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1021-1086),江西臨川人,北宋著名改革家、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學家。他21歲考中進士步入官場,擁有主政地方近30年、曾兩次擔任宰相又兩次被罷免的傳奇人生。
推行新法15年
王安石因變法而聞名,領導了北宋歷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改革運動,史稱“王安石變法”。他所處的年代正值北宋王朝開始走向衰落的中期,面臨著內憂外患、民不聊生的艱難困境和國家“三冗”(冗官、冗兵、冗費)的積貧積弱局面。王安石以“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三不足”斗爭精神,矢志不移、銳意革新,努力實現(xiàn)其安定天下、富民強國的政治抱負。
王安石從主政鄞縣開始進行初步改革嘗試,初到地方任職,他不唯上、不空想,遍訪鄉(xiāng)鄰、考察民生,重視教育、興修水利,立足為老百姓做實事。鄞縣之治成了王安石改革的試驗田,取得的良好效果極大地激勵了王安石。嘉祐三年(1058),王安石寫了著名的《上仁宗皇帝言事書》,針對當時弊端,極陳當時之務,闡述自己全面改革的思想與規(guī)劃。熙寧元年(1068),王安石再次提出全面改革的構想,并建議宋神宗效法堯舜,簡明法制。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被任命為參知政事,他提出當務之急在于改變風俗、確立法度,提議變法,獲宋神宗贊同,史稱“熙寧新法”。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書》
新法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各個方面,主要在兩個方面集中發(fā)力:一是在經濟方面實行均輸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等,主要是在發(fā)展生產、均平賦稅的基礎上,增加財政收入,充裕國庫,緩解尖銳的社會矛盾;二是在軍事方面實行置將法、保甲法、保馬法等,主要是為了提高軍隊戰(zhàn)斗力,增強國力,徹底改變西北邊防長期以來屢戰(zhàn)屢敗的被動局面。新法艱難推行15年,取得較好成效。但在推行過程中部分舉措不當,地方執(zhí)行中又出現(xiàn)種種偏差,特別是觸動了大地主階級的根本利益,遭到強烈反對。元豐八年(1085),變法因宋神宗去世而結束。
王安石變法雖然以失敗而告終,但從變法中我們看到了他要求改變現(xiàn)實的雄心壯志和治國平天下的雄才偉略。他在變法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憂國憂民、勇于探索、銳意創(chuàng)新、敢于擔當?shù)母母锞瘢橇艚o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