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哪部電影評價很高,但你不喜歡?
這個問題的回答很多。
其中,或許有一部奧斯卡最佳影片——
《綠皮書》。
在豆瓣上,超過150萬人打出了8.9分,位列Top250第57。
《綠皮書》在商業和口碑上的成功是不爭的事實。
但,給予差評的也不少。
自2018年上映以來,就有不少主流媒體和觀眾批評。
尤其在美國,許多黑人觀眾表示很不喜歡這部影片。
在他們看來,片中的故事回避了真正的問題,是一種過度修飾的「美式主旋律」。
當年,在《綠皮書》拿下奧斯卡后,黑人導演斯派克·李也表示不滿。
公開表示,是裁判吹了黑哨。
四年后,《綠皮書》導演又如法炮制了一部新作歸來。
這次,引發的爭議似乎更大了。
今天,魚叔就來說說這部新片——
《史上最棒的啤酒運送》
The Greatest Beer Run Ever
在「討大眾歡心」這件事上,導演彼得·法雷里似乎摸得門清。
《綠皮書》就是很好的范例。
有尖銳的社會議題——種族歧視。
有反差的故事設定——白人給黑人當司機。
有詼諧的喜劇段落——吃炸雞。
有凝練的臺詞金句——「光靠天賦是不夠的,改變大眾的想法需要勇氣」
還有大團圓式的溫馨結局。
這些都是《綠皮書》最討巧的地方。
用輕松溫情的方式,包裹一顆嚴肅、尖銳的內核。
獲得大眾的喜愛,也是自然。
《綠皮書》成功之后,導演不慌不忙。
四年之后,才推出了這部新作《有史以來最棒的啤酒運送》。
這一回,不講種族。
改講戰爭。
故事背景回到越戰時期。
美國大批青春男兒被征召入伍,派往越南前線參戰。
主人公奇基,成了不用上前線的幸運兒之一。
但他心中,一直有著強烈的愛國熱情,始終堅信越戰是一場正義之戰。
因此總是替上前線作戰的好兄弟們感到驕傲。
某天,酒過三巡。
一群人聊起遠在越南的朋友,心里一陣感慨,他們一定很想念家鄉的啤酒。
這時有人提出,有辦法讓他們喝到就好了。
在特別的氣氛之下,奇基自告奮勇做了那個大冤種。
「不就是去越南送啤酒嘛,很容易,我去。」
酒吧老板見狀,立馬順水推舟,給了啤酒又給了名單。
第二天,所有人都知道了奇基要去越南。
于是紛紛找上他,托他帶東西給自己的孩子。
信件、項鏈、襪子……等等。
昨天的一時口嗨,瞬間變得騎虎難下。
耿直的奇基不得不硬著頭皮上。
于是他背上一大包啤酒,買了一張去越南的船票。
說走就走。
到了戰場,奇基見人就發啤酒,也見到了幾個發小。
而大家的反應都無比相似——?
你腦袋壞了嗎?
你一個不用上戰場的人跑來戰場?
只是為了送啤酒?
不過,就是這么個腦子缺根筋的奇基,給好友們帶去了家鄉的味道。
讓前線的戰友感到欣慰。
奇基不斷送著啤酒,也不斷深入戰場,見到的事情也越來越多。
漸漸地,他對戰爭的態度發生了轉變。
一直以來,他都認為這是一場榮譽之戰。
直到,看見戰地里好友的沮喪神情。
在迷失荒野遇到越南小女孩時。
他看到了小女孩眼中的恐懼。
在被誤當CIA,坐上審問俘虜的直升機時。
他看到真CIA,毫不留情地把俘虜從飛機上扔了下去。
從戰場死里逃生后。
他看到美國軍方在新聞里一派胡言。
種種見聞,刷新了奇基對這場戰爭的認知。
他曾經對這場戰爭的支持,也逐漸動搖。
整體而言,本片所表達的主題并不算新鮮。
幾十年來,好萊塢拍攝的越戰題材數不勝數,而且大部分都是將反戰作為內核。
這部片其實和《綠皮書》一樣,成功的關鍵,首先在于找到了一個真實的「好故事」。
首先,主人公都是一個混得不太好的小人物。
《綠皮書》里,主人公利普的家庭經濟緊張。
他必須到處打零工,賺錢養家。
本片中的奇基也一樣。
沒有工作,整天宅家啃老。
喝酒,閑逛,睡懶覺。
用現在的眼光看,他就是個典型的「廢柴」。
其次,主人公起初都懷有某種偏見。
《綠皮書》里,利普一開始有著鮮明的種族歧視。
看到家里的杯子被黑人用過。
轉身就把杯子扔進垃圾桶。
到了《有史以來最棒的啤酒運送》,奇基一開始則與反戰派形成對立。
看到自己的妹妹去參加反戰示威,立馬上去破壞。
接著,他們都糊里糊涂地卷入一趟在他人眼里十分離譜的旅程。
比如《綠皮書》里,在那個種族歧視十分嚴重的年代,利普一個白人要去做一個黑人的司機。
不僅要隨時聽候差遣,還要幫助他處理一路上的麻煩。
本片中更加夸張。
奇基一個根本不用上戰場的人,竟然主動去前線。
而且還只是,送啤酒。
離譜嗎?
相當離譜。
最終,他們一定是做成了這件離譜的事。
依靠于,他們身上某種不起眼的特質。
《綠皮書》里,利普雖然本職是個普通的酒吧保安。
但他具有非常強的解決麻煩的能力。
而《有史以來最棒的啤酒運送》里,奇基的特長恰恰是他的憨傻和耿直。
因為所有人都會認為,沒有誰會傻到一個人來到戰場前線,只是為了送幾罐啤酒。
這種憨傻勁兒,讓別人都誤以為他是個說「暗語」的CIA特工。
從而使得他在前線上一路暢通無阻。
最終,他將一件不可能的事件,變成了可能。
扭轉了自己的偏見。
獲得了自己的救贖。
大團圓結局。
對于這樣的套路,不少人并不買賬。
一方面,人物的轉變輕描淡寫,不夠深刻。
對于這類具有某種偏見(種族主義、戰爭主義等)的主人公,導演通常都塑造成了一種「愚而不惡」的人物。
他們被生長環境和社會輿論,限制在某種狹隘的觀念里。
但本質上,其實有著最樸素的善惡觀。
在這樣的設定下,他們的偏見被化解得非常容易、迅速。
但,這種快速、簡單的化解,實則不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或者說,這種人物的轉變,根本不能代表大多數頑冥不化的偏見者。
而更溫吞的是,影片結尾當奇基平安回到故鄉,并沒有做出特別的改變舉動。
只是與家人擁抱和解,回歸溫馨。
似乎,電影更看重的主題,是一個不參戰的白人廢柴的自我救贖。
另一方面,對于反戰的核心表達避重就輕。
在美國,反越戰是一種非常主流的題材。
而且,用戲謔、調侃的黑色幽默來展現這一主題,也很常見。
早在1970年,《陸軍野戰醫院》就用了這種手法。
講述一群軍醫在越南戰線后方不務正業,各種自我娛樂。
1987年,《早安越南》。
羅賓·威廉姆斯飾演一個妙語連珠的軍方電臺主持人。
此外,還少不了庫神的《全金屬外殼》。
橫掃全球的《阿甘正傳》。
用荒誕的喜劇方式,來表現荒誕的戰爭。
《有史以來最棒的啤酒運送》與它們的立意有些相似。
可惜的是,力度卻遠并沒有那么強。
影片對于戰場的呈現,都是點到為止。
相比許多越戰題材電影,殘酷和震撼程度完全無法比擬。
無論是黑幕的揭露,還是價值觀的輸出,主要靠記者口述。
此外,電影在簡單俗套的情節里,各種插科打諢,也消解了真正嚴肅的反戰議題。
讓一部拿越戰做文章的電影,重點偏移了「反戰」,放在了「有趣」。
特別是在結尾的描述。
戰場上的朋友,全都安全回家。
還重點提了一嘴,戒了酒。
大團圓的溫馨,化解了所有對戰爭的控訴。
對于反戰的表達,已經淡化到了可以忽略不計的地步。
所以,影片被說成是「美式主旋律」,并非毫無道理。
不過,這種老套而又穩妥的表現方式,從根本上確保了電影能達到一個最重要的效果——
降低門檻,迎合大眾的審美趨向。
在許多人看來,影片的處理方式恰到好處。
可以讓大家跟隨著一個安全、輕松的奇基視角,稍稍地從這場荒誕旅程里,觸碰一點戰爭的真實。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電影雖然老套,但很有用。
褒貶不一的評價,最終讓電影的口碑變得分外尷尬。
爛番茄新鮮度只有41%,觀眾打分91%。
反差極大的評價,正對應了媒體、影評人,和普通觀眾。
更有意思的是,本片在國內外口碑相差很大。
豆瓣評分7.8。
IMDb,只有6.8。
足以可見,多數國內觀眾還是很喜歡本片的。
這恰恰也反映出了一個諷刺的地方:
當美國影評人在批評這部電影不夠有新意時,我們卻渴望這樣一部電影的出現。
這樣的落差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