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2021年高考還有三個月,為了幫助同學們在最后備考階段找到高效的復習方法,作業幫直播課特別開啟“高考百天備考計劃”。據悉,教育部發布《關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強調,2021年高考增強試題開放性、靈活性,減少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現象。那么,我們在最后沖刺階段應該如何高效備考?今天,作業幫高中地理老師王群、政治老師云陽以及歷史老師劉瑩瑩將和同學們分享2021高考文綜備考建議。
地理:梳理知識網絡,速補知識短板
高中地理有700多個知識點,在最后階段不能死記硬背,要抓主干知識充分理解,形成知識體系。自然地理注重原理、規律的運用,在“懂”字上下工夫,建立原理和情境的聯系;人文地理偏重觀點、方法的運用,抓思路,以“精”替代繁雜關鍵的知識要點;區域地理要把備考重點放在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的識記上,學會用地理原理解決區域問題。
此外,新背景、新情境是近年來高考命題的重點,主要包括從未知情境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作答,分析解決問題及對知識的遷移應用能力。備考時要有意識地訓練從大量文字中找到重點信息的能力。歷年高考真題要精刷,做完后要思考該題主要考哪些知識,考查什么能力,明確出題意圖,做到舉一反三,在不斷訓練中得以提高。對于開放性題目不知從何下手的同學,根本原因是沒有理清內在邏輯關系,拿到題目時,通過對原理知識的梳理掌握常見的時間邏輯、空間邏輯、因果邏輯,使用邏輯鏈條找到邏輯通道,從設問向選項推導或者用選項推導題干情境是否成立,題目就能迎刃而解。
政治:重視基礎知識 合理安排復習時間
沖刺階段,對于基礎知識我們要做的訓練是對知識點的復現,能夠在做題過程中回憶起某個知識的重要內容并且熟練運用。建議同學們每天用10到15分鐘復習一個板塊或一個邏輯框架,與此同時每天進行15道選擇題和1至3道主觀題訓練。進入四月份后,我們應保證選擇題做題速度控制在每分鐘一道,主觀題在8分鐘之內完成。政治復習不要用大塊時間,每天復習時間拆成3個15分鐘即可。
在經濟生活板塊我們要著重復習兩類試題,一類是“定主體”主觀題,一類是“無主體”主觀題。例如2019年高考針對“企業”這個主體提出相應問題,同時2020年高考針對消費、就業等關鍵詞進行設問,這是無主體主觀題,即在設問里沒有提及相關主體。我們可以從主體出發圍繞關鍵詞進行作答。
同樣政治生活中,也可以從公民、政府、人大、中國共產黨、民主黨派、政協、國際環境等角度出發收集和練習相應的答題邏輯。
文化生活則以文化的作用和文化的措施為主線收集相應答題邏輯。選擇題更多注重技巧,主觀題注意邏輯和語言。
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是由不同主體構成的,例如經濟生活當中的個人、企業和國家,以及國內市場環境和國際市場環境。文化生活注重邏輯線,即文化的作用線和文化的措施線,需要通過每一個單元總結文化的作用或相應措施來應對主觀題。
哲學的部分復習相對簡單,注重原理和方法論的對應以及方法論的應用。
很多同學會關注高考時政熱點,我們通過高考真題分析發現時政熱點每年都會出現,但并不會影響做題的思路。所以建議同學們不要在時政熱點上花費太多的時間。
歷史:知識點掃描歸類集中練習
高中歷史可以分為中國史與世界史兩個部分。中國史占比70分左右。所以同學可以按照先“中國”后“世界”的順序復習。如果中國史還需要一個優先級,中國古代史基本可以占到中國史的一半。通過全國卷、地方卷以及八省聯考試卷調研來看,命題大部分還是延續以往的基本題型,同學們按照本省及以往的題型進行練習即可。
距離高考三個月,沒到交卷的那一刻,我們都有進步的機會。對于基礎薄弱的同學,適當進行核心基礎知識的記憶非常必要,切記不要看一些詳解大全之類的資料,現階段宜精不宜多,做到高效復習才是關鍵。基礎太差的同學建議先背誦再刷題,采用“錯題查坑法”來進行后期的知識點盲區掃雷。越到后期越不知道該做什么,這個時候平時的錯題就是復習的黃金資源,通過錯題精確到知識點,進行知識點掃盲,確定題目歸類,再對相關題型集中練習。
目前全國高考試題分為新高考與全國卷,越來越著重考查學生對于歷史現象的分析與理解,以及能否對繁雜歷史現象進行分析。此外,同學們要做好選修知識出現在選擇題或者必考材料題中的準備,做好選修與必修相關知識的對應鏈接,是備戰高考創新題目的重要準備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