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已于 3 月 5 日正式在北京召開,全國人大代表、 58 同城CEO姚勁波出席會議,并提交了《關于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助推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深化產教融合政策以來, 58 同城積極響應,整合優質教育資源打造 58 同城大學,通過產教融合的教學模式和高品質的培訓課程,為勞動者提供招生、培訓、就業一體化的人力資源服務,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賦能。為進一步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姚勁波在本次提案中提出如下三點建議:一是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健全校企合作長效機制;二是加大政策激勵與補貼力度,充分調動企業積極性;三是構建一站式服務平臺,縮短企業申報辦學的審批流程。
持續健全校企合作協同機制,58同城大學積極開展深度合作
產教結合的基礎是“產”,即必須以真實的產品生產為前提,在這樣的基礎和氛圍中進行專業實踐教學,學生才能學到真本領,教師才能教出真水平。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產教究竟要如何結合?對此,姚勁波建議,持續健全校企合作協同及監督管理機制,規范職業教學過程中的標準、內容和考核辦法,明確校企分工。
自 2020 年 5 月成立以來, 58 同城大學深耕職業教育領域,課程體系覆蓋母嬰、家政、護理、家電等領域,開設了包括家電清洗師班、母嬰護理師班、催乳產康師班、家庭清洗師班、養老護理師班在內的豐富課程,邀請特聘專家授課,全面講授崗位常用技能,促進勞動者高效提升業務能力,培養普適性人才。
除了多元、系統性的培訓課程為培養和輸出專業化技能型人才提供更多可能, 58 同城大學還與多方開展行業合作,為勞動者廣開提升職業技能的途徑。 58 同城大學先后與國美管家、易茗時尚達成戰略合作。在與國美管家的合作中, 58 同城大學與國美管家分別發揮優勢,通過高品質的培訓課程,為家電服務從業者提供更多學習機會,促進產教融合、助力人才職業技能提升,打造服務業數字化人才的孵化器和加速器。此外, 58 同城大學還通過與易茗時尚的戰略合作,促進美業培訓向專業化、系統化發展,為有志于在美業行業發展的藍領勞動者帶來機會。
加大政策激勵調動企業積極性,一站式服務助力勞動者穩就業
據教育部 2020 年 12 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 3 萬多家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不過,與龐大的市場需求相比,參與職業教育的企業數量仍相對不足。為此,姚勁波建議教育、發改、稅務等主管部門出臺配套政策,對舉辦、參與職業教育辦學的企業以購買服務、稅收減免等形式予以扶持;鼓勵具有行業影響力的全國性平臺企業申報國家級產教融合型企業,對已提出的“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的組合式激勵進行制度明確,充分調動企業的積極性。
作為職業技能培訓領域的開放大平臺, 58 同城大學積極響應政府部門號召。在今年 2 月,人社部開展的“迎新春 穩崗留工送培訓”專項工作中, 58 同城大學作為人社部遴選推薦的 54 家線上培訓平臺之一,第一時間組織產研團隊在 58 同城大學App端開設“穩崗留工”線上專區,甄選 58 同城大學原有部分收費課程,以限時免費形式投放到“穩崗留工”專區,“零費用”幫助廣大留崗勞動者提升職業技能。
基于留崗人員自身特點和靈活就業新趨勢, 58 同城大學設計組織了“一站式”線上培訓資源,開設家庭服務、房產中介、物流配送、汽車知識、銷售提升 5 大職業教育板塊內容,配置 280 學時的相應課程,根據不同工種就業需求提供高品質、高適用、高靈活的培訓模型,推動留崗人員高質量“穩就業”。
提升線下服務水平,提供優質就業機會
針對目前企業申報辦學資質流程較長的痛點,姚勁波在提案中建議,進一步提升線下服務水平,簡化申報手續,縮短審批時長,為企業舉辦、參與職業教育提供更全面便捷的服務,有效提升校企合作的成功率和實效性。
與之對應, 58 同城大學作為職業教育的直接參與者,在為學員提供豐富課程之余,也致力于為學員提供了完備的培訓保障,創造舒適貼心的學習環境。學員參加 58 同城大學昌平校區免費家政培訓, 58 同城大學免費為學員提供食宿,一日三餐營養豐富, 8 人間住宿地暖空調齊備;除此之外,還為學員報銷限額內來京路費。
學員們參加 58 同城大學昌平校區的學習,不僅能享受高品質配套服務,還可獲得面試指導、簡歷優化指導服務, 58 同城大學將為學員規劃未來發展及成長路線,幫助勞動者理性擇業。 58 同城大學和國美電器等機構合作,為學員提供豐富的就業機會,幫助學員精準就業。值得一提的是,通過培訓的學員還將被納入 58 同城人才庫,獲得豐富優質的就業機會。 58 同城將為勞動者推薦高薪優崗,平均月薪超 6000 元,發展前景十分可觀。
58 同城大學充分依托 58 同城品牌和資源優勢,通過多元化、創新性的職業技能培訓,一站式滿足勞動者培訓、求職、就業需求,致力于幫助從業者“精準學習,更好就業”。未來, 58 同城大學將在全國 200 個城市,打造 1000 家職業技能培訓與就業中心,幫助數億人更好地實現職業發展,為包括家政服務機構在內的眾多生活服務型企業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