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音綜市場,早已成“狼煙四起”之勢,在各衛視、各新媒體平臺瓜分市場份額之際,芒果臺的表現尤其“出挑”。
總體上,它表現為兩大持續:持續輸出品牌音綜,持續創新音綜品牌。
具體操作上,芒果臺的《時光音樂會2》剛剛收官,《我想和你唱4》就將登場,而《聲生不息·寶島季》則蓄勢待發。
在之后,還有《乘風破浪的姐姐4》和《披荊斬棘的哥哥3》,另外,自品牌音綜節目衍生出來的綜藝節目也將持續發力。
但這么多的音綜節目,究其實質,都是成名歌手的音樂秀,雖然一大部分有競演的成分,但“競賽意識不強,激烈程度不足”。
將眼光放遠,芒果臺可是國內最早的音樂選秀節目的開啟者,不少人至今尤對《超級女聲》津津樂道。
就在今年,一檔有別于芒果臺當下其它節目的全新音綜將亮相。
它就是經過從《中國歌唱大賽》改名到《全民歌手2023》再改名的《青年π計劃》。
洋溢青春活力
顯然,《青年π計劃》的受眾,針對的是青年群體。
π,既意味著規律——它是圓周率,又象征著無限——它向前延伸而沒有止境。
這可能是當代青年群體精神的某種放大,在遵循規則的同時,發掘自身無限的可能性。
根據網絡上的海報,《青年π計劃》招募的觀眾,也是“未滿三十”的青年群體。
同時,該音綜對參加選手的五種定位,也凸顯了流行音樂的時代氛圍與年輕化傾向:音樂怪物、器樂高手、舞臺王炸、時代之音、偷心少年。
似乎與之形成某種“回應”,在今年,藍臺的長壽音綜《中國好聲音》,也將致力于“年輕化”,據悉,在新的一季,該節目將增設“唱跳賽道”,甚至該音綜的名稱就是《中國好聲音·青春季》。
向“好聲音”叫板?
眾所周知,《中國好聲音》品牌構建的基礎即是“學員”與“導師”雙主角的人設,以及雙線索的走向,通過“導師盲選”、“搶人大戰”、“學員PK”形成導師之間、導師與學員、學員之間的互動。
因此,“裁判”這樣的舉動,貫穿于節目的始終。
但《青年π計劃》卻打出了“音綜導師3.0時代,把表達還給選手”的旗號,聲稱:“拒絕評判、拒絕裁決、拒絕被選擇”、“去導師和評委化,為年輕人點贊”、“尊重年輕人的態度表達、我的世界由我自己定義”。
其內在的發展邏輯與《中國好聲音》似乎“背道而馳”。
它是在向《中國好聲音》叫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