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好“雙城記”、建好“經濟圈”,是成渝地區廣大干部群眾的熱切期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概念提出以來,就一直是人們關注的話題。那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會給大家的生活帶來怎樣的變化呢?
2021年末出爐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多層次軌道交通規劃》,為我們帶來最直觀的答案:成都重慶“雙核”1小時通達,“雙核”與成渝地區區域中心、主要節點城市1.5小時通達,與主要相鄰城市群核心城市約3小時通達。成渝地區2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都將通過軌道交通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經濟圈。
地鐵飛馳在成都大地上
軌道交通讓成渝融合變成現實
受限于地理環境和交通條件,成渝兩地在經濟發展、生活出行等方面,自古以來都是“散裝”狀態,并未真正融合在一起。
在古代,巴蜀大地的陸路交通很不便利,成都與外界往來更多是靠著脆弱的錦江航運維系。到了近代,鐵路的出現,終于讓巴蜀交通迎來了改善機會。四川保路運動拉開辛亥革命序幕,可惜成渝鐵路蹉跎半個世紀,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后,才在1952年開通。
進入21世紀,高鐵的普及,終于讓成都與重慶之間的通行旅程縮短到一個半小時左右。軌道交通技術的大發展,也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為具有現實意義的戰略構想。
按照《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多層次軌道交通規劃》,成渝主軸將形成北線、中線和南線綜合運輸通道,并以此為骨架,四向拓展干線鐵路網絡,構建“雙核”與區域中心城市、主要節點城市之間的城際運輸網。
此前,成都的犀浦站、成都東客站在全國首次實現地鐵與高鐵“同臺換乘”及“安檢互信”,換乘時間由原來的10分鐘縮短為2分鐘左右,無縫銜接的高鐵與地鐵,大幅提升了城際往來效率。這一模式得到了國家發改委和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的高度評價,也將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得到推廣。按照相關規劃,未來將以重慶西站、重慶東站、重慶北站、成都站、成都東站等樞紐,優化綜合樞紐內部功能布局,鼓勵同站臺、立體換乘,促進功能布局緊湊、“零距離”換乘。
全新的干線鐵路讓成渝“雙核直達”時間縮短到1個小時,再加上市內軌道交通和干線鐵路的“零距離”換乘,可以把兩座城市之間的通勤體驗上升到“市內出行”級別。兩地居民的生活安家、工作通勤,都將迎來更加豐富的選擇。同時兩地的文化旅游也將迎來嶄新局面,在有限的假日出行時間里,游客可以體驗到更多項目,早上在重慶吃小面,中午就可以在成都“啃兔頭”,上午在西嶺滑雪,傍晚就能在洪崖洞打卡。同時,成渝雙核與主要節點城市之間的通勤,也將縮短到1.5小時,讓城市群內部的人員往來,達到“說走就走”的日常級別。
隨著雙城經濟圈軌道交通規劃的落實,以成渝為核心的巴蜀地區將有望在經濟、生活等方面真正的融合起來。
軌道上的都市圈,全新的繁榮模式
融合,是為了發展。在通過軌道交通雙向奔赴的同時,成都和重慶也在分頭打造各自的都市圈。重慶都市圈將實現重慶與璧山、江津、長壽、南川同城化,成都都市圈也將建立在成、德、眉、資同城化的基礎上。
通過市域(郊)列車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圈,是成都軌道交通集團在十四五期間的主要目標之一。預計到2025年,成都地鐵在建及運營里程確保達到850公里以上,軌道交通在建及運營里程力爭達到1000公里以上。遠期展望到2035年,已規劃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6條,總里程達1666公里,包含城市軌道交通線路1389公里,市域鐵路277公里。
該計劃落實之后,地鐵+其他制式軌道交通+市域鐵路,將形成一體運營的公交網,擁有80公里/小時至160公里/小時的多層次軌道交通網絡和30分鐘軌道出行圈。成都、德陽、眉山、資陽由此成為互聯互通的城市共同體,軌道上的都市圈也將在此基礎上成形。
為助力實現雙碳目標,成都還在國內率先量化提出中心城區綠色交通出行結構模型,推動市民低碳出行的變革。該模型從頂層設計上奠定城市軌道交通在公共交通中的骨干主體地位,在市民出行選項中,實現軌道交通占40%、常規公交占10%、慢行系統占35%,機動車占剩余的15%。
實現這結構模型的關鍵,是有效提高中心城區出行便利性和市郊出行質量。成都在國內首推全線網一體化智慧乘客服務平臺,已實現網絡列車運行圖兌現率100%,網絡列車準點率99.998%,高峰期最小行車間隔壓縮到2分鐘,年度客運強度0.95萬乘次/公里·日,發展指數、效率指數、服務指數和安全運營指標等均位居國內第一方陣。目前,成都軌道交通的公共交通分擔率,已經提升至62.8%,地鐵服務與城市功能融合經驗獲得交通部點贊。
完成成都交通出行設計的同時,成都軌道交通集團還在積極打造軌道產業鏈生態圈。集團下屬二級子公司21家,其中全資及控股子公司9家、參股公司12家,涉及工程建設、軌道運營、TOD綜合開發、軌道經濟、軌道裝備、教育培訓等六大板塊。軌道交通相關工業項目扎根成都輻射全川,為區域城市帶來了上下游產業的發展機遇。
當前,成都軌道交通集團已形成“軌道+物業+產業”的發展模式,聚焦發展流量經濟,創新消費場景,深度挖掘軌道交通大線網經濟潛力和附加值。軌道上的都市圈,TOD帶來的不僅是交通一體化,更以軌道交通為媒介,形成了全新的城市繁榮模式。
成都TOD項目意向效果圖
打造成都特色TOD,建軌道就是建城市
成都軌道交通的發展,雖然起步晚,但充分發揮了“后發優勢”。高屋建瓴的頂層設計、高強度的建設工作,以及重視TOD開發,讓成都軌道交通實現了從零基礎到路網成型的飛躍,也開啟了TOD多點開花的良好局面。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規劃落實過程中,成都的“全域軌道TOD”模式開發經驗將得到大力推廣,TOD項目將是帶動區域發展的重要抓手。
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成都TOD主要針對時尚消費、商務服務、文創休閑等“十大消費場景”,推出個性化方案,確保每個消費場景有效落地。
為滿足人們全生命周期及各層次需求,TOD項目著力打造特色鮮明的家庭歡聚中心、城市活力競技主場、二十四小時娛樂秀場、視覺空間場景、城市文化地標等全新社交功能平臺,形成居住生活空間、商務辦公空間、休閑游憩空間“三大生命空間”有機融合的活力中心。
100米核心區極高密開發打造具有顯示度的城市地標,300米次核心區的高密開發塑造靈動多樣的城市場景,700米非核心區的低密開發營造“從城市到自然”的詩意棲居氣氛,由此形成TOD“137”圈層布局理念。每個TOD社區綠地率35%以上、綠化率40%以上,全力推動TOD綜合開發與綠道建設高度耦合。再加上最佳慢行單元,對接公交、地鐵系統,搭建“公交+地鐵+慢行”的綠色出行體系。
成都TOD項目的特色,在于兼顧了人與城市相融的舒適和便捷。為充分體現這一特色,成都TOD引進德勤、HDR、日建、法鐵等國際著名咨詢公司和頂尖設計團隊,與保利、萬科等專業領軍企業開展股權合作,力爭形成“站引人聚”示范效應和資金回流效應。通過鼓勵社會資本參與一體化開發,2035年之前,成都將在軌道交通線網規劃中的695個站點和90個車輛基地,實施TOD綜合開發,涉及土地8000余畝,總投資約2500億元。
TOD引領社區發展,中和片區借勢騰飛
中和地域最早的村聚邑聚,距今約4000年,古蜀后期,是蜀之核心區域。據史家考證、 典籍載紀:先秦據蜀即已建縣, 漢晉時期廣都縣治兩度在其轄域, 宋之世曾立馬軍寨。明之際置馬軍寨巡檢司,設廣都水驛。路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在中和交匯。依傍著錦江的中和街道,在“老成都”的眼中是很熟悉的“中和場”,早期曾為成都平原非常重要的“水碼頭”。
作為名揚蜀地的千年古鎮,殷阜之區,在成都軌道交通6號線還未開通之前,在周邊的金融城、天府軟件園還是大片荒地的時候,中和場就已經是由成都到仁壽的交通路線中的重要“驛站”,因此早期中和的人氣比較高,聚集了不少居住人口,生活氛圍醇熟,一直作為區域政治、 經濟、 文化中心。
2010年,成都高新區黨工委、 管委會下發《關于設立中和街道辦事處行政建制的通知》, 設立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和街道辦事處。現如今的中和街道成為了傳統與創新交融的地方:以老碼頭、 芙蓉島、 竹島為中心的“蜀風雅韻”特色風貌區已具雛形,川西鑼鼓、 競技龍成為中和區域文化特色,成都首個TOD綜合開發項目陸肖站開盤首發,中和街道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建成落地,成都5G智慧城市涵養產業生態圈注入新川科技園板塊,三縱三橫的線網交通已然形成....
隨著成都軌道交通6號線的開通,軌道交通讓中和街道與成都都市圈緊密連接,而圍繞軌道交通的TOD開發,又將區域內的消費能力集聚到一起。陸肖和東寺TOD綜合開發項目作為成都市大力實施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TOD開發模式首批項目在中和街道落地生根,TOD高密度商業開發并配套完善相應公共服務設施,其輻射能力將惠及整個中和新城,軌道上的都市圈已然形成,這是中和前所未有的重要發展機遇。
一張藍圖繪到底,帶動引領齊發展。地鐵6號線、 高新體育中心、 陸肖TOD等等一大批重量級項目的集中竣工,中和板塊城市形態和區域價值顯著提升,點連成線、 線連成片。隨著軌道元素的注入,中和區域呈現國際化現代化的城市形象越發顯現。
現如今的陸肖TOD朝著“137”的頂層規劃理念建設,以合理的商業服務業設施,打造具有顯示度的城市地標,學校、購物中心和高端寫字樓的匯集的多種業態迅速呈現,高新體育中心也為即將到來的大運會做好了充足的準備。陸肖TOD正在一步一步落實區域內功能配套,把成都人民關于家和城市的夢想寫進現實,中和片區隨著軌道交通的建設與發展順勢騰飛。
成都軌道亮相川渝住博會
繪軌道上的經濟圈,展成都通衢藍圖
陸肖TOD的穩步推進是成都建設的正向案例,提醒我們不僅要“筑巢引鳳”,更要“引鳳筑巢”,堅持產城融合、以產帶城,進一步強化TOD項目的場景引導功能,勢必會優化成渝雙城圈的生態化生產環境,將吸引更多的商業體和青年才俊的到來,實現“成渝比翼,雙桂聯芳“的美好愿景。
據業內專家分析,當前成都確定在20多個重點產業鏈上重點發力,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對經濟圈的創新建設將產生重要的影響, 而TOD建設項目也是融合多個產業鏈,是成都高質量發展建設和重塑城市未來發展格局的重要一點,更是強化雙城經濟圈綜合效益的重要一環。
“運用好TOD的軌道引領作用,引導人流客流商流向軌道交通站點聚集,才能有效提升交通效率和城市品質,實現軌道營城的效果。”成都軌道城市投資集團相關負責人講到,成都軌道集團正加快形成成都TOD標桿項目集群,努力踐行“軌道交通引領城市發展格局,TOD開發重塑城市空間形態”的使命,一步步實現軌道經濟建設帶來的超高商業繁榮度和消費舒適度。
隨著近期成都軌道集團發布的TOD商業機會清單,作為成都前期規劃的多個TOD綜合開發示范項目的“領頭羊”,陸肖TOD從軌道交通網絡的科學規劃建設,到公園城市概念的逐一落實,以人城境業和諧融合的原則,致力于打造一個智慧宜居的新型活力社區,打造成都TOD經濟圈示范引領單位。
現如今,陸肖TOD項目三期已完成開盤,今年成都將協同成都軌道交通集團逐步推進其余TOD項目的優化與建設,如日方升的成都,未來將又快又好地邁向功能完善、業態齊全的經濟發展新階段。
成渝雙城經濟圈的雙核聯動、齊頭并進,為成都和重慶軌道交通在雙城經濟圈的建設中同時按下“快進鍵”,雙城經濟向優良的城市經濟體系邁進。全新的成都都市圈,與未來的重慶都市圈對接融合,將形成軌道上的“雙城經濟圈”,在帶動區域內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也將推動城市間的消費升級,構建雙城經濟發展新格局。(劉洋洋 圖片由成都軌道集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