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已接近尾聲。回望這一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是不容忽視的一章:它是兩會2022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熱詞,它所承載的數字經濟,是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2023年經濟回升的期望。
然而,新型智慧城市“誰來做、怎么做、做成什么”,依然是當前中國城市的待解之題,急需政企學研共同問道未來。
12月21日,由國家信息中心、青島市人民政府、山東省大數據局聯合主辦的第二屆中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峰會在青島拉開帷幕。本屆峰會以“千城千面,數聚賦能,慧享生活,智領未來”為主題,邀請到全國23省76市代表、30余位行業知名院士專家、40余位頭部企業代表云端齊聚青島,以云直播形式與線上觀眾共享智慧盛宴。
作為主論壇唯一企業代表,海納云亮相峰會,從頂層設計引導,到政企上下互動,再到智庫建言獻策,與眾多政府嘉賓、行業頂尖專家共話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未來,尋找不確定時代的確定性。
01
政企學研聚合成蔭
共探智慧城市建設“確定性”
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城市在給我們提供便捷豐富的生活的同時,因其自身特性也潛藏著各種安全危機。
鄭州暴雨奔涌而至,城市瞬間內澇成河;重慶山火突襲而來,糧田俱損滿目瘡痍……各種突發的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下頻頻出現的城市生活異象所投射出的時代情緒讓我們陷入思考:高度發達的現代城市,如何用城市治理避免悲劇發生?
也正為此,政企學研聚合成蔭,于本次峰會上,從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從變局中發現機遇,共探智慧城市建設的確定性未來。
國家信息中心主任劉宇南表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需要著力解決三個重點問題,第一是深化城市治理創新,提高城市應對疫情及自然災害方面的韌性;第二深化城鄉融合發展,建設智慧縣城,助力鄉村振興;第三深化建設模式創新,建設和運營并舉,打造長效運營機制,向企業授權數據開放,促進自我造血和自我運轉。
▲國家信息中心主任劉宇南致辭
而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原局長寧吉喆則認為“一網統管、一網通辦”在優化城市治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表示新型智慧城市是智能、韌性的城市,在疫情、洪澇等非常態下城市治理應進一步加強科技支撐,構建全時全域、多維數據融合的城市運營監控體系,形成人機結合的智能研判和響應能力。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原局長寧吉喆發表演講
而對城市來說,安全是一切的底線。海納云數字城市治理總經理王瑋作為主論壇唯一企業代表在發言中表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難點不在于技術,而在于技術和場景的高效融合。為此,海納云以城市安全應急為切入點,以“技術+場景”筑牢城市安全底線,助力城市數字化治理。在“技術”上,海納云擁有自主研發的“星海數字平臺”和“城市大腦”,“感能、數能、算能、圖能”四大能力;在“場景”上,海納云從一條路、一座橋的安全監測開始,形成數字應急與城市生命線、數字市政、數字孿生BIM/CIM、數字城市治理、數字社區/園區5大代表場景。
▲海納云數字城市治理總經理王瑋作為主論壇唯一企業代表發言
此外,中國工程院院士何友;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單志廣,清華大學數據治理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趙娟,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評估所所長、研究員付強;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院長黃璜,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博導鄭磊,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評估所政府治理研究室主任張欣亮等也在峰會上從技術、場景、標準化等方面提出了“確定性”建議。
02
從千城千面到“一枝獨秀”
為新型智慧城市建個“樣板間”
以2013年我國推出第一批智慧城市試點為起點,歷經近十年探索,數字浪潮正駛入發展的快車道。截至住建部發布三批智慧城市試點名單,目前我國已有總共290個試點城市,尤其以華東分布最為集中;其中,山東省智慧城市試點數量最多,為27家。
青島是我國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起步較早、經驗豐富、成果豐碩。青島市大數據發展管理局局長張艷介紹到,青島制定《數字青島三年發展規劃》,統籌推進政府和社會全領域數字化轉型,持續推進整合城市領域感知終端和政務平臺,切實加強城市生命線工程和感知能力、預警能力;下一步,將布局空天地一體的全域智能感知體系,努力讓城市能感知、會思考、可進化。
▲青島市大數據發展管理局局長張艷進行經驗分享
目前,青島市率先全域納入省新型智慧城市試點,高標準通過試點驗收,成為全省新型智慧城市發展水平評價唯一得分率超過80%的地市;同時,獲批建設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被評為中國軟件特色名城,入選全國首批5G試點城市和首批千兆城市,努力打造數字山東引領核心區,數字中國建設示范區。
海納云,作為青島本土成長起來的數字城市科技企業,扛起創新發展的企業主體責任,將先進數字技術,賦能于青島應急、市政、城市治理、社區/園區等場景,打造城市級的“青島市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平臺”“青島市道路橋梁監管服務平臺”“青島市水旱災害防御智慧平臺”;區市級的“嶗山區智慧綜合行政執法平臺”“嶗山區智慧城管業務平臺”“膠州市農村生活污水管控平臺”“膠州市綠色智慧社區平臺”等多個優秀樣板,助力打造極具青島特色的新型智慧城市“樣板間”,以科技讓民生提質、經濟發展、治理增效,助力青島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城市數字能力方面躋身全國“第一梯隊”。
03
重場景落地
打造引領最佳體驗的核心能力
其實,在海納云助力打造新型智慧城市“青島樣板”的背后,是其卓著的技術創新力與場景賦能力。新型智慧城市是技術驅動的城市,在本次峰會上,海納云也分別于多場論壇中,分享了打造引領最佳體驗的核心能力。
海納云數字孿生BIM/CIM總經理呂昌昌在“數字政府”分論壇上提到,海納云從“星海數字平臺技術底座+城市信息底座五大關鍵技術+數字孿生開放平臺等三大引擎”三大維度出發,最終匯聚成“一圖一庫一中臺”技術架構,實現全空間、全要素、全過程、多尺度、可計算的新型數據體系,構建城市數字底板,進而支撐數字城市全行業的應用建設。
在“數字惠民”分論壇上,海納云數字應急及城市生命線總經理汪淵認為,增強城市的韌性,應該從廣度、深度、速度、精度方面對城市安全風險管理進行深度布局。管理廣度可覆蓋海陸空、全行業、全災種、全鏈條、全周期,做到城市安全風險“一屏統管”;強化“末梢管理”,全面打通應急管理“最后一公里”,實現“縱向到底”;報警信息同步推送處置單位、行業監管單位和監測預警中心,實現感知快、報警快、響應快、處置快和預警快;構建以專業算法和行業場景化智能算法為主體的44種監測預警分析模型,實現城市安全隱患的精細化“智理”。
▲海納云“1+2+3+N”智慧應急體系
此外,峰會還發布了《2021中國數字政府發展大中城市指數報告》《標準化支撐政府數字化轉型全國案例50強及指數》及“第二屆中國新型智慧城市創新應用大賽”獲獎結果。海納云從全國1000余個項目中脫穎而出,斬獲七項大獎。
▲海納云榮獲“第二屆中國新型智慧城市創新應用大賽”七項大獎
今年以來,海納云已獲得多項重磅認可,成為數字城市行業首個上榜2022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登榜“2022中國科技創新品牌500強”,通過了數字城市行業首個BSI BIM Kitemark 風箏標志認證,及全球軟件領域最高級別“CMMI 5級認證”等多項行業權威認可,并獲得“青島市科學技術獎”,技術實力不斷躍升。
捷報頻傳的海納云也進一步贏得了資本市場的認可。就在今年6月,海納云宣布斬獲2億元A輪融資,A+輪也預計近期完成,為智慧城市賽道又添一筆重要融資。
04
眺望2023
以企業之力助智慧城市遠行
從智慧城市的探索到標準樣板的落地,正是對“下一步發展之路如何走”這一時代之問的有力應答。在這個過程中,“政產學研企”的協同發展,也成為本屆峰會最大的亮點,意味著產業的活力,生態的活力。
其中,頭部企業的引領作用已經凸顯。例如針對新型智慧智慧城市存在的數據不通、信息孤島問題,面對推動城市感知層這一最急迫的任務之一。海納云發布了《數字城市泛在感知體系》白皮書,以青島為樣板,為城市及行業提供了“一網感知”的路徑及案例,體現了頭部、平臺型企業必要性的整合能力。
▲海納云發布《數字城市泛在感知體系》白皮書
此外,海納云還在會上發布了《海納云智慧社區》白皮書、《海納云智慧園區》白皮書。在這兩本白皮書中,海納云毫無保留的將持續三年霸榜中科院旗下雜志榜單“智慧社區top1”和”智慧園區top2”的社區園區的建設能力、近7000個智慧社區2000智慧園區的建設經驗“和盤托出”,也彰顯了頭部平臺型企業的擔當。
▲海納云發布《海納云智慧社區》白皮書、《海納云智慧園區》白皮書
峰會的圓滿落幕不是終點。未來,“政產學用企”進一步協同,共同推進中國新型智慧城市發展走在世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