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障礙是隱性且易被歧視的殘疾,很多聽障人群在就業時四處碰壁,不懷好意的人更將他們稱為“聾子”。今年兩年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理事楊洋在人民大會堂“委員通道”講述了自己的就業過程,她曾當過會計、跑過業務,如今是一名聽障殘疾工作者,38歲植入人工耳蝸,并在助聽器的幫助下解決了“接聽電話”這個正常人看似尋常的問題。她感謝自己身處的這個時代,并對助聽輔助和信息無障礙環境的快速發展給出了正面評價,這有助于建立更加美好、更加包容、更加有愛的社會。
楊洋的“幸運”源于自己的堅持,但并不是每一個聽障殘疾人都有如此好運。根據全國第二次殘疾人抽樣調查顯示,我國聽力障礙人數接近3000萬,他們無法像健聽者那樣交流,難以從事銷售、策劃、主持等時常與人打交道的工作,就業機會有限。同時社會上懂手語的聽力健全者并不多,這進一步限制了聽障人群的就業范圍。更隱晦的是,即便聽障人群參加了工作,在就業過程中也容易受到歧視,經常要遭受生理和心理的雙重摧殘。
如何才能讓聽障殘疾人盡快融入社會,與正常人一樣享受公平的就業環境?除了政策端對聽障殘疾人扶持力度的持續加強外,還需要高新企業依托科技創新,幫助他們重現聲音,脫離苦海。去年至今,人工智能“國家隊”企業科大訊飛肩負社會責任,敏銳洞察到龐大聽障人群對助聽器產品的旺盛需求,結合自身的領先AI技術能力,量“聲”定制了三款智能助聽器產品。
以訊飛智能助聽器尊享版為例,它使用起來非常方便,清晨取出來戴在雙耳,睡前摘下入倉自動關機。中重度聽損者佩戴后,不僅可以獲得最大40dB的聽力增益,讓原本聽起來很吃力的職場交流變得“不費吹灰之力”,還可以自動識別場景,在開會、演講等不同噪音環境下獲得完善的抑制降噪方式,讓聽損者也可以像正常人那樣激情慷慨的講述項目方案,言行舉止散發出不服輸、不認命的人格魅力,成為同事、領導、客戶都尊敬的人。而對于家庭收入較低或者從事簡單工種的中輕度聽損者,還可以選擇“千元級”的訊飛智能助聽器優享版,其助聽效果可媲美國際品牌數千元的效果,極大降低了助聽器的購買門檻,讓科技真正惠及于民。
在訊飛智能助聽器的幫助下,廣大聽障殘疾人可以有尊嚴的參加工作,像聽力健全者那樣跟HR談笑風生,職場升遷的大門為你而敞開。訊飛智能助聽器以AI科技之力,助力聽損人群更順利地就業,也推動了該品類的公平可及性,讓每一位聽損者都有更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