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工作中實現(xiàn)一個feature的時候,碰到一個小問題:Angular組件拿不到@Input輸入屬性的問題,盡管對這些問題都比較了解,但是找問題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所以還是把這個問題總結記錄了下。
我需要給一個Component設置一個輸入屬性 @Input,好了,直接上代碼,沒有什么難度。
原代碼是這樣的:
@Component({ selector: 'my-menu', templateUrl: './main-menu.widget.html' }) export class MyMenuWidget { data: any[]; ... constructor(...) { this._changesSubscription = this._service.changes.pipe( map((data: any[]) => { ... return data; }) ).subscribe((data: any[]) => { this.data = data; }); } ... }
添加一個輸入屬性:
@Component({ selector: 'my-menu', templateUrl: './main-menu.widget.html' }) export class MyMenuWidget { @Input() isMainMenu: boolean = false; data: any[]; ... constructor(...) { this._changesSubscription = this._service.changes.pipe( map((data: any[]) => { ... return data; }) ).subscribe((data: any[]) => { if (this.isMainMenu) { this.data = data.filter((d: any) => d.ID === 233); } else { this.data = data; } }); } ... }
使用起來:
<my-menu [isMainMenu]="mainMenu"></my-menu>
然后發(fā)現(xiàn)MyMenuWidget里的輸入屬性isMainMenu始終拿不到值,難道哪里拼寫有問題嗎?檢查了一下,發(fā)現(xiàn)完全沒有問題,但就是拿不到值。
定睛一看,啊啊?。浚??,對一個Observable的訂閱居然寫在了構造函數里?。?!盡管這樣寫在一些場景下是可以正常工作的,不影響代碼功能,但是這種寫法很不規(guī)范,就像上面例子中的代碼一樣,引起了問題。所以,平時開發(fā)過程中, 不建議去這么寫,那正確的寫法是什么呢?
上代碼。
@Component({ selector: 'my-menu', templateUrl: './main-menu.widget.html' }) export class MyMenuWidget { @Input() isMainMenu: boolean = false; data: any[]; ... constructor(...) { ... } ngOnInit() { this._changesSubscription = this._service.changes.pipe( map((data: any[]) => { ... return data; }) ).subscribe((data: any[]) => { if (this.isMainMenu) { this.data = data.filter((d: any) => d.ID === 233); } else { this.data = data; } }); } ... }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同樣的代碼放ngOnInit里就可以正常工作呢?有人會說,我們就是應該放ngOnInit里就行了,放構造函數里就是不行。那為啥不行呢,需要去弄明白。
問題就是,Angular構造函數和ngOnInit函數的區(qū)別是什么呢?
區(qū)別一
語言上的區(qū)別:
先從語言的角度上看一下他們的區(qū)別。ngOnInit只是組件類上的一個方法,結構上和類上的其他方法沒有什么不同,只是有一個特定的名字。
export class MyMenuWidget implements OnInit { ngOnInit() {} }
實現(xiàn)不實現(xiàn)他都是可以的,我還可以這么寫,完全沒有問題。無需顯示的標記要實現(xiàn)這個接口。
export class MyMenuWidget { ngOnInit() {} }
這是ES6的寫法,上面的代碼用ES5怎么寫呢?
構造函數和他完全不一樣,他會在創(chuàng)建類實例的時候會被調用。
export class MyMenuWidget { constructor(){} ngOnInit() {} }
區(qū)別二
組件初始化過程的區(qū)別:
從組件初始化角度來看兩者的區(qū)別,還是很大的。Angular的啟動過程有兩個主要階段:
1. 構造組件樹; 2. 執(zhí)行變更檢測;
當Angular構造組件樹時候,需要創(chuàng)建組件實例,首先就會調用構造函數new 一個實例出來,也就是調用組件類的構造函數。然后調用,包括ngOnInit的所有生命周期鉤子都作為變更檢測階段的一部分被調用。
當Angular開始變更檢測時,組件樹已經構建好,并且已經調用樹中所有組件的構造函數。此外,此時每個組件的模板節(jié)點都添加到DOM中。 在這里,你可以使用初始化組件所需的所有數據——DI provider,DOM等。@Input通信機制作為變更檢測階段的一部分進行處理的,所以@Input在構造函數中不可用。
export class MyMenuWidget { constructor(private _elementRef: ElementRef){ ... } ngOnInit() {} }
區(qū)別三
功能上的區(qū)別:
對于Angular構造函數,主要用來初始化,和注入依賴關系。通常的做法是,盡可能少放邏輯到構造函數中,有時候,盡管你放了很多邏輯但不影響功能。
對于ngOnInit,Angular在創(chuàng)建組件的DOM,使用構造函數注入所有必須的依賴,完成初始化后調用ngOnInit,這是執(zhí)行組件初始化邏輯的好地方。
簡單的說 ,constructor構造函數本身是和Angular無關的,ngOnInit這些鉤子函數是Angular里定義的。
總結
現(xiàn)在是不是清楚為什么@Input在構造函數里拿不到值的了吧。以后也清楚哪些邏輯放構造函數里,哪些放ngOnInit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