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是新發展階段的開局起步期,是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機遇期,也是加快建筑業轉型發展的關鍵期。
《“十四五”建筑業發展規劃》明確,“十四五” 時期,我國要初步形成建筑業高質量發展體系框架,建筑市場運行機制更加完善,工程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基本健全,建筑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建造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加速建筑業由大向強轉變。
在當前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大環境和大方向之下,作為整個產業鏈上游的業主方,其需求 正在發生變化。
首先,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整個建筑行業的發展,無論是消費者還是業主方,對于建筑的要求已經不僅僅停留在基本的使用層面,而是對建筑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消費的升級帶來了品質的提升。
其次,對于業主來說,也不僅僅滿足于設計單位所提供的設計方向的服務,而是希望面向整個項目全生命周期角度的服務,實現建筑建造交付全過程的成本最優。
最后,業主希望設計單位所提供的服務能夠更加精準。在設計過程中,很多時候業主所表達的需求與設計單位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導致最終交付的產品并不是業主想要的,從 而影響交付的質量和品質,業主方希望設計企業進一步提升設計能力,最終交付讓業主滿意的產品。
基于新形勢下業主的新需求,設計企業面臨多個方面的挑戰。廣聯達副總裁、數字建筑研究院院長劉剛總結,一是專業化能力欠缺,制約工程項目品質的提升。由于國內很多設計單位都是綜合型設計企業,在資源相對有限的情況下,國內設計企業很難做到每個領域都具有突出的專業能力,并實現精品交付,因此,設計企業需要進一步聚焦精細化,不斷強化專業能力。
二是一體化業務能力不足。目前在整個設計階段,設計企業很難實現項目全生命周期價值 最優,為業主提供完整的服務鏈條,項目的設計和施工階段大多是割裂的,設計和運維階段也是脫節的,在設計階段,往往考慮更多的是出圖和交付等環節。但對于業主而言,需要在項目初始時就站在全生命周期的角度進行考量,因此,設計企業也需要從價值最優的角度進行全生命周期的測算,以確保設計方案能滿足全局最優,并在項目的各個階段能夠提供服務。
三是缺少高附加值業務。對于一些大型復雜的建筑項目,國內的設計企業往往承接的是施 工圖設計等低附加值服務,并不能提供概念設計、方案設計等高附加值服務。未來,設計企業能否從低附加值跨越到高附加值,是提升企業自身能力,實現轉型升級的關鍵所在。
數字化轉型賦能設計行業高質量發展
劉剛認為,“基于目前設計企業面臨的上述問題,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唯有通過數字化的 方式才能實現降本增效,助力設計企業實現精品工程、精細設計、精益服務與管理,在“三精” 的方向上實現高質量發展。”
設計是建筑行業的龍頭,設計數字化轉型對行業高質量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實際上, 設計企業早在多年前就紛紛探索借助各類數字化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質量。如今,數字化技術越來越多地融入企業業務中,推動著各項業務更加準確、高效的運轉,設計企業也越來越多地開始思考如何利用科技、數據來顛覆建筑產品的設計和建造方式。
針對設計企業面臨的痛點和數字化時代的發展趨勢,2022年,廣聯達推出了以自主知識產權圖形平臺為基礎的廣聯達數維設計產品集,同時提出了基于數字設計的價值理念和美好暢想,助力設計行業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一直以來,廣聯達致力于設計軟件自動化程度的提高,在科技自強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國產化、智能化、一體化,是廣聯達數維設計產品集的競爭優勢和差異化價值。劉剛強調, 首先,廣聯達數維設計產品集是一款以自主知識產權圖形平臺為基礎,基于統一的數據標準,立足全專業、全過程的數字化設計軟件,從而可以更好地應對各種外部突發環境的變化,同時實現完全的安全自主可控。
其次,數維設計產品集更加智能高效。BIM技術的應用推廣往往受外部環境和客觀條件所 影響,一些BIM設計產品的用戶體驗不好,導致在應用過程中并沒有給用戶帶來比原來基于二維設計更高價值的體驗。數維設計產品集在為用戶提供更大價值和更好應用體驗的基礎上,大幅提升設計調改、圖紙繪制的整體效率。
第三,真正實現一體化。對于大部分工程項目而言,設計階段和施工階段往往是割裂的,但實際上,設計階段是項目全生命周期的上游和關鍵環節,它需要服務于項目的最終成功。因此,無論是設計企業基于自身業務向施工領域的拓展,還是施工企業和其他項目相關方的協同協作,都需要打通設計、算量、施工等各個環節,從而實現一體化。對于數據和流程割裂等問題,廣聯達提供了一體化的解決方案,同時依托自身在工程造價、施工領域的多年積累,以及對建筑全產業鏈、項目全生命周期的深入理解,形成了設計算量一體化和設計施工一體化的解決方案,以數據為中心驅動業務,融合、打通產業鏈上下游,將工程問題前置到設計階段解決,從而讓設計實現價值最大化。
為中國設計師而生的數字化設計整體解決方案
廣聯達通過數字化驅動設計企業向“精品、精細、精益”轉型,數維設計產品集作為一款專為國人打造的設計軟件,堅持為設計師們帶來一體化價值,打造真正開放、適用的設計產品,在內容、應用和平臺多個方面構建一個健康的生態。
據悉,廣聯達數維設計產品集由數百位設計師和工程師共同研發,經過將近十年時間的打 磨,將中國設計師的使用需求和習慣與現代化開發方向相融合,旨在為設計行業提供高效數字化設計整體解決方案,進而推動設計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
廣聯達數字設計BG副總經理譚喜峰表示,“廣聯達數維設計產品集和解決方案更加本地化,同時也更貼合中國設計師們的使用習慣。從使用成本上看,數維設計產品集更加易學易用, 設計師可能只需要幾天時間就能輕松上手,學習成本更低;從標準規范上看,數維設計產品集做了大量本地化部署,基于自主研發平臺,以原生方式將相關設計標準規范提前內置到軟件平臺中;從設計類型上看,數維設計產品集針對住宅和公建等項目做了很多專業化模塊,更好地實現產品的專業性和智能化。同時,基于自主核心的BIM技術,可以實現產業鏈利益相關方在云平臺實時協同、數字設計跨地域設計交互、實時精準的構件級協同以及立體完整的BIM數據傳遞。以數據為中心去驅動各方協同作戰,讓設計師、建設方、施工方基于同一個數據源進行無縫協作,實現全過程設計價值。”
構建開放生態平臺 共同推動產業變革
眼下,建筑業的數字化轉型已經到了一個深水區,在建筑業數字化轉型的道路上,勘察設計作為整個產業鏈、價值鏈的上游,影響了項目的全生命周期,最終影響數字化轉型的成效??辈煸O計行業的數字化轉型離不開可靠的技術平臺,以及自主可控的關鍵技術。自主可控的三維圖形平臺是設計軟件的關鍵支撐。
一直以來,中國建筑行業廣泛使用的設計軟件多半是基于國外的圖形平臺,核心技術引擎 基本上都是國外的,實現自主可控的圖形平臺面臨多方面困難。
譚喜峰總結到,一是技術難度。數字化時代,工業4.0和建筑業轉型升級所構建的數字孿生以及元宇宙等,這些場景都需要依托三維圖形引擎和三維圖形技術平臺實現,從設計領域來看,針對造型各異、復雜曲面和超大工程,需要具備參數化建模能力和底層技術的支撐能力。
二是投入難度。搭建自主知識產權的圖形平臺是一個需要持續投入的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廣聯達在三維圖形平臺投入了近20年,始終堅持基于自主可控的圖形平臺構建相關應 用,通過不斷迭代,實現了從支撐BIM算量到BIM施工,再到BIM設計應用的整體解決方案。
三是應用難度。自主知識產權圖形平臺的搭建需要時間,也需要市場的檢驗。目前一些自主知識產權的圖形平臺更多的是滿足相關課題驗收的要求,真正投入到市場應用的效果并不理想,只有真正投入市場應用并能夠支撐實際工程檢驗的圖形平臺才算成功。
四是培育難度。廣聯達構建的圖形平臺和BIM應用平臺,是一個開放的生態平臺,可以支持合作伙伴和第三方基于平臺進行應用的搭建。整個生態平臺的形成需要過程,這也決定了 圖形平臺搭建的成功性和能否真正投入市場應用。
設計是一項創意活動,廣聯達把設計思維抽象成算法,把設計模式轉換成一個動態的數據 結構,讓算法驅動設計,讓算法驅動數據流,通過打造一個真正的自主技術平臺,提供一體化的解決方案,助力設計行業的轉型升級,在更遠的未來,廣聯達還希望能夠構建一個數字化生態體系,從而與產業相關方共建科技的、人文的、綠色的建筑產業。
“廣聯達數字設計的愿景,是‘讓設計創意無限傳承’。我們要讓中國設計師使用適合自己的設計平臺,讓全球設計師能多一個設計平臺的選擇。”譚喜峰表示。(來源:中國建設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