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競爭激烈,巨頭傾軋下,如何更好地生存與發展?作為快速發展,極具特色的混合云先行者與領導者,青云QingCloud 的生存之道,值得復盤。
在很多玩家都在公有云與私有云間二選一時,青云QingCloud面世初期就決定“腳踏兩只船”,成為最早同時布局公有云與私有云的玩家。在私有云領域,青云QingCloud成為頭部玩家:與華為、新華三、浪潮等并列。
隨著行業和企業對上云需求的日益精分,云計算的發展確實走向了“混合”: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托管云、邊緣計算,都各有場景,很多企業同時有著多種云服務需求。根據研究公司MarketandMarkets報道,2021年混合云市場預計將達到917.4億美元。如果預測準確,2016年到2021的年復合增長率為22.5%。混合云成大勢所趨,而在這一趨勢背景下,作為唯一一家公、私、混、托一體化架構的青云QingCloud具有天生優勢,可提供具備一致使用體驗并可統一運維管理的一體化混合云架構,為用戶構建混合云戰略提供體系化、工程化的一站式解決方案與技術支持。大量案例也證明了青云 QingCloud 混合云的能力與可靠性,比如為華潤創業、量化派、環球網等知名企業的提供混合云解決方案與技術支持。
混合云的核心訴求是為不同的業務負載選擇合適的基礎設施,同時更強調對基礎設施差異性的屏蔽。從業務角度來看,企業有的業務負載敏感性強、合規性要求高,需要從基礎設施層面保障可控性和物理隔離;而面向互聯網的敏態業務有著高并發的特點,更需要公有云的彈性和敏捷性。這就構成了一種典型的混合云需求場景。然而如果不能通過統一架構交付統一體驗,企業將面臨著公有云和私有云基礎設施之間巨大的差異性,為應用層帶來開發、部署、運行和管理的巨大復雜度,也為數據的流動與集中造成障礙。
從這個意義上說,很多云廠商面臨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間的二選一問題,并非是商業層面的抉擇,根本上還是技術架構決定的。公有云要求云平臺具備無限擴展和自動運維的能力,私有云要求云平臺能夠最小規模軟件化交付,當客戶產生混合云需求的時候,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間還要無縫打通,面向應用交付統一的平臺功能與運行環境,面向企業運維人員交付統一的使用體驗。“無限擴展 + 最小規模交付”這兩個要求同時滿足考驗著廠商對云和IT本質的深刻理解,只能在云平臺架構設計之初便通盤考慮進行設計,同時也畫出了一條技術能力的分水嶺。我們常見超大公有云平臺無法實現私有云的產品化交付,也常見私有云產品無法實現超大規模部署和無限擴容,原因正是在此。
可以說,青云QingCloud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走出了一條獨特的道路,正是因為在一開始就在技術積累和架構設計上給自己爭取了“可公可私、公私一體”的自由。
Gartner對企業基礎設施架構演進的歸納分為幾個階段:虛擬化、融合架構、基于硬件的超融合、基于軟件的超融合、微服務,與由硬件廠商演進到虛擬化和超融合的路徑不同,QingCloud的云平臺從本質上便是由軟件定義的IT基礎設施平臺。軟件定義網絡(SDN),軟件定義存儲(SDS),軟件定義趨勢體現了企業擺脫硬件束縛、希望獲取更大的靈活性、控制力和敏捷性的需求。青云QingCloud將軟件定義的IT能力從云平臺透傳出來,很早便實現了在軟件定義存儲和軟件定義網絡上的戰略布局。
QingStor是青云QingCloud 的軟件定義存儲產品,在2018年Q4已躋身SDS核心廠商,其中QingStor對象存儲和QingStor NeonSAN分列對象存儲、塊存儲市場第四季度第六名。
青云QingCloud也是國內最早做SDN產品的玩家, 2013年7月正式上線起就將SDN/NFV 1.0技術融入核心產品,也是全球首家將SDN/NFV技術商用的云計算服務提供商。青云QingCloud可以用軟件的方式交付復雜的廣域網服務,率先實現在公有云上交付圖形化自助服務能力的SD-WAN,支持客戶分鐘級構建企業專屬廣域網。
青立方超融合系統更是完全基于軟件定義的超融合3.0產品,因其完整的云平臺交付能力快速躋身超融合核心品牌陣營,并入選英特爾精選解決方案。
軟件定義一切的路線,青云QingCloud憑借前瞻的云服務理念和領先的技術迅速占領市場,形成軟件定義的產品體系的合圍之勢。
在云計算巨頭們憑借著資源、資金和品牌優勢快速攻城略地時,其他玩家要想夾縫生存就要選對路線,只緊盯某個領域與巨頭硬碰硬并不現實,反而是押注代表著未來的路線穩扎穩打,在巨頭快速跑馬圈地做規模的同時,悄然構建自己的壁壘,做深做重做精,青云QingCloud的路線邏輯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