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947一直是古典樂迷鎖定的經典音樂頻率,隨著融媒體時代的深入,電視大屏也期待用更豐富的媒體形態來呈現音樂的五彩斑斕。近日,百視通與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經典947聯手,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推出《947愛樂廳》以及《晨曦音樂時間》兩檔原創大屏音樂視頻節目,并將陸續獨家登陸百視通IPTV、互聯網電視,東方有線點播平臺,上海移動電視等渠道。
《947愛樂廳》是一檔音樂會賞析節目,集結中外優秀樂團、著名音樂家和音樂節的高品質現場實況,由經典947主持人周婕解析導賞,帶領觀眾走進“歐洲現場”和“中國現場”,了解“臺前幕后”的音樂故事。《晨曦音樂時間》則由經典947晨曦對知名古典音樂作品進行解析,讓眼睛跟隨耳朵一同進入音樂殿堂。
《947愛樂廳》,足不出戶身臨現場
一直以來,《947愛樂廳》都是FM94.7調頻端備受聽眾喜愛的節目,其中,由經典947與歐洲廣播聯盟聯袂呈現的《947愛樂廳•歐洲現場》,是全國唯一一檔每天播出世界優秀樂團最新音樂會實況的節目,與此同時,《947愛樂廳•中國現場》節目還會精選中國各大交響樂團、民族樂團與中外音樂家合作的演出錄音,同步推薦給歐洲廣播聯盟供全球播放,傳遞中國樂壇的最強音。
如今,經典947與百視通攜手打造的原創節目《947愛樂廳》,擁有超越聽覺類傳媒的全新全媒體節目形態,觀眾將在電視熒幕前,以更好的視聽體驗身臨其境地欣賞音樂會的現場實況,包括柏林愛樂樂團、馬林斯基劇院管弦樂團、以色列愛樂樂團、布達佩斯節日管弦樂團、上海交響樂團、上海愛樂樂團、浙江交響樂團、貴陽交響樂團、四川愛樂樂團、蘇州交響樂團等樂團;克勞迪奧·阿巴多、祖賓·梅塔、丹尼爾·巴倫博伊姆、瓦列里·捷杰耶夫、西蒙·拉特等指揮家;瑪塔·阿格里奇、米沙·麥斯基、馬友友、郎朗、王羽佳、寧峰等獨奏家;以及琉森音樂節、韋爾比耶音樂節、莫斯科復活節音樂節等著名音樂節的經典場次。
周婕,上海廣播電視臺經典947(FM94.7)資深主持人,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碩士,“全國十大音樂DJ”,由她策劃主持的音樂導賞、人物訪談、大型直播等各類型節目曾多次獲得“全國十佳音樂主持人節目”、中國廣播文藝節目專家獎一等獎、上海廣播電視獎一等獎、全球華語廣播欄目大賽等獎項。在此次上線的《947愛樂廳》節目中,周婕將從演出陣容、曲目創作、品鑒分享、策劃背景、制作呈現等不同角度進行專業而深入地解讀,引領觀眾走進中外音樂現場,感受古典音樂的時代氣息與繽紛魅力,開啟音樂文化之旅。
《晨曦音樂時間》,用“足球解說”的方式聊古典
經典947于2022年推出視頻直播節目《七分音符》,主播晨曦富有個人觀點、通俗易懂的古典樂科普方式,收獲了觀眾的高度評價與喜愛。雖然古典音樂被稱為“抽象的藝術”,精彩的段落很容易轉瞬即逝來不及感知。然而,通過晨曦演繹和解讀,總會讓人有種“GET到了”的感覺。
趙晨曦,青年古典音樂普及者、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碩士,青年口琴演奏家。他兼有古典音樂的普及者、演奏者和媒體人三重身份,能夠以鮮明的個人觀點與個性化視角解讀古典音樂。在此次上線的《晨曦音樂時間》中,他將每期聚焦一部古典音樂作品進行深入淺出的解讀,并通過視頻方式與觀眾見面。晨曦將音樂作品的精彩段落“碎片化”,拆解出來單獨聆聽,并在完整播放曲目時將解說穿插其中,以“足球解說”的方式讓聆聽者抓住每一個瞬間的精彩,不僅“聽熱鬧”,也能夠“聽門道”。
音樂殿堂又是音樂學堂,大屏營造品味之家高雅客廳
早在2022年,百視通就針對不同年齡層的“古典樂迷”用戶進行了《古典樂迷音樂欣賞&培訓》調研,描繪出一幅當代古典樂迷群像:其中85%的樂迷家中有人進行過樂器學習,43%的樂迷一年需要觀看5次以上音樂會,更有36%的樂迷每年在音樂會上的花費超過300元,可見在年齡不同、賞樂之路各異的愛樂之人世界里對古典樂的由衷熱情。
為了滿足大眾對于古典音樂的需求,百視通于去年5月推出大屏端古典音樂新媒體產品“BesTV愛樂”,通過技術創新和精細運營,聚焦古典藝術,從行業頂級水準的韋爾比耶音樂節系列到擁有140年歷史的世界頂尖樂團柏林愛樂樂團系列;從鋼琴家獨奏到音樂大師攜手的殿堂級演出;從經久不衰的芭蕾舞劇《胡桃夾子》到享譽百年的莎士比亞戲劇《第十二夜》等海外優質藝術現場影像,帶領用戶輕松邁入古典音樂之門,此次《947愛樂廳》以及《晨曦音樂時間》將在產品內同步呈現。
音樂的價值就在于將傳承千年的人文精神用詩意的形式去觸碰感染每一個人的情感。“BesTV愛樂”不僅僅是一個只針對音樂發燒友,對于有音樂教育需求的人來說,更是一個24小時的音樂學堂,讓用戶們足不出戶就可在電視上感受到高品質私人音樂廳的沉浸式體驗,欣賞交響樂、戲劇、芭蕾舞劇等優質古典音樂藝術內容。
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經典947與百視通的合作已持續多年,此前,經典947旗下“老字號”音樂品牌《星期廣播音樂會》等優質內容也已登陸百視通平臺。未來,雙方將繼續深化合作,搭建“云上音樂廳”,讓更多觀眾不僅能“聽”到音樂,更能“看”見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