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不用說了,看了一集就欲罷不能,經常淚流滿面;除了劇情感人,整部劇的主線也很清晰,從政府到普通老百姓,都是為了擺脫貧困而努力。
而現在央視一套黃金時間的《那山那海》,看了海報和劇名,真想好好追一下其實太令人失望了整個劇情跳躍太大,主線不分明,場景更是敷衍了事:
既然是很山很山的大山里,那怎么跟臺風沾上邊?就算臺風來了,山里是最安全的,因為高山峻嶺已經把臺風化解了(我們就是廣西大山里的,怎么時候聽過臺風來了我們會受災)還有就是那山洪,大山里都是石頭山,下山都難,祖祖輩輩老祖宗選下來定居的村寨,幾百上千年了,怎么可能會有這種山洪?
況且山洪來了,沖垮房屋不算,還那么深積水?這些場景太不現實了救災的時候可以在房頂上跳躍?這是怎么操作?然后受傷下山,明顯鏡頭下就是一條機耕路,硬說成下山都難,車都上不了?
發救災物資了又有平板車托著糧食?唉,導演啊,上點心吧!一個村寨400多號人,準備下山200多人,轉一個鏡頭就是一個村寨的長桌宴?這哪像剛剛受到山洪爆發的地方?就明明是一個大寨子沒有1000人也有800人。山寨里大樹參天,植被茂密,這種地方千百年都不會有山洪爆發,下再大的雨也全部順著山溝留下山了。
下山的山民,轉眼就兩年了?下面過的肯定比山上好,那么留在山上就沒有想下山的?一下子跳躍到雷老二跟林老板做事,變成身邊最大的助手了?還跟這何有志在商海上恩恩怨怨。一個林國忠被下套拉私活,卷款跑路了就能把林老板搞垮了?這個還是原來鎮里實力最大的老板嗎?夠諷刺
其實這部片子就是在講述雷家三兄弟的奮斗史,與扶貧沾不上邊,沒有看到政府的多大作為,都是在喊口號炸山修路的那幾集,真是太不愿意看了。明明就有一條好好的路?修什么呢?導演取景也要符合實際啊。
原來在山上每人年收入才4-5佰元,雷老二下山賣一個紅膏鱘就是50元一斤,干幾天活就賺了千把塊錢?而祖祖輩輩靠海生活的疍民反而不懂此道?真是夠諷刺的該劇講的是8-9十年代的生活,那時候,改革開放的浪潮早已齊卷大地,尤其是海邊城市,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那個不是靠海發家了,還比不上一個山哈子會做海鮮生意?不想列舉了,太多太多的不貼實際了。朋友們,你們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