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原生已經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必經之路。2022 年 3 月 IDC 發布的白皮書顯示,采用云原生技術的中國企業已有接近 50% 將云原生技術應用到生產環境的核心和次核心系統,83% 的企業未來將加大對云原生的投入。
通過容器、DevOps、微服務、可觀測性等云原生技術,以及“標準化技術語言”等云原生思維理念,能夠幫助企業實現應用敏捷構建、高效演進,實現生產流程的一體化與標準化,實現管理模式、管理工具的科學化與自動化,全面提升業務創新效率和質量。
應用敏捷構建、高效演進
云原生的核心是“以應用為中心”,讓應用生于云、長于云,最大化發揮云的彈性、靈活、高可用、高可靠等特性。實現應用敏捷構建、高效演進,便離不開容器技術。通過將應用的代碼與相關配置文件、庫和運行所需的依賴項進行容器化封裝,即可實現應用在多云環境中自由部署和運行,化繁為簡,使傳統的應用構建策略變得極為簡單,成為云原生應用的最佳載體。DevOps 則通過自動化工具,特別是 CI/CD,能夠讓開發人員進行高效溝通與協作,共同完成應用的開發、測試、交付、迭代任務,實現敏捷構建、高效演進,進而讓用戶更快地享受更豐富的功能和更優質的體驗。
生產流程的一體化與標準化
進入云原生時代,Kubernetes 已經成為一個事實標準,是開發、測試、運維、IT 采購等部門之間的一種共通語言,能夠讓彼此無障礙溝通,有效支撐企業構建云原生平臺。其中,通過容器,能夠實現異構資源標準化,解決異構環境的部署一致性問題,對構建統一的開發、交付和集成環境帶來莫大的助力,在實現 IT 資源的一體化集中管控的同時,完美支持個性化應用的分布式運行。利用微服務框架,還可將傳統軟件架構不斷解耦,并封裝成一個個以微服務形式存在的功能單元,通過簡單、靈活的調用,快速實現面向特定場景軟件系統的開發與部署,重構業務生產流程,再造企業服務形態。基于容器構建企業云原生平臺,則深刻改變企業 IT 根基,特別是其松耦合、可插拔的架構特征,能夠很好地融合大數據、AI、物聯網、邊緣計算等信息技術能力,幫助企業在業務決策、功能接駁、方案集成等方面實現質的飛躍,驅動生產流程正循環。
管理模式、管理工具的科學化與自動化
考慮到企業未來 IT 能力將建立在云原生平臺之上,企業的管理模式、管理工具要應對的便是云原生環境、云原生應用、云原生業務。可觀測性便是針對云原生環境下業務系統的一種管理技術,可幫助企業從底層容器基礎設施、通用技術組件到業務應用系統的全鏈路監控運維和運營治理,對應用性能、運行狀態、安全故障等實時掌控。可觀測性還以自動化工具,實現監測全過程的透明化。
同時,云原生平臺具有高度自動化的分發調度機制,可實現應用故障自愈。云原生備份容災服務則能夠適用于粒度更小、容器化的云原生環境,滿足企業核心數據保護需求。
青云云原生如何助力企業數字化創新?
從應用構建、生產改進、管理升級出發,基于完整的云原生產品家族,豐富的云原生場景方案,青云科技可為企業提供 KubeSphere 容器平臺、QKE 容器引擎、云原生備份容災服務,以及 DevOps 流程打通、微服務化改造、系統可觀測性增強的場景化方案支持。
青云云原生產品家族
通過 KubeSphere 和 QKE,能夠幫助企業高效、輕松地構建一個強大的容器云平臺,敏捷構建和運行云原生應用,并支持應用全生命周期的運維和管理。通過DevOps 流程打通場景化方案,能夠讓企業內部建立一套從需求發起到開發、測試、交付、迭代、運維的先進組織,為企業應用持續、高效演進提供支持。
通過 KubeSphere 和 QKE,能夠幫助企業實現多云多集群的統一納管,屏蔽底層環境的差異性,實現生產流程的標準化改進。通過微服務化改造場景化方案,幫助企業將龐大的單體軟件架構充分解耦,實現微服務功能靈活調用,重構生產流程。
通過云原生備份容災服務,能夠幫助企業保障云原生環境下的核心業務數據的完整性與一致性,保障云原生業務的連續性。通過系統可觀測性增強場景化方案,為企業提供豐富的可視化功能,提供多維度指標監控、日志查詢、日志管理、告警通知等服務,實現對業務系統的全天候、全方位監測管理。
目前,青云云原生已經服務了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中金公司、中移金科、易方達、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通快遞、張家峁礦業、津燃華潤、紅亞科技等行業企業,幫助企業實現應用構建、生產流程、管理模式及工具的全面換新,加速業務創新升級,進而為用戶提供更優質服務。
云原生是下一代云計算的技術內核,其爆發時刻已經到來。未來,青云云原生將針對企業所處階段提供“專屬”方案,鋪筑最適合自身的云原生轉型路徑,讓企業在云上創造更多新價值,全力推動數字化轉型向縱深發展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