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色.戒》并不是一部傳統意義上的諜戰片,它是一部剖析和展現人性陰暗面和復雜性,揭露了人性中的脆弱與妥協的文藝片。
梁先生塑造的也不是那種在各種抗日劇里被形象固化,公式化了的”漢奸”。他是一個活生生的有喜怒哀樂的普通男人,是一個身負了近代的”百年沉哀”的中國男人,他一念成魔又一念成佛。
2、關于麻將戲的布景,其實綜合原著是為了體現易家的隱秘性,易家到處是遮光的簾子,而且是好幾層。所以到處很陰暗。明面上是為了安全,其實這是因為易先生內心深處的不安全感的外現。
他內心一直是深深的恐懼和懷疑,警惕性超級高,也能從側面反映王佳芝在易先生面前就是透明人。那點小把戲他一清二楚。
3、電影《色戒》中,最動人的還有這個橋段:王佳芝和易先生去日本小酒館喝酒。
兩個人第一次像是情人一樣相處:他把她當女人,她把他當男人。她給他唱小曲,他微笑著聽。
兩個孤獨的人,在那一刻心靈產生了鏈接。這種感受,已經超脫了愛欲和占有,深化為懂得。也許,王佳芝和易先生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愛上了對方,只是他們自己都不知道。
在電影《色戒》中,李安用三場床戲表達了王佳芝和易先生的情感遞進。
第一場床戲中,易先生只是把王佳芝當成一個泄X工具,像對待一個犯人,并拒絕與她交流。
第二場床戲中,兩人開始糾纏和交融,地位趨于平等,易先生眼神里不再有兇狠的光芒。
第三場床戲中,兩人都很投入,王佳芝慢慢變得主動和強勢,易先生表現得更像是個溫柔的情人。王佳芝下意識地看了一下床頭的槍,易先生有所警覺……事后王佳芝開始痛哭。
她痛哭什么呢?大概是因為她完全不知道該何去何從吧。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李安明知道這些場面會被大 陸 廣 電 局 閹割,還是要拍出來?
在我看來,這是這部電影的張力所在。
沒有這幾場床戲,這部電影的魅力將大打折扣。
對于易先生和王佳芝而言,除了性,還真沒有其他什么東西能彰顯他們的存在感。
易先生是日本人的“棋子”,王佳芝是組織的“棋子”,兩個人都身不由己、朝不保夕。
他們的生命里已經沒有其他“有生氣”的東西。
拿什么東西來證明自己還活著,還被需要著呢?唯性而已。
易先生和王佳芝,不過是兩個同樣身處恐懼和壓抑之中的人,借由暫時能忘掉一切的肉體關系,像兩截海中浮木一樣依附著這一絲一縷的溫暖熬過漫漫暗夜。
就這樣,經由對方的身體,他們愛上了對方的靈魂。
只是,一旦下了床以后,現實占據了上風。
在這場“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博弈中,兩個人只能活一個。
王佳芝選擇了犧牲自己。
在原著里,張愛玲這樣寫易先生處決掉王佳芝后的心情:
“他對戰局并不樂觀。知道他將來怎樣?得一知己,死而無憾。他覺得她的影子會永遠依傍他,安慰他。雖然她恨他,她最后對他的感情強烈到是什么感情都不相干了,只是有感情。他們是原始的獵人與獵物的關系,虎與倀的關系,最終極的占有。她這才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
王佳芝愛易先生,就像一條魚愛容納自己的魚缸。
易先生只愛王佳芝一點點,像一方天空愛飛過自己懷里的一只飛鳥。
愛情這場游戲是怎樣的呢?從來都是誰愛得更多,誰輸。誰更沉不住氣,誰輸。
王佳芝的悲劇,根源在于她極度缺愛,所以對愛的渴望大過一切,哪怕她明知自己追逐的只是一場愛的幻影。
一個幾乎被世界拋棄的女人,相對于那些空泛虛無的理想,她更愿意接受身邊易先生伸過來的一只溫暖的手。
王佳芝死于鴿蛋鉆戒,死于性,也死于她對溫暖和愛情的那點小幻想。
鴿子蛋鉆戒不過是易先生給王佳芝的手指帶上的小型手銬,表明“這是我的女人,這是我的獵物,這是我的戰利品”,并不說明他的人品,更不能說明他的感情。
《色戒》里,王佳芝是真愛易先生的,但易先生愛她有多少,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我們看這部電影,看的也不是愛或者性,而是恐懼、懂得、迷失、絕望與孤獨。
4、我沒有看見愛情,沒有看見民族大義,我只看見了在那個亂火紛飛的年代,一個女人被命運不停地愚弄。
她只有靠著出賣美色才能實現一丁點的價值,何其可悲;她遇到的男人都只教會了她如何利用自己的女性魅力,何其可嘆。
哪怕她接受過高等教育,眼界也已經超過了那個年代的大部分人,但她的生活仍然如浮萍一樣隨局勢動蕩而飄搖。
到最后她既沒有收獲愛情,也沒有成就大義,甚至都不及普通人有機會年華老去。
她葬送在了最好的年紀,為了她以為的愛情,辜負了強加給她的大義,然而她的犧牲對局勢卻絲毫沒有一點影響。
就像她生命中最后的那個夜晚,夜色和石礦場一樣深得看不見一絲光亮。
她一直生活在灰暗中,看到的世界也是灰暗的,那些救亡圖存的愛國者在她面前成了笑話,一個內心含有希望的人看啥都是希望,一個內心死寂的人,看啥都是枯敗。就像精神病人,永遠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