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不了多久,70歲的坂本龍一要重回舞臺了。
不過,這也許是他最后一次出現在我們面前。
2022年,某種意義上算是線上演出復興之年,無數音樂人選擇用線上直播的方式聊以慰藉沒有現場,沒有觀眾,被撕扯地七七八八的演出生涯。
坂本龍一明白,留給自己能全身心投入到音樂上的時間不多了。
八年前,他不幸被咽喉癌纏身,一番抗爭,似乎得到上天眷顧。
2020年,坂本龍一為中國觀眾獻上了一場30分鐘的特別演出,鼓勵疫情下的所有人,也鼓勵與病魔顫抖的自己。
可惜2021年,腫瘤再次出現。身上大大小小做了無數次手術,直到醫生告訴他,你的身體已經不能承受哪怕再多一場手術了,只能選擇藥物保守治療。
今年6月,他接受采訪透露,癌癥已到四期,我想他自己和聽眾都知道這意味著什么。
甚至,年底的音樂會都只能用預先錄制的方式制作。
坂本龍一表示,“現在我已經沒有體力辦演唱會或者演奏會了,只能以這樣的形式為大家演奏,也許這就是最后一次了。”
有的人線上演出是為了懷舊,有的人是為了跟許久不見的觀眾們打個招呼,而有的人,不得不用這種方式跟臺前的音樂生涯告別。
很不幸,坂本龍可能屬于后者。
這位來自日本的配樂大家,因為電影《戰場上的快樂圣誕》的配樂”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而廣為人知。
這首歌帶來的情感,某種程度上也與坂本龍一本人的氣質神似,憂郁中洋溢著從容。
他的人生也是如此,如果說患癌是小幾率事件,那坂本龍一的音樂生涯,遠比萬里挑一來得精彩。
/
坂本龍一1952年生,3歲學琴,調皮程度與天賦不相上下。
如果用有天賦來形容他可能有些淺薄,總之求學時代的他就已經很有想法,總覺得自己是德彪西轉世。
中學和大學的所有考試,坂本龍一幾乎都是第一個交卷,也總能獲得老師垂青。很少花時間在課程和練琴上的他,成績屬于同齡中的佼佼者,活脫脫“別人家的孩子”的經典范例。
小時候在填寫未來志愿時,坂本龍一苦惱于不知道寫什么,在其他同學毫不猶豫地寫下“醫生”“首相”“空姐”等諸如此類的職業時,坂本龍一索性只寫了“沒有志愿”四個字。對他來說,過早確立志向,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碩士期間,坂本龍一不常去上課,他形容自己的大學生活是”每天喝喝茶,打打麻將”。
導師豈能容忍這般浪費教育資源的行人,也深知他的音樂素養完全能夠畢業,勸說他趕緊地,把坑位留給其他未來的音樂家們。
于是坂本龍一交了首管弦樂上去,然后面對從此以后尋常地一眼望得到頭的人生,繼續一邊玩,一邊迷茫去了。
當然,這種迷茫,或者形容為一種溫柔的叛逆,跟他一直以來的音樂觀有關。
坂本龍一認為,“西洋音樂走到了盡頭,未來是民族和電子樂的天下”,這話出自一位受過科班訓練的音樂高材生,還挺稀奇的。
直到1978年,坂本龍一遇到兩個聊得來的家伙,細野晴臣和高橋幸宏,正值年輕的三人,一拍即合組建了YMO,也就是Yellow Magic Orchestra樂隊。
他們當年玩的還是相當新潮的電子樂,不過跟大多數模仿歐美的組合相比,YMO更顯露先鋒本色,電子外殼的包裹下,民族、古典才是核心。
也許是太過于超前,國內對他們反響平平,反倒是在海外打響了名號,邁克爾杰克遜也翻唱過YMO的作品。
轉一圈回到家鄉,YMO突然間受到國內狂熱的歡迎和模仿,也許對于大眾來說,來自遠方的認可才能消除自己的后知后覺。
YMO在今天算不上是什么如雷貫耳的名字,不過在當年,頗具前衛審美的三人為電子音樂創造了一個雛形,在世界樂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
1983年,經常因理念不合而陷入爭論的YMO宣告解散,坂本龍一單飛,不過卻意外進入了他真正大放異彩的領域:配樂。
/
如果用一個人來形容“出道即巔峰”,坂本龍一是配樂界活脫脫的例子。
所有人都知道是坂本龍一創作了《戰場上的快樂圣誕》里流傳甚廣的“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但實際上,坂本龍一一開始只是這部戲的演員。
籌備期間,大島渚邀請坂本龍一參演,坂本龍一直接說道:“配樂也請讓我來做。”
導演當然對眼前這位前人氣樂隊成員有所了解,給了他這個機會成為電影行業的斜杠青年。
“我沒做過電影配樂,也不曾想過要做。所以,這句話感覺就像是隨口說出當下浮現的想法,結果大島導演立刻就答應了。我當然高興極了,不過自己既沒當過演員,在電影配樂方面也是首度嘗試的外行,竟敢這么亂來地要求同時接下這兩個工作,而大島導演居然立刻同意,讓我覺得他真是有魄力啊。”
坂本龍一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配樂作品,同時也是配樂史上的經典之一,就這樣誕生了。
從此之后,坂本龍一因為出眾的外型繼續時不時當當演員,不過,已經不再需要他自己提出配樂的請求了,因為有導演搶著讓他做這份工作。
/
1983年在戛納電影節,坂本龍一結識了導演貝魯托奇。
三年后,坂本龍一得以受邀出演《末代皇帝》,電影拍攝期間,導演貝魯托奇臨時向坂本龍一提出配樂邀請,要求他立刻創作溥儀登基儀式的配樂。
這對于隨心所欲慣了的龍一來說是個挑戰,不過事實證明優秀配樂家從來不缺乏抗壓能力,經典作品《Rain(I Want A Divorce)》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譜寫出來的。
他是這樣形容創作歷程的:“在片場里有一臺直立式鋼琴,當地的工作人員用貨車運到了我的房間。那臺鋼琴原先保存狀態就不好,又加上一路顛簸地運動過來,所以走音走得很厲害。然而,再說什么也無濟于事,于是我在作曲時,幾乎是一邊想象樂音,一邊寫下。
影片殺青半年后,坂本龍一又接到為期一周的臨時配樂邀請。由此坂本龍一變身“工作狂人”,開啟了瘋狂熬夜寫曲錄音的工作日常。
“我過去完全沒學過中國音樂,因此先跑了一趟唱片行,買了二十張左右的中國音樂精選集,花了一整天全部聽完。接著,我考慮電影里的時代與場合,選好應該使用的樂器,然后就開始尋找東京附近的中國樂器演奏者。我一邊寫曲,一邊錄音。”
兩個星期過去,坂本龍一交出了44首曲子。
這也許是坂本龍一生命中最高產的時刻,要知道給第一部電影配樂的時候,它足足爭取到了三個月。
即便如此,導演基于剪輯的需求,再次向坂本龍一提出了大量改編和刪減的要求。
又是不眠不休的一周過去,坂本龍一交出了答卷,然后累到住院去了。
此時的他可能還不明白自己拼了命工作會帶來什么,也許又是一個配樂比當演員還折壽的電影而已,自己從小到大沒受過如此大的委屈。
1988年3月16日,第60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上,坂本龍一一席禮服意氣風發地面對鏡頭。
《末代皇帝》橫掃了奧斯卡,而坂本龍一也將最佳原創配樂的小金人收入囊中。
這一年,他36歲,第五年配樂,第四部電影,讓全世界聽到了他清冷卻飽含力量的音樂畫卷。
人往往從卑微走向狂放,不過坂本龍一正相反。
那個放浪形骸的年輕人,用前半生去蛻變為對音樂充滿敬畏的苦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