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科技政策的新趨勢。過去幾年,中關村軟件園作為我國引領科技創新的一面旗幟,始終秉持“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總體思路,充分聚合人才和科技優勢,通過不斷的制度創新、體系創新、生態創新,打造出一套充分釋放人才科技創新動能的高效產學研融合轉化機制,打造出獨具特色的人才培育、產業驅動、成果產業化的“加速器”。
讓科技“原創力”加速迸發
中關村軟件園先后落地了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等新型研發機構,擁有20余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涌現出了“知識增強的跨模態語義理解關鍵技術及應用”、“長壽命超導量子比特芯片”、“相位量子態與時間戳量子態混合編碼量子通信系統”等顛覆性技術成果,成長出了數字綠土、中科匯聯、天云融創等90余家專精特新企業。
圍繞項目創新源頭,中關村軟件園一方面通過金種子培訓、對接專精特新企業、開展創新大賽等方式加強社會創新項目的資源積累;另一方面匯聚科研院所和高校重大科技成果資源,不斷強化與全國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聚焦原始創新,獨創“高校師徒創業+校企協同研發+成果轉化對接”的產學研協同新模式,打通創新項目資源的匯聚通道。積極推動科研成果資源積累和轉化,構建以產學研深度融合為特色的項目培育體系,并充分發揮高端人才的引領作用,帶動創新項目或重大項目的轉化與落地。
依托“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北京高校大學生創業園等雙創平臺,中關村軟件園匯聚前沿科技成果、優秀創新創業項目和優秀人才,形成了成果池、項目池、人才池、資源池;同時,通過重點孵化、創業培訓、創業項目對接等活動,持續挖掘產學研成果資源,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引導更多優質創業項目在京落地。目前已篩選出優質項目5000余項,支持西人馬科技、星網測通、圣威特、賦樂科技等硬科技項目在北京落地。
園區關注硬科技創新,構建“孵化加速+投資驅動+場景開放”的創新孵化體系,探索出“賽、會、營、孵、投”聯動的特色孵化模式,賦能企業全生命周期成長。目前,園區正在加快培育“耐心資本”,構建多元投資體系,探索基金投資和認股權試點,激發早期投資活力。產業投資已覆蓋種子期、天使期、成長期及Pre-IPO階段,累計簽署逾百份認股權,與百余家創新創業企業建立了認股權紐帶。
打造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生態
成立20余年以來,中關村軟件園堅持創新資源配置市場化平臺定位,充分發揮連接器、轉換器和放大器的作用,匯聚多元化、市場化、國際化創新資源,積極推動布鏈、引鏈、延鏈、強鏈,多措并舉,搭建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生態,形成了產學研融通、大中小融合的信息科技產業集群。
作為中關村軟件園推動成果轉化的重要平臺,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在為眾多科技人才和初創科技企業提供產業化便利、落地多項產學研轉化成果的同時,中關村軟件園產學研融合體系也在不斷進化,目前已經建立起覆蓋IT服務、人才服務、科技成果轉化、孵化服務、政務服務、知識產權服務、科技金融服務等服務于一體的立體創新轉化生態服務體系。
為幫助創業團隊深度對接大企業資源,中關村軟件園以“中關村創新領航者計劃”、中關村金種子企業實訓營、“Z計劃”雙創加速營等特色孵化服務為牽引,通過創業實訓、生態對接、項目對接、技術聯動、人才聯合培養等方式,構建協同創新網絡,助推優質項目快速成長。
中關村軟件園充分發揮“創新驅動試驗田”的使命擔當,通過產學研創新服務體系的不斷迭代升級,發揮著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重要作用,已經是產學研高效融合新高地的中關村軟件園,或將在未來釋放更大的創新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