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新興產業培育發展與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駛入快車道,數字技術作用于產業互聯網加速催化各行各業的產業創新,數字經濟戰略價值清晰顯現,然而復雜多變的內外部環境也帶來了諸多不確定性。2023年,實體經濟地位將愈發重要,探索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有機融合的方向,將充分體現數字技術對實體產業的賦能作用,推動實體產業結構升級和價值釋放。易觀分析以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融合、全生產要素協同、新基建賦能為基本框架,對2023年產業數字化發展趨勢洞察如下:
高質量發展戰略目標下,經濟增長無法依靠單一要素來實現,需要發揮生產要素的協同作用,來助力新型基礎建設,推動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而數據作為新增生產要素,與土地、勞動力、資本等傳統要素融合后能夠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幫助產業鏈供應鏈各環節價值增值,在技術創新、數據決策驅動下也將重新定義價值分配邏輯和規則,從而有效提升產業層次水平,重塑實體經濟價值鏈條。
產業篇
創新驅動作用使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各行業產業數字化滲透度加深,資源鏈接范圍擴大。通過技術加持,對物理世界的基礎建設進行改造升級,將促使產業規模、產業層次水平、產業鏈韌度的全面提升。對于產業新基建來說,虛實融合、虛實協同、以虛強實是建設的主要路線,而建立在場景之上的應用是檢驗算法算力、技術業態實現落地的重要方式。
其中在制造業領域,工業場景下富含的工業知識是提升制造能力的重要因素,“工業元宇宙+垂直場景”將加速落地,傳統工業場景、數據豐富的優勢將充分釋放,帶動制造能力升級以及工業軟件產業發展。
在能源領域,對需求側管理的重視程度將明顯提高,能源需求側響應能力建設將成布局重點,智能電網物理互聯與數據互聯的融合,使數據決策支持加強,能源配置模型優化,引導用戶端靈活響應和能源供應安全水平。
在地方經濟結構轉型方面,“產業大腦+未來工廠+園區”將定義產業集群培育新方向。以政產學研用結合思路,打造行業細分解決方案資源池,發揮國央企和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強化供需連接引導,技術與模式雙向推進將放大創新示范效應,在更多省份和城市得以復制推廣。
數據篇
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新增的生產要素,數據已經成為數字經濟中的核心資源。近年來數據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圍繞數據的產生、流通、安全、價值釋放相關的數據基礎建設也將成為驅動新舊動能轉換的決策基礎。2023年,有權屬、有價值、可計量、可流通的數據資產將成為激活產業生態的關鍵動因。而在產業數字化范疇內,產業數據的真正價值將更多來自于場景數據化、業務數據化以及行業數據化。
“數據二十條”以及數實融合的經濟發展要求拉動了數據資產化進程,數據交易流通市場機制與數據入表規則將加速成熟,這要求企業盡快開展數據資產管理,解鎖數據的新價值。在數據資產管理平臺建設中,業務人員參與建設將成為關鍵。
而立足于工業互聯網及網絡基礎設施,工業設備互聯互通能力將進一步增強,工業大數據標準化建設將助力工業增值領域拓展,依托數據標準化體系了解和改進工業系統,進而精確處理工業制造中的復雜數據,同時滿足大規模生產和柔性制造的能力要求。
同時,產業場景下實時采集傳輸、計算分析數據量級、敏感數據規模和安全性要求明顯提升,數據安全產業級落地需求將集中涌現,安全治理趨向多點防護,以保證全產業鏈數據處于持續安全狀態。
金融篇
金融新基建的賦能作用不僅體現在對實體經濟的血脈疏通,同時能夠對企業的效率、體驗、風險控制、信用建設、生態合作等方面形成助力。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金融體系實現自身結構的調整,構建堅實的金融基礎設施,提升服務供給能力。2023年,金融服務實體的意愿更加堅決,產融結合將進一步縱深,重點將突出體現在保障高質量可持續發展、金融服務的可得性上,可以期待一批創新型金融產品和服務工具的出現。
其中,綠色金融將迎來轉型關鍵期,金融杠桿和數字技術創新作用綠色發展,除貸款、債券等成熟產品外,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綠色信托、碳金融等產品和服務規模將顯著擴大,與綠色金融相關的數字技術創新應用將加快出現,形成與綠色金融相適應的融資體系與風控體系。
支付體系建設方面,產業支付與產業互聯網的強耦合性將使支付數量級倍增,國家背景支付通道將重構產業發展支付底座,數字人民幣B端場景有望規模化落地,助力企業提高結算和資金周轉效率、縮短履約周期,進而實現整條產業鏈的降本增效。
投融資體系建設方面,國有資本運作與非銀金融機構轉型加速,使投融資結構進一步優化,國有資本的穩定器和產業引領作用凸顯,促進創新資本形成;證券公司對實體賦能力度將明顯增強,直接融資占比將繼續提高,形成對間接融資的有效銜接和互補。
信息篇
產業數字化驅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向多元融合創新,產業發展的現實要求又需要信息技術能夠分化出通用屬性和行業屬性,更加符合產業應用需求。從技術視角看,信息新基建的行業化可能是未來在技術研發中需要考慮的重要方向;從應用視角看,驅動信息技術創新的因素也將顯著具備行業特征。這就要求信息技術在實際產業應用過程中訓練與適配調整,形成產業級的新型研發范式。在信息技術不斷融入各行各業的復雜業務場景后,作為基礎支撐的網絡體系,將從滿足單一的業務功能和服務向有機融合體躍遷,未來,信息新基建將趨向于“通感算智一體化”發展,通信、感知、計算和智能能力將逐步集成,通信網絡將具備更強的泛在連接、全息感知、泛在算力與原生AI的智能,并實現全產業鏈覆蓋。
產業發展本身對通信能力的要求全面提高,產業數字化下爆炸式增長的數據迫切需要更強的網絡數據處理和計算能力。基礎通信網絡將向算網融合方向發展,結合算力分布規劃及調度能力,云端智能將向端邊延伸,形成算力的有效供給,5G+云化+邊緣計算”將推動多元場景應用。
在產業語境下,行業知識對人工智能產業應用提出了關鍵命題,人工智能應用對行業知識的儲備將成為評判產業智能化程度的重要標準。以知識工程和智能決策為布局重點,將行業know-how進行抽象構建產業知識圖譜輔助AI進行學習,利用行業數據深化AI對行業的理解,能夠輔助進行產品研發創新以及精準決策。
交通篇
交通是新基建與傳統基建融合的重要領域,交通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與智能化是保障交通數字化實現的基礎。在《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目標下,需要借助數字技術重塑交通網絡,優化存量資源配置,加強路網銜接,形成高效、低耗、智能、安全的交通新業態。
基于可靠的通信連接,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化提檔加速,路側協同能力將成建設重點。路側傳感器和邊緣計算設備可能會加快規模化部署動作,智慧道路也將逐步走出封閉示范路段,向更大范圍開放。同時,交通重點領域的數字標準體系將進一步完善,支撐信息技術與交通基礎設施的規范融合。
2023年,易觀分析將繼續立足行業視角,聚焦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主線,深入研究和洞察數字技術發展與產業創新方向,助力企業更好地進行數字化轉型,實現經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