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雷科技
全球知名芯片制造商英特爾宣布了愛爾蘭分部的調整計劃,即日起員工可以申請自愿 3 個月無薪休假。據悉,英特爾曾計劃在明年縮減 30 億美元支出,以應對即將到來的半導體行業寒潮。
(圖片來自:Intel 官方推特)
盡管英特爾依然是目前半導體行業中的領導者之一,但受到市場需求不斷下降的影響,其各項業務的收益也在逐漸減少,而近些年來的輿論、爭議,更是讓其在即將到來的半導體寒潮中變得更加艱難。相比起 AMD,英特爾一直都保持 " 低調 " 的作風,也就是消費者們常說的 " 擠牙膏式更新 ",性能提升誠意不足,自然引來了不少爭議,同時也導致了用戶對其新系列產品信心不足,后續的銷量情況不容樂觀。
事實上,英特爾也明白這個道理,在新一代酷睿處理器中加入了不少新特性,雖然還是比較常規的升級,但對于英特爾在消費層級最強的市場——筆記本電腦領域中,這樣的提升已經足夠明顯。自認為已經成功安撫了消費者的英特爾,在全球范圍加大了圓晶廠建設的投資力度,據英特爾全球負責人 Keyvan Esfarjani 承諾將在美國和歐洲進行數十億美元產能擴張計劃,主要還是看好未來市場需求會從一個低點進入新的爆發期。
為了拓展業務范圍,英特爾已經做出了最大的讓步。在從前,英特爾是全球最大的垂直整合芯片制造商,從設計、制造、封裝到測試等四個主要工序實現了全面覆蓋,即便不需要尋找其他代工廠 " 幫忙 ",但也并不接受來自其他公司的代加工訂單。在 IDM2.0 計劃公開后,英特爾與三星、臺積電一樣,也接受來自其他公司的代加工訂單,而英特爾本身也不再拘束于自家工藝,像是預定了臺積電 3nm 工藝的下一代酷睿芯片,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這樣的做法,不僅是拓展業務的多樣性,還希望通過更先進的制程工藝力壓 AMD,增加市場份額。
但不得不說,英特爾 " 與時俱進 " 的操作,來得實在太晚了。據英特爾三季度財報透露,客戶計算業務營收為 81.24 億美元,同比降幅達到 17%,數據中心與人工智能業務同比下降 27%。但慶幸的是,英特爾代工服務下降僅 2%,算得上是一個很好的開始。按照這樣的營收情況來看,英特爾的代工部門每年將增加至少 15 億美元的收入,但相比起三星、臺積電,還是相差較遠。
另一方面,英偉達和 AMD 在設計業務上與游戲廠商合作緊密,作為今年唯一不受消費電子市場浪潮影響的品類,光是這部分的收入已經相當可觀。盡管通過 " 裁員 " 的方式減少支出已經成為全球各大企業的共識,但英特爾一邊加大全球投資范圍,一邊讓員工 " 自愿無薪休假 ",似乎不太符合正常的發展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