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由中國計算機學會主辦,CCF計算機安全專業委員會、奇安信集團承辦的CNCC2022數據安全治理論壇在線上舉行。論壇邀請政府主管單位、科研院所、安全廠商、企業安全主管嘉賓出席,圍繞“開拓數據安全從體系化框架到建設實踐之路”主題,聚焦數據安全現階段的問題與挑戰,共同探討數據安全體系化建設的新思路、新方案。
論壇由專委會榮譽主任嚴明主持。專委會主任、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副所長于銳為論壇致辭,中國計算機大會是2003年創建的計算領域年度盛會,現已舉行十八屆,本次分論壇也是在專委會“數據安全工作組”的積極組織推動下,圍繞數據安全治理召開的專業性論壇。希望通過本次論壇的交流,從不同視角和維度,為大家提供相關領域的思考、研究和實踐信息,使大家更好的了解到相關領域的最新成果和動態,在加強數據安全保障、加快數字經濟發展方面建言獻策、凝聚共識,拓寬思路。
CCF理事、專委會常委、奇安信集團總裁吳云坤致辭時表示,數據要素發展需要統籌安全與發展,強調治理先行。其一,數據安全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用系統工程的方法體系化的治理;其二,數據安全治理產生的新安全需求,則需要創新技術和新的協同合作模式;其三,數據作為一種新型生產資料,需要用管理生產資料的方式進行管理。在CCF計算機安全專委會領導下,數據安全工作組致力于通過推動產學研用各環節的通過交流與合作,共同探索數據安全治理的新技術、新方法、新模式、新生態,推進數據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促進數據安全治理產業的發展。
貴陽市大數據發展管理局黨委委員、副局長趙燕表示,貴陽作為全國首個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的核心區,高度重視數據安全工作,自2016年以來,相繼開展了數據安全法律責任、平臺建設、監督管理、標準規范、產學研等方面的探索。希望和各位專家、學者、企業家一起,攜手推動在政務數據、社會數據、經濟數據、互聯網數據等方面的安全互通,推進數據安全可信流通,推動數據安全加快發展。
專委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大學密碼學院院長荊繼武提出,關鍵基礎設施保護需要彈性安全能力,這種彈性主要指快速恢復的能力和適應力。一方面,信息保障技術應當形成入侵響應的彈性能力,建立起全生命周期安全;另一方面,信息系統生存技術需要形成入侵容忍的彈性能力,以門限密碼和“拜占庭將軍問題”理論為例,確保當單點失效時,仍然可以保證安全防護持續有效。
專委會常委、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首席科學家、研究員廖方宇從科學數據探源、科學數據安全特征出發,詳細分享了其關于科學數據安全分類分級的思考。他表示,科學數據安全既是安全管理問題又是學科和技術發展問題,既有前瞻性又有基礎性。而科學數據安全的分類分級應該是動態的,要兼顧科學界共識和國際交流,同時聚集學科、安全管理、數據和信息技術專家的大力協同,才能達成科學和規范的規則。
貴州省大數據產業發展應用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貴州大學二級教授彭長根在“數字經濟及其數據安全挑戰”主題演講中表示,數字經濟發展中面臨著數據要素、數據可用不可見、人工智能技術安全、新業態下的數據安全四方面技術挑戰以及日趨完善的法律挑戰,但仍然需要抓住當前這一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立足創新,做好芯片、操作系統、數據庫、應用軟件的國產化替代,突破“卡脖子”技術。
奇安信集團副總工程師劉前偉以北京冬奧會的數據安全建設實踐為例,分享了面向數字化保障的數據安全體系。他表示,網絡安全與數據安全是數字化的底板工程,要做到“業務不中斷、數據不出事、合規不踩線”,就需要體系化建設數據防護體系,更需要圍繞重要數字資產進行基礎安全防護,補齊數據安全短板,提高整體防護水平;同時,數據安全人才的培養也需要得到重視。
作為企業代表,抖音集團數據安全運營負責人楊博龍分享了新環境下企業數據與隱私安全思考與實踐。他表示,對于企業來說,面臨著政策、技術、業務、場景、市場、數據等多個層面的“新環境”,帶來了內外部雙重疊加的數據安全風險,企業的數據安全觀念也隨之發生改變。在實踐過程中,需要重點圍繞制度體系建設、資產發現、數據安全防護措施、智能化風險感知能力幾個角度出發,在發揮數據價值的同時建立起牢固的數據保護的城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