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數西算”,顧名思義,就是通過構建數據中心、云計算、大數據一體化的新型算力網絡體系,將東部數據有序引導至西部進行計算、處理、存儲,進而促進數據要素流通應用,實現東西部協同聯動。據相關機構估算,該工程每年投資體量將達數千億元,對相關產業拉動作用將達到1:8。
對于這一工程的部署實施,青云科技總裁林源表示,“東數西算”主要解決三方面的問題:一是能源能耗問題,“數據中心本身就是能耗大戶,加上之前的建設沒有規劃,導致能源消耗巨大,國家需要在頂層統籌設計,讓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建得更加有序、集約化”。二是兼顧東西部經濟發展平衡,目前我國數據中心大多分布在東部地區,由于土地、能源等資源日趨緊張,在東部大規模發展數據中心難以為繼,而西部地區資源充裕,特別是可再生能源豐富,具備發展數據中心、承接東部算力(即對數據的處理能力)需求的潛力。三是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作為數字經濟的核心生產力,算力已經成為全球戰略競爭的新焦點。發展數字經濟一定要有算力的支撐,部署‘東數西算’工程,類似于先修路再通車,‘算’是道路,數字經濟才是最終核心”。
《2021-2022全球計算力指數評估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計算力與經濟增長緊密相關,計算力指數平均每提高1點,數字經濟和GDP將分別增長3.5‰和1.8‰。一個國家或地區增加對算力相關的投資可以帶來經濟的增長,且這種增長具有長期性和倍增效應。當一個國家的計算力指數達到40分以上時,國家的計算力指數每提升1點,其對于GDP增長的推動力將增加1.5倍;而當計算力指數值達到60分以上時,國家的計算力指數每提升1點,其對于GDP增長的推動力將提高到3.0倍,對經濟的拉動作用變得更加顯著。
根據國家發改委高技術司數據,截至目前,我國數據中心規模已達500萬標準機架,算力達到130EFLOPS(每秒一萬三千億億次浮點運算),隨著數字技術向經濟社會各領域全面持續滲透,全社會對算力需求仍十分迫切,預計每年仍將以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長。根據《報告》評估,我國AI算力發展已領跑全球,AI服務器支出規模同比大幅增長44.5%,位列全球第一;過去5年,《報告》統計的15個國家AI算力支出增長中,近60%來自中國。
“現在我們強調更多的是服務器等硬件屬性的算力設施建設,而數字經濟囊括各行各業的應用場景,需要不同類型的算力支撐。”以手機為例,林源解釋道,“如果想使用手機里的應用軟件,沒有操作系統是不行的,真正能將算力設施和應用場景聯系在一起的是‘操作系統’。”為了進一步推廣這一理念,兩年前青云科技在山東進行了實踐。“我們在當地建立了超級算力中心,使其成為接駁算力設施和應用場景的‘操作系統’,也就是我們現在超級智算平臺,向下接駁各種異構化的算力和硬件平臺,向上接駁各種行業應用場景。這些應用場景可以分為四類,一是政務類應用,解決政務需求;二是該區域的產業應用和企業應用;三是智慧城市里的數字化、智慧化場景;四是科創、數字仿真、氣象預測等科研算力需求。”林源說道。
在落地過程中,青云科技也發現了很多新的問題。其一是單一的算力無法解決多樣化應用。“我們曾經有過一個案例,給當地政府做業務支撐和應用部署,他們說之前已經建了一個算力中心,能否在這里部署?理論上是合理的,也不需要重復投資,但真正落地時才發現,單一化的算力中心根本無法支撐特定的應用部署。”其二是多個廠商建立的算力如何更好地支撐應用場景。就算力中心而言,算力并不是單一的,而是由不同廠商建立的,各具特點且互不統一,算力運營方需要面對多個技術棧(即通過多種技術相互組合,作為有機整體實現某種功能),且不同技術棧所支撐的應用場景也不盡相同,需花費很大精力進行算力管理和調度,導致效率降低。
“‘東數西算’工程正在開展,肯定會建設很多算力中心和一體化數據中心,但我們始終要回答一個問題,即投進去的這些‘道路’,未來怎么運營‘車輛’,能否真的‘上路跑好’,這是全行業的機會,需要一步一個腳印,才能抵達支撐數字經濟的終點。”林源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