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湯唯憑借《分手的決心》拿到了韓國電影“三小獎”中的春史電影獎和釜日電影獎雙料影后。
隨后她又提名了“三大電影獎”中的金鐘獎影后,一時風頭無二。
墻里開花,墻外香,湯唯獲此殊榮,也讓中國電影陷入尷尬。
湯唯注定是個孤品。
她是嫁給韓國導演金泰勇,進入了韓國圈子,進而認識了韓國導演樸贊郁,才有機會迎來第二次綻放。
而更多的內地女演員,也只能在看似繁榮的內地電影市場,繼續內卷下去了。
對于中國女演員來說,韓國電影圈都如此難混,更遑論被無數人艷羨的好萊塢了。
盡管現在大家都唱衰好萊塢。
但不可否認,那里的制作工業及創作文化,依然令不少電影人向往。
然而過去10多年,我們的電影總票房翻了10倍,單片票房也翻了近10倍。
但國產電影在全世界的影響力,卻在急劇下降,中國女演員在好萊塢,更是難覓蹤跡。
隨著李安、成龍、張藝謀的老去,好萊塢里華人掌握的話語權,越來越輕;
隨著國產主旋律電影的流行,這種現象會更加嚴重,畢竟你不可能讓美國人愛上《戰狼》。
在過去,我們“似乎”有過這樣內外通吃、演技卓越的女演員。
比如張曼玉。
她84年以港姐身份出道,04年左右息影,短短20年,就從花瓶變成了女演員的天花板。
歐洲三大電影節,她是唯一一個戛納和柏林雙料影后,還擔任各大國際電影節的評委。
然而,她的影響力,僅限于業內,在歐美普通影迷心中,“曼神”的知名度,其實并不高。
比如鞏俐。
早年她跟隨張藝謀,在歐洲各大電影節里出盡了風頭,后來又在2006年主演了《邁阿密風云》。
可是強如鞏“鞏皇”,也得在影片里寬衣解帶,靠和老外上演激烈的“肉搏戲”,才能刷到一點兒存在感。
再比如楊紫瓊。
她是選美小姐出身,一步步成長為女打星,出演過《臥虎藏龍》《007》,在好萊塢算是真正立住了腳跟。
今年主演的《瞬息全宇宙》收獲了業內好評,年底的《阿凡達2》也有她的身影。
可是平心而論,楊紫瓊出生于馬來西亞,這幾十年都在美國生活,普通話都說不利索,她的成功和中國關系并不大。
最后還有章子怡。
別看她是三金影后,又被稱為“國際章”,可是她闖蕩好萊塢,也實屬不易。
早年差點錯過了李安的《臥虎藏龍》,后來跟隨成龍大哥,才有了在《尖峰時刻2》里露臉的機會。
之后她主演了《藝伎回憶錄》,但演的還是卑躬屈膝的日本藝伎,不過她還是憑借本片,提名了金球獎影后。
2009年章子怡主演了《天啟四騎士》。
這也是中國女演員,最后一次在好萊塢制作的電影中出演女主角。
可是本片口碑極差,被稱為“破產版”的《七宗罪》,豆瓣上只有9000多人評分,分數也只有5.2分,章子怡作為女一號,戲份也極少。
后來章子怡也出演了《哥斯拉》這樣的大制作,但都是以配角形式出現,存在感極低。
不過,她好歹兩次受邀成為奧斯卡的頒獎嘉賓,也算是中國女演員中,最后一位“內外通吃”的女演員了。
簡單一盤點,我們就會發現,我們的家底兒太薄了,過去有野心的女演員那么多,但真正沖進好萊塢的鳳毛麟角。
而且即使沖進去了,也都是在主流的邊緣徘徊,能成為像李小龍、成龍這樣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巨星,一個都沒有。
而現在,原本不厚的家底,更是雪上加霜。
國內的女星別說在好萊塢大片里露臉了,跑去蹭個紅毯,上個國外時尚雜志,回來都能吹一波,想要再走出一個章子怡,已是奢望。
為什么12年過去了,女演員卻出現了嚴重的斷代,下一個“章子怡”遲遲出不來呢?
這背后,到底有著怎樣的原因?
01、
我們常常提什么文化影響力,還在全球多地開辦了孔子學院,試圖把中國文化傳播出去。
但老實講,中國文化在全世界目前真正有影響力的,有且只有一個,那就是中國功夫。
在電影行業,無論是導演還是演員,能真正做到內外通吃的,都和“中國功夫”脫不開關系。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當年賈樟柯,去法國參加電影節,他在《賈想》中,提到了一個發生在法國的“有趣對比”。
2000年,多部華語電影角逐戛納,這些電影,也在法國進行上映。
楊德昌的《一一》被認為是華語電影的巔峰,當時在法國的觀眾超過了30萬人次;
王家衛的《花樣年華》是公認的藝術片巔峰,常年霸占專業電影排行榜的前十名,當時在法國的觀眾超過了60萬。
而李安的《臥虎藏龍》則是真正的中國功夫片,章子怡和周潤發在竹林里飛來飛去直接把老外看傻了,在法國的觀眾超過了180萬。
從這些數字可以簡單直白地看出,華語電影不論拍得多么有哲理,多么有藝術性,老外最喜歡看的還是中國功夫。
我們先看,在好萊塢混得開的導演。
張藝謀拍了那么多藝術片,但真正被好萊塢記住的還是《英雄》。
這部影片大牌云集,但是在國際版的海報上,有且只有李連杰一個人,就是因為外國觀眾根本不認什么梁朝偉、張曼玉,大家就認會中國功夫的Jet Li。
李安也在好萊塢拍了那么多情感片,但最被我們津津樂道的也是那部《臥虎藏龍》。
有意思的是,本片的男主角最開始找的不是周潤發,而是李連杰,看來只要了解一點好萊塢的導演們,都知道那邊的觀眾愛看誰。
我們再看,混得開的男演員。
李小龍,不用多說,好萊塢公認的功夫巨星,如今已經成為了一個文化符號;
成龍,李小龍之后又一個功夫巨星。
他的功夫喜劇征服了好萊塢觀眾,還拿到了奧斯卡終身成就獎,是我們的華人之光。
李連杰,功夫皇帝,海外影響力比成龍差點,但也是公認的B級片之王。
他的《精武英雄》被時代雜志評為最佳動作電影。
甄子丹,成龍、李連杰之后的最后一位功夫巨星。
他早年就擔任好萊塢電影的動作指導,這些年拍攝了《葉問》系列被好萊塢關注,他接連出演了《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疾速追殺4》,而接下來的好萊塢大片《金錢帝國》里,他又是主演兼制片人。
反觀周潤發,在中國魅力四射,可是跑到好萊塢,像他這樣高大帥氣的男星太多了。
即使出演了《加勒比海盜3》這樣的大片,也被王晶指出“去好萊塢就是最大的錯誤”。
再看周星馳,在華語影壇影響力無人能敵,《大話西游》甚至成了哈佛教材,可是一跑到好萊塢,沒人吃無厘頭這套,自然也是毫無影響力了。
可以看到,目前“中國功夫”才是中國電影人,打開國際大門一把鑰匙。
可惜,對于女演員來說,想要拿到這把鑰匙并不容易。
楊紫瓊為了它,愣是從選美小姐變成了女打星,摸爬滾打幾十年才面前擠進了這扇門;
章子怡為了它,先是出演《臥虎藏龍》后又參演《尖峰時刻2》,還在《十面埋伏》里上演了驚艷的“袖舞”。
和“中國功夫”強行捆綁后,才得到了好萊塢的認可。
反觀張曼玉、鞏俐,演技再出色,氣場再強大,沒有“中國功夫”加持,在海外也吃不開了。
2、
我們把這套標準,套到現在的中國女演員身上,就很快找到了“內外通吃”女演員消失,這個問題的3個“癥結”。
第一,從大環境上說,功夫片在整個華語地區已經落寞了。
除了甄子丹的《葉問》系列之外,我們已經好多年沒有看到好的功夫片了。
而在好萊塢,成龍老了,李連杰老了,李安也老了,沒有了這些高枝可攀,中國女演員翅膀再硬,也飛不出白人編織的密網。
而且中國功夫那一套東西,早被外國人學去了,現在好萊塢的動作戲里,成龍那一套雜耍式的打斗已經是隨處可見了(參考今年上映的《神秘海域》)。
想要出奇出新有點難了。
第二,對于中國女演員來說,國內的市場已經夠大了。
內卷已經卷死了,還想著削足適履去闖蕩好萊塢,簡直是吃飽了撐著想不開。
你讓這些日入208萬,養尊處優的女星,學習楊紫瓊轉型成灰頭土臉的女打星,博一個根本不確定的未來,這簡直是癡人說夢。
舉個例子,同樣是謀女郎,當年章子怡在出演完《我的父親母親》后又跑去演《臥虎藏龍》,之后在好萊塢還得從底層奮斗。
那幾年她和老外談起了戀愛,強顏歡笑后,最后演的還都是小角色,背后都是辛酸淚。
而周冬雨呢,論演技、論外形、論獎項都不如章子怡,可是前兩年的片酬已經升到圈內第一檔。
你讓她放下國內的大好資源,跑去混好萊塢對著那幫白人老爺展露笑臉。
她能放得下這個姿態嗎?老外能欣賞得了她這種“柴火妞兒”嗎?
雙方都不討好的事兒,那又何必呢?
有人說,現在的女演員沒有演技,缺乏韻味,才沒被好萊塢看上。
在我看來并非如此。
鞏俐沒有演技嗎?張曼玉沒有韻味嗎?你問問美國觀眾有幾個知道她們的?
說白了,在外國觀眾眼中,很多中國演員長得都一個樣,你費盡心思討好對面,到頭來啥也不是。
過去我們自己的蛋糕太小,總是瞅著好萊塢的大蛋糕,為了蹭一口,使盡了渾身解數。
現在我們的蛋糕已經足夠吃了,有追求的女演員,磨煉演技,拿幾個獎項,也是名利雙收;
沒追求的女演員,買買熱搜,炒一下CP,也是盆滿缽滿,能吃上飯的,都不會走出去,看外國人的臉色吃飯了。
而那些墻里開花墻外香的女演員,勇氣固然可貴,但客觀來說,她們的出走更多的是無奈。
比如開頭提到的湯唯,她也是這些年在內地影視劇里連連折戟,才另辟蹊徑跑去韓國,綻放了第二春。
當然,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中國電影現在是虛假繁榮,這是另一個值得思考的議題。
但即使是虛假繁榮,混跡在其中的女演員也不可能有太大的動力去逐夢好萊塢了。
最后,這些年沒有真正走向國際的作品。
一方面是藝術片的絕跡。
那些題材厚重的藝術片,缺少了生存的土壤,所以現在的藝術片,想要逃過剪刀,走向歐洲三大電影節,無異于火中取栗。
另一方面,像《英雄》這樣的大片也很難再出現了。
2016年,張藝謀搞了一個“中西結合”的大片《長城》,結果鎩羽而歸;
2019年,《復聯4》在內地上演了最后的輝煌,之后漫威和中國漸行漸遠;
2020年,劉亦菲拍攝的《花木蘭》,本質上是套了個東方故事的外殼,講述西方故事的核,結果挑剔的內地觀眾,也不吃這一套了。
在這種環境下,很多電影人轉型,不再想著海外市場,主打內地市場的主旋律電影。
代表人物就是吳京。
他本該是接過甄子丹的接力棒,續寫功夫片的輝煌。
但吳京選擇拍攝了《戰狼》《流浪地球》《金剛川》和《長津湖》這樣的主旋律影片,結果立馬吃到了巨大的紅利,成為影壇一哥。
在這些電影中,美國人不再是救世主,甚至成了大反派,而我們中國人才是拯救世界的英雄。
這些影片走紅,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這個時代的心理:
過去我們蒙著頭搞發展,吃了太多的虧,現在我們強大了,寧可畫地為牢自娛自樂,也不想向好萊塢“服軟”了。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在大環境急劇變化時,還是有一些女演員,嘗試過出演好萊塢電影的。
比如李冰冰,她前幾年和杰森·斯坦森合作出演了《巨齒鯊》,反響不錯,目前續作已經開拍,吳京也應邀出演。
但這背后的原因,并不是李冰冰有著多么強的票房號召力,而是因為她背靠著巨大的中國市場。
你去看看《巨齒鯊》的投資方就會明白。
這片本質上,還是出口轉內銷的“穿著好萊塢皮”的中國電影。
李冰冰和章子怡的區別在于,章子怡是費盡千辛萬苦,敲開了好萊塢的大門,而李冰冰僅僅是站在門口,寫下了“到此一游”。
用籃球做個類比,之前姚明去NBA打球,是因為他有著選秀狀元的實力,后來周琦去NBA打球,僅僅是因為他是個中國人。
一個個孤例背后,改變不了中國電影和好萊塢漸行漸遠的事實。
3、
如今這樣可以“內外通吃”女演員的消失,是中國影視圈的悲哀。
不過面對這個局面,皮哥卻是喜憂參半。
喜的是,我們自己的電影市場越來越大,大到足夠容納女演員們日益膨脹的野心,大到不懼好萊塢電影的鯨吞蠶食;
憂的是,好萊塢畢竟還掌握著電影的主流話語權,當我們關上門自嗨的時候,很可能會畫地為牢,裹足不前,這些年的幾大主流電影節,就是最好的證明。
但無論如何,想改變這個局面,大環境上必須等待國際局勢重新緩和,小環境上必須等待中國功夫片重新復蘇。
而已經被內娛喂得飽飽的女演員們,也需要一個有力的刺激才能讓她們打開大門,走出舒適圈,被世界真正看到。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一粒雞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