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時剛強堅硬、青年癡戀前夫、老年皈依佛門。
她是潘虹,一個亦舒口中“并非池中物”的女人。
如今的潘虹,以“惡婆婆”形象活躍于熒幕;
然而90年代,她曾因美麗紅極一時,是第二個登上《時代周刊》的中國人。
都說人生如賞花,她的傳奇一生,卻開出了截然不同的兩朵花:年幼時剛硬,成熟后柔韌。
這場“賞花”之旅,她是如何邊走邊蛻變的?
少如玫瑰,美而帶刺的頑強著
潘虹的人生底色,是一朵帶刺的玫瑰。
生父成謎,從小跟外婆長大,繼父對她很好,但在她10歲那年吞藥自殺,死后直接火化,全家人連最后一眼都沒見上。
潘虹代替母親,獨自取走繼父的骨灰,再獨自坐火車送回老家。
全程沒流一滴淚。
三天的火車旅程,讓潘虹意識到:從此以后沒有人能撐起我的天,我必須保護自己、保護媽媽。
回憶這段歲月,潘虹說:
“他的死,讓我一下子超越了時代,超越了年齡,甚至超越了痛苦。也就在那一刻,我徹底失去了我的童年。”
失去童年的潘虹,從“孩子王”變成了遭受歧視的女孩。
外界鋪天蓋地的白眼“砸”在她身上,但潘虹不肯示弱,沒人給自己撐傘,她就逼著自己堅硬起來。
壓力實在太大時,就找個無人的地方,放肆地大哭一場,直到嗓子沙啞才敢回家。
從這時起,“頑強”就是她唯一的依靠。
中學畢業后,潘虹被分配到崇明島食堂賣飯彩票,恰好這時上海戲劇學院來招生,為了抓住這個離開的機會,潘虹二話不說去報名。
“管他招生的是什么,哪怕是海員我也干。”
潘虹被順利錄取,成了一名演員,并在之后的日子里,她使出吃奶的勁兒,努力改變自己的處境。
才大二,她就被選中參演電影《沙漠駝鈴》,后面又陸續參演電影《青春》《歡騰的小涼河》《朝霞異彩》等。
在拍攝《人到中年》時,潘虹飾演一位醫生,因為外表太漂亮,又具有攻擊性,被原著作者批評:“你太漂亮了,不是我心目中的陸文婷。”
于是,生性倔強的潘虹,毅然斷絕一切社交活動,獨自一人去醫院學習、體驗眼科醫生生活。
早起查房、看手術、和病人交談、親自上手用豬眼睛做練習……
也就這份勁兒,讓潘虹一出場就立刻迎來觀眾好評。
潘虹,看似是個明眸皓齒的美人,行動起來卻如此兇猛熱烈,但骨子里的多愁善感,讓人一見難忘。
就像她在自傳里寫的:陽光下的我,是別人眼里燦爛的輝煌;月色中的我,卻是我自己心里空洞的失落。
“玫瑰的刺,不過是美麗的花兒生來保護自己的。”
這句話,用來形容潘虹剛剛好。
她身上的“刺”,不過是受夠了失落,和不想再受傷害,長成的一副“保護殼”而已。
但殼不可能永遠背著,總有被“卸掉”的一天。
婚姻遇挫,她在痛苦中悄然轉變
畢業那年,導演米家山為電影《奴隸的女兒》挑選角色,一眼看中正在擦玻璃的潘虹;
她獨特的氣質吸引了他,后來,她也成了米家山人生的女主角。
米家山比潘虹大8歲,相貌平平、事業也不紅火,但潘虹就是認定了他。
這個年長的男子,給了潘虹闊別已久的父愛,讓她感到:“好像找到了半個父親”。
婚后,兩人百般甜蜜,米家山給足了潘虹安全感。
于是,她自認為后顧無憂,一心發展事業,完全把家庭拋在腦后。
1981年,電影《杜十娘》上映,被送往亞洲國際電影節參展;
潘虹憑借這部電影,斬獲第四屆長影“小百花”獎優秀故事片女主角、第六屆中國電影百花獎最佳女主角。
趁著這股勢頭,潘虹的事業一路高歌向前,前后拿了三個金雞獎、四個百花獎,堪稱名副其實的影后!
但全情投入事業,也造成了夫妻關系的裂痕。
結婚8年,夫妻始終聚少離多,也沒有孩子。
某天,米家山忍不住問她:“你到底要家庭,還是要事業?”
潘虹毫不猶豫選擇了后者。
這一次,米家山沒再像以前一樣包容她,而是提出了離婚!
他翻出日歷給潘虹看:因為忙于事業,兩人結婚8年,相處不到400天。
她說:“那個時候的我,太年輕氣盛,總把更多精力放在工作中,現在才明白什么最重要。”
懷著痛失前夫的落寞,潘虹獨自回到上海,并為了緩解痛苦,她將全部精力放在工作上。
但相比過去盲目地熱愛,此時的潘虹多了一些自查。
以前365天,潘虹可以300天在片場,只留短短幾十天給自己。
現在,她學會比起工作,與親人、朋友在一起的日子才更重要。
這份遲來的成長,讓她越來越柔和、沉靜,慢慢走向一種和以前截然不同的活法。
過去,她害怕讓母親操心,總一個人倔強硬撐,導致母女關系十分疏離;
如今,她工作中和母親同吃同住,工作之外陪母親四處旅游。
過去,她生怕被人看到自己的脆弱,拼了命抓取成功證明自己;
如今,她名留影史,卻甘于扮演“配角”“綠葉”,覺得有戲可演就很開心。
除此之外,她還不網購、不用微信,原因之一是她堅信:衣服上身試了才放心,朋友見面聊了才算聚;
她變得學會去享受生活,養花養草、看書學習,一個人忙得不亦樂乎。
當堅硬的外殼一層層脫落,露出柔軟的內在;
潘虹,不再害怕受傷、也不再執著鮮花與掌聲。
那顆曾躁動不安的心,也慢慢沉靜,修煉成一份強大的柔韌力,讓她越來越自洽。
她說:“我年輕的時候把成功看得太重,如果那時舍得放棄一點點,我應該是一個很好的母親和演員……如果人生讓我再次選擇,我愿做一個普通的母親。”
婚姻失敗帶來的教訓,給潘虹上了沉重的一課,讓她對自己的不足有所察覺,也讓她身上的“刺”漸漸脫落。
老如蓮花,柔而堅韌的自洽著
1989年,電影《頑主》亮相多倫多電影節。
拍攝這部電影時,潘虹還是米家山的妻子,電影上映后,兩人已分道揚鑣。
潘虹卻在致辭里感謝前夫:“沒有他就沒有現在的我,米家山是我一輩子的牽掛。”
身邊的朋友驚訝極了,都說:潘虹變了,不再像以前那么尖銳了。
是的,與大家印象里的“惡婆婆”不同,生活中的潘虹并不凌厲、嚴肅;
相反,她親切、溫柔、低調,甚至還給許多晚輩帶去如沐春風般的關照。
演員李勤勤曾這樣評價——潘老師自始至終都是我心里的大明星。
原來,在李勤勤還名不經傳時,因為要試一個鏡頭,她幾經周折趕到片場,卻遺憾落選;
就在她失望而歸時,潘虹卻看到了她的辛苦,主動向劇組提議:“不如去送送她吧,一個小姑娘這樣太不容易了。”
直到今天,李勤勤依然感謝潘虹:“那時候大明星就這么幾個,她是那么高高在上,卻又那么平易近人。”
這份刻在骨子里的善良,讓潘虹在無意中既溫暖了他人,也滋養了自己。
歲月沉淀了鋒芒,也充盈了力量。
63歲那年,潘虹皈依佛門。
她常年吃素,把“我這個年紀的女人”掛在嘴邊,看似妥協,實則是一種灑脫。
這朵曾經艷壓群芳的“玫瑰”,不再與外界和時間較勁,而是順其自然地做自己。
尖刺掉落之后,開出了一朵柔韌清醒的“蓮花”。
這或許是人生的必經之路:和生活較過勁,才知道較勁有多累;為不甘勉強過,才知道勉強有多不必要。
與其為了保護脆弱自我而穿上鎧甲,不如去經歷蛻變和沉淀,最終塑成一個真正強大的自我,去活出真正想要的人生。
就像潘虹說:“不管怎樣,我希望我這一生是無愧的。為曾幫助過那些需要我幫助的人,感到無愧。”
少時帶刺的玫瑰,如今活成清潤的蓮花,當我們的心態發生了轉變,生活也隨之松弛自洽,也更加淡定從容。
時間總是會帶來改變,可無論選擇哪種生活,都不要忘記靜待花開,才能經營幸福。
*本文由作者與張德芬空間主筆團共同創作,如需轉載請聯系授權。
策劃 | 六記
編輯 | Kiw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