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及「特哥聊服務」專欄介紹
懷特
懷特,江湖人稱“特哥”。
特哥畢業于清華大學,技術出身,在軟件行業一干就是20多年,期間當過碼農,做過項目,主導過CRM的設計與開發,在負責幫我吧解決方案中心之后,又增加了客戶服務相關的實踐經驗。特哥現任幫我吧軟件行業總監,對客戶服務相關的技術、理論、實踐有很生動的理解,陸續推出了《幫我吧客戶服務白皮書》系列。
特哥善于學習,上學時屬學霸一族;特哥也很率真,喜歡開門見山,暢所欲言。客戶希望他開辟個欄目,就客戶服務這個話題,叨叨一些行業經驗。特哥說:沒問題。
1、引子
這些年,軟件企業都在嚷嚷說內外部環境壓力巨大,營收增長緩慢,客戶服務工作更加難做。這點大家也是有目共睹,跟客戶談續費增購歸來,都是一肚子委屈:你圍繞客戶忙前忙后,沒日沒夜,客戶愣是不滿意,拖拖拉拉,不愿意為你的服務買單。客戶也一肚子委屈:你們很積極我承認,但是有沒有想過:你們認為自己是在提供服務,但在我們看來,你們是在解決軟件Bug。我買了你們的產品,你們解決軟件Bug這不是份內之事嗎?這不是服務啊,為什么還要我們為你們解決產品Bug的工作持續買單呢?
2、剖析
確實,較真起來,Helloworld程序都有Bug,至于復雜的商用軟件,就更難免會有Bug,有的bug是產品邏輯本身有考慮不周,有的bug是由于軟件運行的外圍環境發生了變化而導致的,軟件本身就必須時刻自省并與時俱進才能保證自己的價值。這么說來,修復Bug不是客戶服務的一部分,也無可厚非。
有人說服務產品化會是一個好的解決思路;也有人說軟件SAAS化也是一個好的解決思路。但無論哪個說法,都有一個基本的前提:軟件本身的質量至上,才好提出按年收費或者按服務收費的模式。
然而軟件的質量,最直接的決定者,是產品與研發而不是客戶服務。站在產品角度,軟件生態圈競爭激烈,有新產品新功能都急忙上市搶占先機,測試難免會有紕漏,所以軟件帶病生存必然會是一個常態。
那么,站在客戶服務的角度,不得不接受軟件Bug在所難免的前提下,我們應該怎么做,才能體現服務的價值,在客戶面前抬起頭來?
3、方法
所幸的是,絕大多數的客戶也承認軟件Bug在所難免,他們焦慮或者不滿的,首要的不是軟件帶有bug,而是服務質量不夠好,準確的說是服務的客戶感知價值不夠高。比如:提出問題就沒消息了;問題原因說不清楚;問題一再出現;響應和解決時間滯后甚至遙遙無期。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從客戶的這些關注焦點出發,就會得出比較好的解決方案:
響應要快
快速響應不等于快速解決,快速響應是第一次對客戶的服務請求做出回應,在大漢朝,第一響應就是臣子的那一聲“喏”,在大清朝就是臣子的那一聲“嗻”,不喏不嗻就悶聲干活的多半會被皇帝砍了。所以說,快速第一響應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必須做到的事。
服務人員,先第一時間做出回應,然后再繼續后續的工作,這是正確的工作姿勢。可千萬不要把客戶晾在一邊,不顧及客戶感受,直接去分析并跟蹤解決問題。你的出發點可能是好的,但軟件問題往往比較復雜,并不是去貨架上瞅一眼還有沒有大白菜這么簡單,你往往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夠解決,所以在開始后續流程之前,先給客戶一個響應吧。
快速的第一響應是提高客戶服務感知價值最廉價的措施,沒有之一。
問題分類
客戶的問題服務請求,可能是一個bug導致,也可能是需要一次系統的運維分析,也可能是一個一般性的FAQ(知識庫里已經有答案了),在第一次響應過客戶服務請求之后,對問題做一個基本明確的分類就非常必要了。
非Bug的情況,這里就不提了;如果經過排查是一個bug,那么建立工單,記錄在案,開始流轉,并記得給客戶一個短信或者微信或者其他渠道的第二次回應,告訴客戶:這個問題是我們產品Bug所致,已經記錄在案并讓后端研發處理,處理完畢會及時通知您。軟件有Bug并不丟人,丟人的是,你不跟客戶及時說明,導致客戶覺得你這個客服工作態度差;更差的是:哄騙客戶,這是網絡延時抖動引起的。
客戶傻嗎?客戶不傻!以誠待人才是服務持續發展之道。記住:欲蓋彌彰,適得其反。
當然你得明白:問題分類的目的,是分離Bug和其他客戶服務。
數據說話
現在都講數字化,用數據說話是王道。參考《快與慢》,人是比較感性的動物,很容易陷入直覺感性而導致的判斷誤區。比如迎面而來一個美女,臉上就算只有一顆痘痘,也可能會被留下滿臉麻子的印象。客服工作也是如此,通過理性的數據佐證來告訴客戶理性的真相,比苦口婆心的勸說更管用。比如,經過理性估算,美女臉上的麻子只占了她臉部面積的千分之一,你就不會陷入一葉障目不見森林的偏執。
同理,你給客戶的服務質量,也是需要數據說話的。比如你拿著這樣一個以數據為主的服務報告:
本年度響應服務請求數量:
1000
首次響應平均時長:
30秒
本年度服務請求中定性為Bug的數量:
100
本年度服務請求中定性為Bug的占比:
10%
本年度Bug解決率:
80%
其他服務類型數據:
......
本年度純服務數量:
900
本年度服務投入時長:
1000小時
......
......
客戶會是什么感覺?
如果我是客戶,我直觀感覺是:看來我是有些主觀了,他們還是投入了很多服務精力的,當然bug占比不小啊。
更進一步,如果有下一年,這樣的報告又提交到客戶的桌上了,這次的報告是這樣的:
本年度響應服務請求數量:
1000
首次響應平均時長:
30秒
本年度服務請求中定性為Bug的數量:
50
本年度服務請求中定性為Bug的占比:
5%
本年度Bug解決率:
80%
其他服務類型數據:
......
本年度純服務數量:
950
本年度服務投入時長:
1000小時
......
......
客戶會是什么感覺?
如果我是客戶,我直觀感覺是:嗯,他們還在持續的投入服務精力,bug占比變小了一倍,不錯啊。
去談一談收服務費吧,我覺得靠譜了
客戶當然清楚,趨勢良好的報表數據背后,是您的產研團隊持續努力的結果,讓客戶看到一個求真務實靠譜的客戶服務團隊,是客戶愿意向您持續買單的基礎。
4、總結
有幾點我想在這里說明:
帶bug的軟件是常態,我們清楚,客戶也清楚,如果客戶不清楚,得讓他們清楚
服務要分類,讓客戶看到你的服務的分門別類的付出(特別是消除bug之外的)
讓客戶看到你的產品的進步,進步要用數據來表達
當然,你得有套客戶服務IT支撐系統,能留痕,能交互,能統計,幫我吧就挺好
做到這些,你的服務就更像英國管家式服務了:英國管家也會頭疼腦熱會生病,這很正常,但英國管家有辦法跟主家說清楚。
你也要做到這一點,如此這般,在客戶那里,你的服務的客戶感知價值提高了。
最后附上一張專業的圖:幫我吧軟件行業客戶服務數字化藍圖,便于大家對整體方案有個結構化、概括性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