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充滿變化與挑戰的一年,地緣政治沖突頻發、能源資源供應緊張、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疫情形勢變化,工業企業持續面臨經營壓力。
面對種種不利因素,今年前11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依然實現了3.8%同比增長。
同樣也是在2022年,中國空間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升空,國產大飛機C919試飛……大量超級工程的成功落地,再一次見證了中國工業在尖端技術領域的成長。
在一項項成果背后,產業鏈供應鏈作為工業經濟的命脈,為工業產業發展提供了至關重要的支持。
從政策關注到企業實踐 供應鏈成2022工業產業“關鍵詞”
事實上2022年以來,工業產業對于供應鏈的關注就從未停止。年初工信部提出多措并舉打通產業鏈供應鏈堵點卡點,建立重點產業鏈供應鏈企業“白名單”制度,加強部省協同和跨區域協調,確保重點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暢通;國家報告提出“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2023年經濟工作時指出著力補強產業鏈薄弱環節……
具體到每一家工業企業,當實際面臨庫存不足、上游產能受限、物流循環不暢等困境時,他們不僅對供應鏈價值和韌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不斷思考如何通過各種管理舉措減小外部波動對于生產經營的影響。
全球知名測量儀器品牌福祿克的蕪湖世福工廠,由于疫情影響,就啟動了供應鏈“替代”行動。世福工廠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當時生產物資運不進來,我們就積極尋找各種解決方案,比如從其他城市進行報關、更換物流公司、避開封控區進行跨地域供應。同時還通過各種渠道尋找供應商,進行關鍵生產物資的替代采購。”全廠上下員工都培養起了很強的供應鏈意識,計劃、采購、物流部門堅持每天開會,在一項一項跟進物資交付進度的同時,針對部分單一供應物料及關鍵物料開展替代計劃尋源,通過多儲備2-3家供應商來降低“斷貨”風險。在該行動的支持下,福祿克在今年6月的生產計劃便順利恢復至5月份的2倍。
采取類似舉措的還有中國四大汽車集團之一的長安汽車。在汽車零部件的生產加工過程中,需要使用大量不同類型的銑刀、球刀等刀具對模具毛坯進行精密加工。過去長安汽車模具生產車間使用的大量刀具源自進口。今年,為了有效規避不確定環境影響,長安汽車也開始儲備替代供應商。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系列供應鏈韌性提升行動中,企業也逐漸意識到,這種舉措不再是一時應對風險之策,已經成為企業供應鏈管理的常態,不能僅僅考慮供應商儲備,還必須兼顧效率與成本。為此就必須要做到將供需關系及時、準確地傳遞至源頭、擴大生產要素流通的空間半徑,并對品牌商、代理商、渠道商、服務商等各環節實施科學調度,在保障商品及時到達生產現場的同時將成本控制在合適區間。而這些都不是僅憑企業自身就能完成的任務,需要從產業協同出發,加強各環節間的互聯互通、提升產業效率。
提升供應鏈韌性 強化產業協同、提高產業效率是關鍵
回顧2022年,可以看到有越來越多的供應鏈技術服務企業沿著產業協同這一思路,為提升供應鏈韌性夯實基礎。作為京東集團旗下專注以“供應鏈+技術+服務”助力工業產業發展的業務單元,京東工業早在2022年初就開展了內部名稱為“工業履約神經科學(簡稱“IPNP”)”的項目,團隊希望通過一系列技術產品將產業鏈上下游像“神經網絡”一樣緊密鏈接起來,將企業的供應鏈變成產業的供應網,通過提升工業產業效率帶動工業企業供應鏈效率的同步倍增。
京東工業供應鏈及技術部總經理張利紅表示,工業產業的協同是一項極其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僅涉及上下游就標準達成共識,還需要整合大量的資源,既有很多細致、復雜的技術活,也要干大量到生產一線的苦活。為此,京東工業制定了三步走戰略,先定標準、再聚合資源,最終通過智能算法實現最優的協同調度。
在定標準方面,京東工業致力于供應鏈的基礎要素——商品描述和數據規則的統一。毫無疑問,交流和信息的傳遞是協同的前提。但在工業產業,受細分領域多、長尾商品多、規格型號復雜等因素影響,行業普遍存在著命名規則、數據標準不統一的現象,大大提高了行業溝通成本。為了給行業提供一份統一的“話語體系”,京東工業打造了墨卡托標準商品庫,結合京東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以及各品類頭部品牌商的專家經驗構建工業品知識圖譜,幫助行業建立更加完備的工業品標準化分類和商品體系。2022年,墨卡托已建設商品數據庫標準模板超3000個,每個模板中包括了專業工業品的詳細身份信息,例如型號、參數、專業屬性、身份字段等,有效解決了企業客戶因商品編碼不一致而造成的尋源困難,可幫助企業將商品匹配準確率提升至80%。
產業協同還具有典型的規模效應,當聚合的資源、數據種類越多規模越大時,能創造的價值也就越大。因此,京東工業也從產業鏈上、中、下游各環節出發整合社會化資源,通過不斷擴大供應鏈網絡的覆蓋半徑,提高產業協同的規模效應。
面向產業鏈上游,京東工業重點整合品牌商及各層渠道的商品庫存資源,為此推出了社會化庫存協同平臺——“布道”,通過API對接及SaaS化產品部署的形式,實現工業品全渠道庫存數字化。截至目前,“布道”已實現超20萬SKU工業品的社會化庫存可視、可控、可用,服務工業企業采購智能尋源準確率提升至89%。面向產業鏈中游,京東通過末端履約服務平臺整合了社會化物流資源超4000個網點,可在全國88%的城市提供企業級專屬末端履約服務的同時,降低30%的履約費率。面向產業鏈下游,京東工業通過智能采購管理平臺——京東工采連接超6000家大型集團企業客戶,實現采購需求的高效歸集。
在聚合了海量的產業資源之后,將這些資源進行最合理、最科學的分配,才是產業協同的最終目的。但面對這些數以萬計的品牌商、渠道商、服務商,僅靠人力決策難以為繼,必須依靠智能算法。為此,京東工業打造了“智能決策大腦”,從成本、庫存、時效、服務、賬期、商家評級等多維度決策因子入手,基于龐大的商品數據庫、豐富的產業鏈資源以及算法優勢為企業快速定制包括選品、交付、服務等供應鏈最優價值綜合履約方案,幫助工業企業攻克資源調度的難題。
而在對社會化物流資源進行分配時,京東工業發現現有物流體系難以滿足企業的個性化要求,于是京東工業還深入行業一線打造了企配中心、前置倉、京工柜等新一代基礎設施,保障“最后一公里”履約交付體驗。目前,這些新一代基礎設施在全國已部署超500個,服務能力從配送清單、集單派送等13種提升到拆箱合包、保稅區派送、防疫消殺、分批交付等23種。
行業專家認為,京東這樣的新型實體企業在處理產業協同的問題上更加具有優勢。一方面,相比于處于供應鏈某一具體環節上的企業,京東工業更能夠站在“產業鏈”的整體角度觀察上中下游的采購、生產、物流、交付、分銷、存貨和訂單管理等連續過程,更好地整合產業鏈供應鏈上的信息和數據,另一方面,京東的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能力能夠有效解決智能決策問題,并對突發狀況快速制定應急預案,更好的保證供應鏈的安全穩定,應對短缺、價格波動、外在風險等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