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名:《蜀山傳》香港票房:1170萬港元
蜀山傳感覺是徐克的夙愿一樣,其對技術的應用在當時那個時代是非常驚艷的。但是擁擠的角色,復雜的關系應該更詳細地去拆解,多拍那么幾部,都想在一部故事中講完顯得非常倉促,典型的走馬觀花電影。還有臺詞的問題,過于通俗不適用于玄幻電影。
第五名:《東邪西毒》香港票房:902萬港元
這部由王家衛執導的武俠片整整拍攝制作了兩年,王家衛的慢工出細活、文火煲靚湯,的確把金庸筆下的人物塑造出了另一番意境。這部影片就像酒,醇厚、綿柔,那些求而不得的愛情呀,叫人心傷。攝影真是牛,讓人驚嘆光影的魅力。
第四名:《新仙鶴神針》香港票房:817萬港元
那些老港臺武俠片是真的好看呀,真正的是那種肆意江湖的感覺,不是板著臉說教。有仇報仇,有怨報怨,打一架后心平氣和。 年輕的梁朝偉真的是,哪怕演一個工具人的角色,都是如此迷人可愛。當然年輕的張鐵林確實全是反派的氣質了。
第三名:《義膽群英》香港票房:791萬港元
義膽群英,一部報答和致敬張徹的片子,當年看過也意猶未盡,酣暢淋漓,江湖情多么鮮活生動,滿屏的男性倔強,讓人澎湃,這就足夠了! 這就是當年港片存在于我的意義所在,慶幸生于那個百花綻放卻各自芬芳的春天,無需漫山遍野,無需妖嬈冶艷,只要你搖曳風中,我便覓香而來! 少年掃街看錄像, 如今安坐讀閑書!
第二名:《忠義群英》香港票房:664萬港元
翻拍自黑澤明《七武士》的作品,可謂群星云集作品。 只是鑒于時長和制作成本,整體表現只能湊合,畢竟你可以清楚看到郭政鴻在里面出演了一個土匪角色死了后馬上又換衣服成了村民角色。 影片的人物群像塑造還可以,但部分角色不突出,不立體,眾人動機不夠有說服力,但至少表現不錯。 影片最后的決戰格局不大,鏡頭調度水準一般,但部分鏡頭印象還是不錯的,同時也結合了港版功夫武俠的情況。
第一名:《赤腳小子》票房:390萬港元
整體來說略有點平淡。只是有種淡淡的溫暖和淡淡的無奈。悲涼只是常態。 你可以找到一份糊口的工作,可以贏得一場擂臺的獎金,可以一無所知地應有盡有,卻不能為自己買一雙合腳的舒適的屬于自己的鞋子。 狄龍的段青云完全“搶”了“赤腳小子”郭富城的風頭。壯哉狄龍。張曼玉在其中較為年輕,表現卻是不俗的。吳倩蓮造型欠佳。 龍哥身上最性感的地方不是他的腹肌或胸肌,也不是他的眉毛或是鼻子,而是他的手臂和手。永遠那么有力,永遠那么克制。
當年票房慘敗的6部港片,部部大牌云集,你覺得哪部最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