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綜藝更新換代非常快速的一個時代,一檔綜藝能夠持續兩三季,那就已經屬于相當不容易了。
相信大家也看到了,現在綜藝市場比較火的七成以上都是那些老綜藝。
很多新綜藝別說是火了,連一季都堅持不下去的也是大有人在。
即便是那些老牌長壽綜藝,大部分也是難逃口碑下滑的命運。
畢竟一檔綜藝一旦有了巔峰之后就很難超越了,而且觀眾會時不時拿出來做標榜。
一旦這一季的節目不能達到那個巔峰,心里就會覺得節目組沒有努力。
這次要說的這檔綜藝絕對可以稱之為一檔老牌綜藝,那就是《中餐廳》。
實話實說,這樣節目剛開播的那會真的是太火了。
幾位合伙人在異國他鄉推廣美食文化,刷不了臉,語言也溝通不了,真的是很有看點。
當節目的錄制地點轉回到國內之后,整個氛圍開始變得沒那么緊張刺激了。
前幾季的時候看節目是充滿未知的,因為語言和文化的差異,你永遠都想不到會和老外發生什么樣的碰撞。
再看現在的節目,每一秒都能精準猜中,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在各種吐槽聲中,這一季的錄制地點來到了偏遠的山區。
這個地方風景如畫,餐廳的布置也是相當漂亮,各種設施一應俱全。
在這種地方開餐廳真的是一種享受,這哪里是中餐廳,簡直就是向往的生活啊!
除了風景優美之外,這一季的嘉賓陣容也是相當強大的。
鐵打的店長黃曉明,再加上好兄弟尹正,還有陳立農、殷桃、章若楠。
這樣的五位合伙人真的是太養眼了,自從播出以來,每期的彈幕都會飄滿夸人好看的詞。
雖說這一季沒有什么矛盾,好像看點有些不足,但一片和諧反倒也是一種美景。
在網友的評論聲中,我發現很多人為了看這一季節目而充了會員。
不過,讓人尷尬的是節目停播了將近一個月,以至于有些人的會員充了個寂寞。
現在節目終于復播了,大家抱著興奮的心情繼續追節目。
可惜隔的時間實在是有些太長了,以至于看了之后有點接不上。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打開這期節目之后看了五分鐘又來回點往期節目回看,因為感覺沒頭沒尾的。
在這期的節目中,中餐廳迎來了一位大姐大,她就是那英。
那英的人氣還是相當高的,有很多成名曲,而且傳唱度非常高。
不管是在《中國好聲音》還是《浪姐》中,那英都為觀眾展現了唱功之外有趣的一面。
那英的性格非常圈粉,說話非常直,從來不會拐彎抹角。
在第三季的《浪姐》中,那英和寧靜兩位的互動簡直能把人笑死。
在這次的《中餐廳》中,那英繼續為觀眾展示著她那種耿直的性格,簡直是把節目做成了一檔喜劇節目。
在出場的時候,那英混進了一組家庭中,真的有一種老小孩的感覺。
在上菜的時候,黃曉明讓那英給客人道個歉,因為上菜有點慢。
沒想到那英端著菜喊著對不起就奔過去了,簡直不要太搞笑。
在本期的節目中,陳立農要為小朋友們開設一堂音樂課。
作為《中國好聲音》多年的導師,那英這樣的實力派大咖歌手來了,自然是要一起去幫忙的。
萬萬沒想到那英根本不喜歡教人唱歌,尤其是小朋友,因為她自己也有小孩,深知帶孩子有多么不容易。
在黃曉明連哄帶騙之下,那英才勉強答應去給陳立農當助手。
在上課期間,那英完全像個局外人,各種溜達做著自己的事情。
那英的表現真的和她自己說的一樣,就是喜歡走偏門,就是不著調,真的是太搞笑了。
那英的骨子里是自帶搞笑天賦的,這一點就不用多說了。
那么問題來了,那英除了搞笑之外,他的耿直敢說就沒有發生點什么故事嗎?當然有。
那英說出了觀眾最想說的話,打了《中餐廳》節目組的臉。
第一,不是群眾演員嗎?
那英到了中餐廳之后,黃曉明和殷桃帶著她去和客人見面。
當時那英以為這是一個假的吃飯聚會,結果黃曉明說這些客人是真的花錢來吃飯的。
聽到黃曉明的話之后,那英脫口而出問了這么一句話“不是群眾演員嗎?”
聽到那英的話之后,殷桃連忙解釋說這些客人是報名來的,是真實的客人。
說實話,那英真的是太敢說了。
其實那英這個問題一直也是觀眾最想說的話,這些客人到底是不是群眾演員呢?
表面來看,這些客人都是通過線上報名來的,實際上本質上也可以稱之為群眾演員。
如果硬要說有什么區別的話,那就是群眾演員有工資,這些客人不僅沒錢拿,還需要付錢吃飯。
這些年來,《中餐廳》一直被吐槽請客人有劇本,來的人都是節目組提前安排好的。
這一季雖然是線上報名的,但是和提前安排沒有什么區別。
作為一檔經營類真人秀,現在的《中餐廳》是不需要“經營”的。
不管你是做什么生意,有沒有客人是決定能不能賺錢的基礎,《中餐廳》每天都不需要擔心客源問題,那這個餐廳還有什么難度呢?
換句話說,如果現實生活中的餐廳也不缺客源的話,那還怕賺不了錢嗎?
現在這一季的節目已經快要接近尾聲了,相信大家也發現了,根本不存在餐廳和客人之間的矛盾。
我就真的想問一句,要是現實生活中真實開餐廳的話,真的能做到每天如一日嗎?
上菜慢了會催菜,甚至有生氣走人的,在這一季的《中餐廳》里不會有的,甚至可以說一口菜都吃不上客人都不會生氣。
菜品咸了、淡了、生了、熟了等等,在現實生活中各種問題都會遇到,但是節目中不會。
飯菜貴了,性價比不高了等等,這樣的吐槽聲在現實生活中很常見,但是節目中不會有,每個人都覺得這里的菜超值,吃到就是賺到。
這些客人的定位到底是真實的顧客還是群眾演員呢?
每位觀眾的心里都有一桿稱,節目到底是否真實大家都有自己的判斷。
作為一檔真人秀來說,要是連“真”字都做不到的話,那就別怪觀眾吐槽了。
第二,在家不干活,跑這來干活。
那英這句話真的是說出了很多觀眾的心聲,這也是很多真人秀讓觀眾尷尬的地方。
在現在的很多真人秀中,嘉賓都需要動手干活,而且經常會出洋相。
在做飯的時候,有把洗潔精當成食用油的,還有用洗潔精洗大米的。
咱就這么說吧!在明星干活的真人秀中,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們做不到的。
咱們普通老百姓覺得是常識,到了明星眼里,那就成了難于上青天的挑戰。
明星干不了活,不會干活,其實并不是裝出來的,而是他們平時就不干這些。
正如那英說的那樣,在家不干活,跑這來干活。
說實話,大部分明星不就是這個樣子的嗎?
當明星和節目組與觀眾的認知出現偏差的時候,節目就會變得尷尬。
咱們就拿這期節目的搬西瓜來說,一百個西瓜真的很多嗎?
兩個西瓜裝一個箱子,看個頭一個也就是十來斤的樣子,不是個頭非常大的那種。
不管怎么說,一個正常男人是可以輕松搬動一箱西瓜的。
《中餐廳》一共有四個男人,分別是黃曉明、詹大廚、陳立農、尹正,女人咱就不說了。
四個男人搬運五十箱西瓜,一個人平均也就是不到13箱,這個工作量真的很大嗎?
往前數個二三十年,那個年代買西瓜,誰家還不買個十幾二十個呢?
相信70后80后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吧!
那個時候都是用大麻袋裝西瓜,一個袋子可以裝六七個,兩個人抬著就回家了。
如果要是把這一百個西瓜按照一袋子六個來裝的話,也就是八袋而已。
四個男人抬八袋西瓜,每人只需要跑四趟就可以了,這真的有難度嗎?
在這些明星的眼里,這個工作量好像已經達到了要罵街的程度。
然而,電視機前的觀眾看了之后真的只想笑,這也叫活?
那些半夜四五點鐘去裝卸西瓜的裝卸工咱們就不說了,就拿普通打工人來說,誰工作半天不比這個工作量大呢?
明星在家不干活,跑到節目里來干活,只要有一丁點的活就覺得是天大的工作量。
明星干活,永遠都無法讓普通人共情,因為在認知上有著很大的差異。
那英這次真的是說出了觀眾最想說的話,不僅打了很多明星的臉,也讓大家知道了現在的真人秀為什么不好看。
明星平時不干活,這個事情大家都很清楚,但是他們不能說干一丁點活就叫苦喊累。
觀眾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工作量大不大大家都能看得出來。
一開始在國外的那幾季,哪個觀眾敢說工作量不大呢?但是要說這兩季,你說工作量大,誰又會信呢?
真人秀還是要讓觀眾相信的,要不然就無法共情,也不可能做到“真”,節目的口碑也自然會翻車,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