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為何不重播《大時代》?
前幾天,TVB給出了一個十部經典港劇片單讓觀眾們抽,抽中哪部就會重播哪部。結果,昨晚TVB竟然沒有重播呼聲最高的《大時代》,而是重播了片單之外的《大都會》。雖然這兩部劇都是鄭少秋主演,但是“味道”卻是截然不同的。
同樣是見證香港風云時代經典港劇,《大都會》拍攝于1988年,有著“金裝豪華短劇”的美譽。演員陣容方面,當時的TVB精銳盡出:鄭少秋、汪明荃和楊群領銜主演,梁朝偉、周星馳、劉嘉玲、任達華、邱淑貞、邵仲衡、戚美珍及呂良偉等多位知名演員加盟;內容題材方面,5集故事演繹了“大福百貨”和“萬眾銀行”兩代人的家族情仇,完全稱得上是TVB經典家族恩仇劇集。
而《大時代》拍攝于1992年,有著“港劇天花板”的美譽。演員陣容方面,它同樣群星璀璨:鄭少秋、劉青云、藍潔瑛、周慧敏、郭藹明、劉松仁、李麗珍、邵仲衡、陶大宇、吳啟明、郭政鴻等多位知名演員助陣;內容題材方面,40集故事以20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的香港金融市場為背景,透過兩個家庭,兩代情仇,展現名利與人性的糾纏。
看了上面的介紹之后,你是不是以為兩部劇是“旗鼓相當”的?那就大錯特錯了!口碑方面,《大時代》的豆瓣評分高達9.3分,而《大都會》豆瓣評分只有7.5分(也不錯);體量方面,《大時代》是“臺慶劇”,而《大都會》是“拼盤劇”,兩者差了不止一個量級。按理說,既然重播港劇肯定要播最經典的劇集呀,那么,為什么TVB不重播《大時代》呢?
這就不得不提起一個詞——“丁蟹效應”。丁蟹效應即“秋官效應”,它是股市的一個奇特現象,指的是從鄭少秋于1992年在《大時代》中飾演丁蟹開始,凡是播出由鄭少秋主演的電視劇、電影等,恒生指數或A股均有不同程度下跌,股民損失慘重的現象。2015年,TVB星河頻道重播《大時代》,香港股市一瀉千里,股民們哀鴻遍野,自從那之后,TVB就沒有重播過這部神劇了。
眼下香港股市行情不佳,盡管從科學分析,當今社會財經理論并無客觀的證據顯示丁蟹效應能左右到主流投資界的選擇或偏好,但是它帶來的“自我應驗預言”,還是會讓部分投資者相信這特殊股壇現象,生怕相關效應必定靈驗,從而導致他們手中的證券投資將會下挫,于是部分投資者便進行非理性的減倉,使證券市場出現暴跌。在這種情況下重播《大時代》,萬一“應景”,導致很多人“上天臺”了呢?可即便如此,你看看鄭少秋主演的《大都會》重播了,“丁蟹效應”有沒有出現呢?
(注:TVB給出的十集片單分別是《大時代》《上海灘》《千王之王》《鹿鼎記》《孖仔孖心肝》《男親女愛》《尋秦記》《沖上云霄》《天與地》和《使徒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