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藝術博大精深,其中包含了許多的劇種,像我們熟知的有京劇、豫劇、評劇、河北梆子、秦腔、昆曲、黃梅戲等等,這些劇種都是京劇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然而戲曲藝術也是在不斷緊跟時代,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戲曲藝術是必須要緊跟時代的,只有這樣才不至于落伍。
就拿京劇藝術為例。
譚鑫培著名的京劇大師,老生譚派創始人,其有著“伶界大王”、“無腔不宗譚”的美譽。
譚鑫培在藝術上富有革新精神,所演各劇,在劇詞和表演藝術上多有加工改革之處。又能揚其所長,避其所短,他面形清癯,因此不常演王帽戲;演《定軍山》的黃忠,不戴帥盔而戴扎巾,都是為了掩其所短而發揮其所長。
其代表作品有:《空城計》、《當锏賣馬》、《李陵碑》、《擊鼓罵曹》、《捉放曹》、《洪羊洞》、《桑園寄子》、《四郎探母》、《武家坡》、《汾河灣》、《定軍山》、《戰太平》等等。
譚鑫培先生其實表演上就是一個創新,并且他還積極地去接觸新事物,我們看他拍攝的電影《定軍山》在電影歷史和京劇歷史上都是一個里程碑式的事件。
至此,后來京劇演員也有拍攝電影的做法,其實這就是一種進步,因為將京劇拍攝成為電影也是為后世留下了一個重要的資料。像京劇《荒山淚》、《失子驚瘋》、《群英會》等等都是比較優秀和成功的京劇電影。
然而近些年興起了一個新鮮事物,那就是綜藝節目,而也相應出現了許多的戲曲類綜藝節目,這種想法和做法都比較成功,但是所在實施的時候出現了偏差,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
既然是戲曲類綜藝節目那就應該以戲曲藝術為主,而不是為了搞噱頭,我們看一些綜藝節目請來了一些所謂的流量明星,他們很有名氣,也有著強大的粉絲群體。但是他們卻并不了解戲曲藝術,而這些節目請他們來是為了什么,那就是為了提高收視率。
其實這些做無非就是飲鴆止渴罷了,也達不到他們想要的效果。因為這些明星不了解戲曲藝人,不知道戲曲藝術的歷史底蘊,對此一些戲迷也是十分反感的。
而為了突出這些綜藝是戲曲類綜藝節目,所以也請來了一些戲曲藝人去出場,可以說出場也就是幾分鐘。
那么我認為這么做不正確,既然是戲曲類綜藝節目那么倒不如就以戲曲藝人為主,請他們在節目中多一些表演,或者提一些表演上的見解,這也是比較成功的。
而這樣僅僅幾分鐘的出場還不如不去呢?這就是一種變了味的性質,因為這些所謂的戲曲類綜藝節目都是掛羊頭賣狗肉,也就是他們所說的積極意義和效果根本就達不到。
(聲明:此文章內容文字系愛傳統的少年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