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影業在與第一次簽約演出超級英雄角色(新進)演員的片約,長期以來都被外界視為是“不平等條約”的業界范例。不過根據外媒分析報道,這樣的低片酬盡管對演員本身來說是美中不足的一點,但是對于漫威影業發展MCU卻是有其不得不的考量。
新進演員的第一部MCU片酬數字可能遠比你我所想象得還要低許多!根據THR最新報導,這個數字平均約是落在50萬美金上下,舉個業界早已久聞其名的例子來說,小羅伯特·唐尼當年拍《鋼鐵俠》時的片酬,就是50萬美金。
不過不只是目前擔綱主演的演員們,這個片酬數字同樣也被漫威影業套用在第一次合作的導演身上,數字同樣也是50萬美金左右;而這樣的片約已在漫威影業通用了10年以上。不過值得記下一筆的是,通常再續約時,包括演員與導演的片酬都會跟著三級跳。
而某種程度上,這也說明了為什么第一次合作的片酬這么低,業界幕前幕后的人才還是搶破頭想擠進MCU體系。套句某個不透露姓名的業界人士所說的,加入MCU一開始都不是為了賺錢,而是「大家想加入MCU是因為他們想拍一部漫威電影。」換句話說,先求有再求好。加入MCU是打開演員知名度與灌注人氣的快捷鍵。
不過從漫威影業的角度來看,首度合作的低片酬有其更重大且更整體性的意義。首先,壓低制作成本得以讓漫威影業有機會嘗試更具風險的作品改編計劃。舉例子來說,當年凱文·費奇大膽改編只有漫畫鐵粉才知道的《銀河護衛隊》,盡管現在我們都知道費奇賭對了,但在制作的當下,漫威團隊心中的忐忑可想而知。
這樣的嘗試與冒險,也是MCU在短短10多年間就能建構起業界無人能撼動的票房王者地位的主因之一。畢竟,一個電影宇宙要能夠成為業界“現象級”票房巨獸,并不能永遠只靠「復仇者聯盟」那幾個超級英雄撐場面,唯有不斷擴展陣容,才能永保MCU王者的不墜地位。
而回到幕前幕后團隊的角度來說,魚幫水水幫魚,只有漫威影業挺得住,MCU才能持續往下扎根往上茁壯,而在這顆根基穩固的大樹上,演員與導演們也才能跟著在續集中得名獲利;不僅實質上的三級跳天文數字片酬,更多的是源源不絕的邀約與商品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