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樂幾乎是所有泰國青春片的標準配置,每片必唱,許多電影甚至使用多首流行樂在劇情發展到不同階段適時響起。
動人的音樂,不僅起著參與敘事、抒情的重要作用,而且其青春時尚的特征,也增加了影片中主人公的活力與美感。為了用音樂表達少年主人公想象性的欲望對象,有的電影直接設置一個少女形象,成為音樂形象的視覺化身。
音畫關系的融合,不但將色彩斑斕的社會生活場景豐富化,也使泰國青春片擁有了一種開放的國際化視野與現代性觀照,擁有了某種普適的人性特征和人類情感。流行歌曲和配樂的運用,不僅是對商業性需求的某種回應,同時也呈現出一定的詩性品格。
這種詩意特征雖不是泰國青春片的專屬,但在觀賞的過程中,卻能獲得奇異的體驗。泰國青春片中音樂,大多體現主觀心理色彩。
影片《初戀那件小事》中,當小水和要好的朋友因為誤會而產生矛盾時,小水主動靠近朋友,唱起了代表她們共同情誼的歌曲。
“回到我們的舊時光,我們相遇那天,我們親近那天,幾千萬個回憶還在,沒有哪天不曾不想念你”,幾個女生當下的心境通過歌曲傳達出來,她們放下芥蒂,重新擁抱在一起。
影片《小情人》中,當阿杰和奈娜漸漸疏遠,適時響起了“我心如玻璃破碎,心碎全因為你,不論受傷還是憔悴,你能否在我需要的時候照顧我,你無情的言語只能讓我更痛苦,你現在快樂嗎”的歌聲,更像是奈娜的心聲。
多年以后,兩人再次重逢,卻已是在奈娜的婚禮上,當年留下的遺憾再也沒有機會彌補,就像片尾曲“我們曾經是密友,我們心心相印,如膠似漆,情深義厚,忽然間我們分離,不能再次相聚,那天再次相遇,你已有愛人相隨,明白我們不能相守相依,只能空余遺憾”所唱,往事只能如落花飄散在風中,零落成泥碾作塵。
泰國青春片中的歌曲和配樂,對影片意境的營造同樣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定敘事進程和場景中出現的音樂,使情節多了一份靈動和鮮活,傳達出一種藝術美感,營造出一種只有畫面無法呈現的審美境界。
2003年的影片《真情收音機》講述了擁有天生好嗓音的鄉村青年潘天賦的追夢和愛情故事。
影片糅合愛情歌唱、寫實傷感等多種類型,前段田園景色和民歌演唱表現的純美迷人,之后的不幸遭遇又突出壓抑苦澀,整體調度有致,真摯地描述了泰國城鄉對比下以及自身文化與西方潮流沖擊下的蟻民生涯。
導演通過“收音機時代”泰國人最為熟悉的流行音樂向我們展示了泰國20世紀80至90年代之交的社會記憶,以及在城市化進程中人們的憧憬和挫折。
影片在監獄看守的娓娓述說中,展示了一個現代社會的生活寓言,標示時間或情節關鍵詞的字幕、頗具間離效果的音樂劇式的主題歌演唱,以及影片中光怪陸離的城市生活與自然純樸的田園風光的對置、故事情節中對商業社會的譏刺與人生無常的調侃等,都使影片帶有了幾分后現代風格。
電影《想愛就愛》中,Pie不敢正視和承認對Kim的情感,Kim只有獨身守候,等待Pie有勇氣對她坦誠相待。
這種校園中純純忘我的情感,雖然是特殊的,是小眾化的,但通過背景音樂的安插與播放,用特色小吉他彈唱的方式,在視覺和聽覺的雙重刺激下,使觀者感受到一種精神上的大愛和溫暖的人文關懷。
影片《音為愛》中,以搖滾樂為背景,通過吶喊和狂飆,搖滾和對歌,發泄著青春一代心中的壓抑。影片結尾,主人公們通過搖滾表演,完成了他們青春的蛻變,激昂的背景音樂烘托了一種酣暢淋漓的氣氛。
此外,泰國青春片中也不乏民族音樂這一本土元素的呈現,《季節變幻》中泰國傳統打擊樂的演奏,《小情人》里大量泰國兒童歌曲的傳唱,以及《暹羅之戀》、《愛久彌新》等青春影像中本土音樂的加入,都使得泰國青春片在流行之余更增添了一抹淡淡的民族風采。
泰國校園青春片中的音樂,不僅是人物情感外化和意境營造的重要符號,同時能使觀眾更好地沉浸在唯美動人的情節中,感受電影主旨。
隨著觀眾審美水平的提高,青春片內在驅動力的推進,電影中音樂的創作在充分發掘本民族特色的同時,將音樂語言與西方的、現代的樂曲加以融合,通過音樂這條共通的情感之路,賦予泰國青春片可超越國界的審美旨趣。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娛記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