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產業已經成為中國擁有明顯國際競爭優勢的產業。在不久前結束的全國兩會中,許多代表委員仍在為新能源發展與能源全產業鏈布局建言獻策。在“雙碳轉型”和綠色低碳發展的主旋律下,能鏈提出了“讓每個人都能用上綠色能源”的愿景,以“通過數字化實現零碳能源”為使命,在新能源全產業上進行了布局,成為領先的能源變革推動者。
能鏈專注于能源數字化,布局涵蓋了油、電、氫、氣等多個新能源品類,擁有團油、能鏈智電、能程科技、中能鏈、能鏈企服等業務。抓住車主“加油貴”“充電難”的痛點,團油和智電搭建起用戶與加油站、充電樁之間的橋梁,一方面為油站電站建造了最大的私域流量池,另一方面服務了車主獲得便捷、實惠、可靠的加油充電服務。通過提供危化品數字化供應鏈系統,能程科技連通煉廠、危化品物流、油庫、油站等,打造出信息流、資金流、物流“三流合一”的數字化閉環。能鏈企服通過構建“一站式企業級能源數字化管理解決方案”,助力企業實現能源管理的數字化升級和降本增效,成為企業級能源數字化服務的入口。此外,契合新能源發展多元化、低碳化、能源化的趨勢,能鏈還推出綜合能源服務品牌——中能鏈,全方位賦能加油扎轉型升級綜合能源服務。
中國作為全球能源第一大國,能源消費市場和碳排放量持續增長,交通能源領域正處在新舊能源轉換的發展窗口期。能鏈正是抓住了這一發展“風口”,率先駛入新能源“藍海”。它圍繞油和電兩大主線開展“一橫一縱”的業務布局。橫向上,以油為起點,向電、氫、氣等新能源品類拓展,覆蓋車主、企業等廣泛人群。縱向上,能鏈從上游供油環節到中游油站、電樁等場站,再到下游移動應用、車載終端等消費場景,實現了能源全產業鏈的布局和全流程數字化閉環。滿足行業需求,緊抓用戶痛點,遵循場景導向,能鏈在成立短短七年的時間里迅速發展,已經獲得了超過十輪融資,完成超過9億人民幣系列融資。
目前,能鏈已經成為國內外雙料獨角獸企業,探索填補了能源供給側結構性空白,促成了能源供需雙方的數字化連接,成功搶占新能源浪潮有利身位。能鏈創始人戴震指出:“當前,整個能源行業需要智慧、智能、數字化,以用戶為中心是不可避免的趨勢。未來,能鏈將繼續打造數字化出行能源矩陣產品,努力成為“全球最大的出行能源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