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玉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
「穿衣自由」的口號已經被說濫了。
但女性因穿著清涼受到惡評、被鑒擦邊、被造黃謠的現象又層出不窮。
普通人穿著性感會遭舉報。
女運動員穿合規的比賽服也會被批「露骨」。
內娛女星也處在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
穿多了被陰陽怪氣,被嘲「保守 」「土」。
穿少了又被舉報,被罵博眼球、被詆毀擦邊。
所以,經常有人說,現在人越活越倒退了。
這讓香玉想到一部國產老電影。
拍的就是「穿衣自由」口號的起點。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記錄了80年代末的思想觀念大爆發期。
片中,人均三點式、丁字褲。
看過的人無不驚嘆其尺度之大。
但當年卻在全國公映,央視播出,沒有刪減。
今天 ,不妨一起回顧一下這部生猛、大膽的作品。
看一看,我們今天的思想觀念到底是進步了,還是倒退了?
《哈羅!比基尼》
1986年,深圳舉辦了一場全國健美比賽。
沒想到,比賽過程中,警方接到舉報:
「有人在開展黃色活動,警察必須來抓人。」
類似狀況還不止一次。
此片所講的,正是圍繞這場健美比賽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圖源:深圳報業集團
片中,改革開放背景下,中國體育界舉辦了首屆全國健美業余賽。
號召熱愛健美的廣大群眾積極參與。
負責人表示,為了全方位與國際接軌,穿著也必須按國際規定標準來。
這意味著,中國女性也要穿三點式泳裝——比基尼參賽。
在那個年代,女性露腿都還很罕見,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比基尼是什么。
比基尼在國外的歷史也不過半個世紀。
可想而知,消息一出就震驚中外。
在國內一石激起千層浪 ,人人大呼變天了。
海外新聞界也反響強烈,將其視作中國女性的一次歷史性拐點。
很多外國記者將信將疑,「保守的中國人真的能接受嗎?」
但還別說,看上去進展還挺順利。
消息一經流出,年輕人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不少人還自告奮勇當起了志愿者, 義務向路人科普「比基尼」。
刊登比賽通知的報紙,一眨眼就賣光了。
舉辦方起初還擔心沒人參加,沒想到報名的人不少。
健美愛好者們其實早就在期待這一天,紛紛摩拳擦掌。
一對健美夫妻在電視上看到了這一消息。
妻子剛洗完澡衣服都顧不上換,就被喊了出來。
一聽還有多人項目的團體賽,兩人興奮地緊緊相擁。
通過資格賽選拔后,他們更是激動到當眾轉圈圈親吻。
后臺記者采訪時,丈夫被喜悅沖昏頭腦,一時口誤。
對著鏡頭說「我們就是在健美時搞上的」,鬧了大笑話。
很多對健美還一無所知的年輕人,也忍不住躍躍欲試。
一個男人自認為身材還行,當著記者的面扒掉衣服。
「你看我這樣的行不行?」
確定參賽后,每個選手都開始著手準備。
先置辦一身參賽服。
當年賣比基尼服飾的地方不多。
很多人都是自己踩縫紉機做出來的。
大小、松緊都得自己摸索著來。
備好衣服后,就抓緊時間游泳、健身、練習臺步。
為了能在比賽時展現最好的狀態,人人都牟足了勁。
異性朋友之間還互相展示衣服和練習成果。
這畫面在當時算得上石破天驚。
自然,到了比賽當天,畫面更是尺度驚人。
滿屏荷爾蒙炸裂的肌肉男女。
鏡頭毫不顧忌地對準每一寸肌膚。
男選手秀出自己一塊塊隆起的肌肉。
女選手也不甘示弱。
自信、坦蕩地展示著自己的力量和美感。
但自然,如此開明包容的社會風氣,只是表象。
影片一開始就科普了「比基尼」這一稱呼的由來。
1946年,太平洋馬紹爾群島的比基尼島上進行了一次原子彈爆炸實驗。
同年,這種用料極少的三點式泳裝誕生。因為它一出現就引發輿論震動,威力堪比原子彈,就被命名「比基尼」。
當這顆「原子彈」落到中國時,也不可避免的是一地硝煙。
尤其這場健美比賽還在電視播出。
當時,電視還是最主流的信息傳播渠道,整個社會所面臨的的思想沖擊可想而知。
自比賽消息一公布,就有無數人寫信、打電話舉報。
認為比賽有違公序良俗,要求及時停手。
舉辦方承受了相當大的壓力。
年輕的參賽者,也都遭到了各方的勸阻。
為了走上臺,險些造成各種人際關系網破裂。
有的鬧起家庭矛盾。
女兒剛換上一身比基尼,父親就如臨大敵,手里的橘子灑落一地。
還有情侶矛盾。
原本關系穩定的一對情侶,因為比賽撕破了臉。
女方是服裝設計師,她深知這次比賽的意義,執意要參加。
男方理解不了,冷嘲熱諷道,「怎么不把那三點也脫了?」
被女方回懟「我可以原諒你的自私,但我不能忍受你的淺薄。」
有的選手干脆瞞著家人去參賽。
結果,電視上一播出,老母親眉頭緊皺。
鏡頭掃向胸部時,老母親更是怒氣沖天,當場昏厥了過去。
還有些不相干的看客,讓比賽變了味。
一個男人,嘴上說著支持解放思想。
結果,一看到女人穿比基尼出來就腿軟跌地,思想走偏。
女性參賽者還莫名其妙被潑了臟水。
無緣無故被污蔑說以后戀愛會劈腿。
還有很多廣告商聞風而動。
舉著相機來拍照,邀請參賽者作代言。
實際上就是想利用她們的熱度,宣傳自己的產品。
再看比賽現場,雖然臺上氣象一新。
但臺下的觀眾卻各懷鬼胎。
甚至在評審團上,賽事負責人都在比賽過程中都偷偷摘掉了眼鏡,不愿直視。
不難看出,此片雖是開風氣之先的應時之作。
卻沒有過分渲染煥然一新的社會風氣。
反而突出一種錯位的荒誕感。
最明顯的,是公域和私域的反差。
很多人對外展現的是無所不包的氣度,私下卻又因循守舊、避嫌守義。
健美比賽總負責人對著鏡頭唱高調,動員群眾參賽。
私下卻不允許自己女兒參賽,還行使公權剝奪了女兒的參賽資格。
電視臺拍攝宣傳視頻,想傳播進步、開放的思想觀念。
結果,不小心拍到了健美夫妻激動接吻的鏡頭。
居然認為夫妻接吻有傷風化,要求全部剪掉這些畫面。
還有,不同代際、性別的沖突。
年輕人普遍聽到比賽都拍手叫好,上了年紀的人卻都連連搖頭。
女領導有通融的余地,男領導鐵面無情。
還有的男人,自己在藝術學院做人體模特,天天只穿一條內褲,卻不允許自己女友露腿。
最讓人悲哀的是理想和現實的嚴重脫節。
參賽的女選手都將這次比賽看作難得的機會。
以為這場比賽會讓更多人突破傳統觀念,掀起中國女性的身體革命。
但沒想到,結果卻是不被家人理解、被朋友污蔑、被不相干的廣告商騙錢。
可以發現,種種情景和今天如此相似。
今天,雖然審美多元、穿衣自由已經被說濫了。
但很多人只停留于喊喊口號的層面,沒能真正的理解、認同。
所以我們能看到越來越多人不顧世俗眼光,實踐穿衣自由。
也能看到鋪天蓋地的低級玩笑、嘲諷謾罵。
也正像片中一樣,思想解放的風氣總是伴隨著新的問題。
穿衣自由的女性被騷擾、被惡意評判。
在很多惡性事件中,穿衣自由被與受害者有罪論相聯系。
還有,女性話題也被利用、炒作、消費。
因辱女營銷翻車的商家不在少數。
而且在當下這個互聯網時代,「穿衣自由」會陷入更復雜的語境。
性別議題雖被普及,但審美單一已成痼疾,飯圈化又成輿論常態。
「穿衣自由」的討論變得越來越割裂,越來越難以達成共識。
還出現了各種匪夷所思的現象。
比如,穿衣自由成了「白幼瘦」的特權,還與「媚男」掛鉤。
最近,「瑜伽褲能不能外穿」的話題就尤為典型。
一個女孩發貼表示自己鼓足勇氣穿了瑜伽褲出門,被朋友夸贊后重拾信心。
這很快成了勵志熱貼,還衍生出熱門話題「不止瘦女孩能穿瑜伽褲」 。
后續又引發不少爭議。
有人表示認同,認為不瘦的女孩也要勇敢穿衣。
也有大量反對意見。
有人覺得這種穿著暴露身材短板,有人說瑜伽褲沒必要日常穿,還有人懷疑這是商家的營銷手段……
種種討論幾乎濃縮了「穿衣自由」的所有困境。
我們會發現,「穿衣自由」不僅沒有拉平性別、身材的不平等。
反而困在「以瘦為美」的單一審美觀念和外界的刻板印象里。
穿一條褲子不僅需要外界認可、自我勉勵、集體認同來合力完成,還需要謹防跌入消費主義陷阱……
這些反倒無一不說明了穿衣的不自由。
回到這部電影。
片中震驚全國的比基尼,今天已是司空見慣。
但新舊思想的激戰在當下依然不斷上演。
因此,我們很難去籠統地說時代進步還是倒退了。
就像最近新聞曝出大衛雕像被美國家長投訴色情,讓很多人覺得驚訝。
人們也總是籠統地認為西方世界更為開明。
只能說,時代的發展未必能夠解除觀念的枷鎖。
反而,輿論環境的變化,可能帶來更多新的問題。
正如熱依扎所說。
當穿自由不再成為話題時,才有可能迎來真正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