流,包括每個人物的判詞,命運等等。
1984年,陳曉旭接到了劇組的培訓合同,進入“大觀園”體驗和學習,而林黛玉組的競爭者還有張靜琳和張蕾。
最終,陳曉旭被定下來演“林黛玉”,相比較前兩個演員,她不是最漂亮的,也不是演技最好的,但是陳曉旭往那兒一站,就是林黛玉的味兒,這是天生的。
這邊,畢彥君也沒有閑著,在陳曉旭拍攝期間,他去上海演了話劇《少帥傳奇》,并在上海青年話劇院老師的推薦下,來到上戲電影表演干部進修班,按照團里的特批,全職學習了兩年。
這期間,他與陳曉旭經常通過寫信交流,兩人感情也逐漸升溫。
為了報答鞍山話劇團的栽培,1986年,學成之后,畢彥君又回到了老家工作。
而隨著《紅樓夢》的播出,陳曉旭一炮而紅,更是成為觀眾心中唯一的“林妹妹”,兩人渾然天成,仿若一人。
奈何,自從見過那個大千世界,她好像就困在紅樓里,也困在林黛玉的一生里,再難以走出來。
成名之后,陳曉旭更加堅定對畢彥君的心意,兩人精神相契,才華相通,又從年少一路至今,遂自然走進了婚姻。
1988年,22歲的陳曉旭,嫁給了32歲的畢彥君,才子佳人,煞羨旁人。
三、從此蕭郎是路人
拍完《紅樓夢》之后,陳曉旭留在了北京,并在宣武區(qū)春樹胡同租了一間朝西的小屋,白天等戲,晚上看書,日子過得清淺,又不乏寂寥。
后來,她又飾演了《家》中的“梅表姐”,可不管如何演繹,她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沾著點林黛玉的影子,不禁限制了她的戲路,事業(yè)開始走下坡路。
1989年,畢彥君來到北京發(fā)展,終于與嬌妻團聚。
此時,陳曉旭經馬國光的推薦正式參軍,并到北京軍區(qū)戰(zhàn)友文工團當了一名普通的演員,期間她只在部隊里進行演出 。
而畢彥君一直有個導演夢,于是跟隨王扶林導演身后,做了幾年副導演,后來因為討厭復雜的人事關系,他又回去演戲了。
北漂的那幾年,生活時有不如意,初入藏龍臥虎的北京城,畢彥君沒有背景,也沒有關系,只能靠著自己兩條腿,四處求戲。
這邊,妻子陳曉旭事業(yè)陷入瓶頸期,經常顧影自憐,丈夫忙碌整日不見人,她更加感到孤獨和傷感,時常為了一些小事生悶氣。
作為大老爺們,畢彥君心眼直,對妻子發(fā)的無名火,他是一點辦法也沒有,與她吵架也吵不起來,爭執(zhí)就好像一個人的獨角戲,他被折磨得不輕。
性子敏感,又苛求完美的陳曉旭,逐漸對丈夫失望,她無法包容畢彥君顯露出來的缺點,曾經的蕭郎早已不是合意人。
1990年,兩人和平解除了婚姻,10年執(zhí)手的一對璧人,就這樣分道揚鑣。
多年以后,再次回首這段感情,陳曉旭說:“我覺得婚姻應該是嚴肅的,最重要的是性格,我太像林黛玉了,難以容人,菱角太多”。
離婚之后,一個向左,一個向右,兩人走上了不一樣的人生軌跡。
畢彥君搬離了春樹胡同,住進了西單的大雜院,五、六戶人家擠在一起,誰家炒個辣子,嗆得全院老小齊打噴嚏,經常倒個夜壺也能打照面,彼此聊上半天。
作為單身漢,院里的老人都很照顧他,誰家里煎帶魚、包餃子,一定會給他送上一碗,領里關系非常和睦,來自陌生人的溫暖,讓他愛上了北京這座城。
1992年,畢彥君上映了三部電影,分別是《無使命行動》、《大決戰(zhàn)之平津戰(zhàn)役》和《蔣筑英》,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94年,他又在《三國演義》中一人分飾兩角,分別飾演李儒和楊修,演技可圈可點,也讓更多的導演看到了他。
同年,一部叫《天橋夢》的年代戲找到了他,請他出演清末衰敗的“賈阿哥”,這是一部極具老北京特色的劇,民間雜耍、絕技,各種三教九流,令人難忘。
作為東北人,為了演好老北京,他可下了不少功夫,跑到城墻根兒、澡堂子和胡同串里,找大爺大媽聊天,學著遛鳥、斗蛐蛐、養(yǎng)花護草。
憑借這部劇,畢彥君成為北京生活劇的香餑餑,陸續(xù)出演了《混在北京》、《小井胡同》和《芝麻胡同》。
包括后來的《大宅門》,也出現(xiàn)了他的身影,劇中飾演儒雅謙和的“白二爺”,也就是白景琦他爹。
至此,畢彥君成為小有名氣的演員,戲約不斷。
四、黛草如煙恨離別
1990年,陳曉旭拍攝了一部電視劇《黑葡萄》,結識了自己第二任丈夫郝彤。
后來,兩人一起轉戰(zhàn)商場,在1996年,夫妻倆創(chuàng)辦了鼎鼎大名的世邦廣告公司,郝彤負責洽談業(yè)務,陳曉旭負責寫文案創(chuàng)意。
因為“林黛玉”的名聲享譽在外,加之才華橫溢,陳曉旭的廣告創(chuàng)意總能不落窠臼,引領市場潮流,很快公司便占據(jù)廣告業(yè)半壁江山,年營業(yè)額創(chuàng)下2億元。
10年打拼,陳曉旭一躍成為身價上億的女老板,還被《世界經理人》周刊社授予“中國經濟年度風云人物”稱號,同時榮獲“2006年十大杰出女性人物”。
就在風光之時,一則“陳曉旭棄億萬身家而不顧,剃度出家”的消息登上了熱搜。
2007年2月,陳曉旭突然辭去董事長之職,在長春百國興隆寺剃度出家,法號“妙真”。
為人所不知的是,此時的她,已經患上了乳腺癌,她一邊禮佛,一邊治病,以無邊無度的佛學,來療慰自己的內心,獲得平靜的力量。
如林黛玉一般,質本潔來還潔去,她不愿意用西醫(yī)的治療,把自己弄得七零八碎,她想完整得來,也完整地去。
保守治療的方法讓她的癌細胞擴散很快,3個月之后,陳曉旭的生命進入了倒計時。
彌留之際,她與親人一一道別,還拜托了周嶺先生,也就是《紅樓夢》的編劇之一,為她聯(lián)系了畢彥君,希望兩人通個電話。
3個小時的通話,電話兩頭的人早已泣不成聲。
畢彥君怎么也不愿意相信陳曉旭患癌的事實,兩人的過往依稀在目,那個從青春陪他一路走來的女孩,在他的心底一隅占有極重要的分量,混雜著難以說清的情愫,柔軟的,堅韌的,溫暖的……
2007年5月13日,陳曉旭離開了人世,羽化成一株絳珠草,回到了她本來的位置。
在大眾面前,畢彥君從未提過自己是陳曉旭的前夫,他不愿炒作與她的舊情,只希望天堂的那頭,她獲得平靜祥和。
這些年,畢彥君默默無聞精耕表演,先后出演了《傻春》《再回首》《瑯琊榜之風起長林》和《覺醒年代》等熱播劇,成為觀眾心中敬業(yè)勤勉的老戲骨。
“我是一個有理想沒有目標,懷著浪漫心情過平淡日子的人。我沒有什么野心,只要有戲演,有自己喜歡的角色就可以了”,畢彥君如是說。
一切歸于平靜之后,生活還得繼續(xù),后來,畢彥君迎娶了自己第二任妻子,她是一位圈外的設計師,兩人育有一子,日子過得樸素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