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少華一直被認為是業界老戲骨,距離她離世已經兩年了,但人們對她的爭議始終沒有停息。
張少華的演技雖然被許多觀眾認可,業界同行也對其尊敬有加,但張少華直到去世也沒有得到一個重量級的影后大獎,這背后的原因,卻少有人知道。
張少華離世后,不少業內人士紛紛對其表達自己的哀悼之情,其中賈玲在自己的悼念微博中寫到:看您的戲長大的,先生千古!
正是“先生”這個稱謂在網絡上引起了一波難以平息的波瀾。
在我們中國的語境中,能被稱為“先生”的女性實在不多,不但要在自己的藝術領域取得非常高的成就,而且在品行方面要有極其優質的表率作用。
比如楊絳先生,孟小冬先生,林徽因先生等,她們都是散發著耀眼女性光輝的老藝術家,德高望重,德藝雙馨,即使她們已經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遠去,也依然名垂千古。
很多人認為,張少華老師卻擔不起這個稱謂。
雖然她非常敬業,演技也可圈可點,她扮演的“丑娘”可謂是把農村老太太這個角色演繹得出神入化,非常深入人心,但網友們表示,張少華沒有資格被稱為“先生”,因為年輕時的張少華,有諸多惡行。
隨著網上爭議聲浪越來越高,賈玲不得不緊急修改微博,這更讓張少華的陳年舊事被翻出來品評。
張少華與新鳳霞的瓜葛
年輕時,張少華與新鳳霞都在一個評劇團工作,新鳳霞擔任領導,并開創了新派評劇,而張少華則是嚴格堅持老一輩的表演方式,兩人的隔閡越來越深,在平時的工作中矛盾不斷。
對新鳳霞這樣的業界老前輩,大家都十分尊敬,可張少華卻不是這樣。
在新鳳霞90冥壽的時候,新鳳霞之子在網上訴說了一段往事:1966年,中國評劇院的張少華以隊長的身份,帶人砸抄了新鳳霞的家,還毀掉、搶走了許多名貴的畫作。
新鳳霞曾對兒女說:“怪她們有什么用?我也殘疾了,原諒她們吧!”
這件事一經曝出,張少華“晚節不?!钡穆曇粼絹碓礁?,再加上年事已高,在娛樂圈就逐漸隱退了。
再次有張少華的消息出現的時候,她已經罹患癌癥,終日與病床為伴,據說竟沒有一個人長期照顧她,孤獨一人忍受病痛,晚景異常凄涼。
張揚的性格全因苦難的童年造就
張少華的性格,從她出演的角色中就能看出一二,她張揚外向,天不怕地不怕,如果深究她的人生經歷,就不奇怪了。
1946年,張少華出生在一個非常貧困的小山村里,家里有9個兄弟姐妹,張少華是較小的一個。在貧瘠的環境中,她從小沒有吃過一頓飽飯,是在哥哥姐姐的陰影中長大的。
由于家庭過于貧困,父母決定把年幼的張少華送到別人家寄養,本來就沒有體會過多少家庭溫暖的張少華,更加孤獨,對父母的怨恨深深埋在心底,導致成年之后的性格,有幾分強硬和不服輸。
衣食無著的張少華,被上天眷顧的日子終于來了,她從小喜歡看戲,喜歡模仿戲班子的演員,13歲的時候,極有天賦的張少華考入了戲班子,結束了吃不飽飯的窘迫生涯。
由于在十分用功,張少華得到了許多前輩的專業指導,逐漸成了一個“名角”,并考上了國家評劇院,與泰斗趙麗蓉老師成了同學。
相互吸引的愛情
張少華從小缺少家庭的關愛,導致她比一般的女孩子更獨立,更大膽,是個敢愛敢恨的爽朗女孩,同在劇團做演員的張慧寶被她深深地吸引了。
有一年春節期間,其他人都回家團圓了,只有張少華不想回家,她又孤獨又委屈,獨自留在劇團排練,這時猛然發現,張慧寶竟然也沒有回家,而是特意留下來陪她。
就這樣,兩個人自然而然相互吸引,走到了一起,成立了家庭。
張慧寶也是個性格暴躁的人,還有些大男子主義,工作生活中,經常與別人起沖突,張少華當然不肯讓疼愛自己的丈夫吃虧,經常拿出更為強硬的手段,幫丈夫平息沖突。
許多年后,張少華仍然堅持,丈夫張慧寶是一個正義心很強的人,因為太正派,才會頻頻與人發生沖突,產生爭執。
我們常說,一個巴掌拍不響,這其中的糾結往事只有自己知道。
具體事件要放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去看
1993年,張少華第一次接觸到了電視劇,雖然只是演一個不起眼的小角色,但當時已經47歲的張少華,卻讓人眼前一亮,從此,張少華轉行干起了演員,逐漸成為一位觀眾們熟知的“老戲骨”,尤其是《丑娘》上映后,丑娘的形象,深入人心,張少華收獲了不少好口碑。
但與此同時,她年輕時與新鳳霞的矛盾被當做黑料從網上曝出。讓張少華始終沒有贏得有分量的大獎,也讓她背上了“晚節不?!钡牧R名。
其實,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新鳳霞之子說的是1966年的事,當時正值十年浩劫期間,各地的運動風起云涌,在那樣的歷史大背景下,每個人都身不由己,張少華年輕時的諸多往事,并不能一刀切,必須要放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去看。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不能直接斷定非黑即白,這個世界更多的是灰色,只能說,每個人身上,都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很復雜,也很微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