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該去看哪部電影呢?是大熱的《鈴芽之旅》,口碑不錯的《宇宙探索編輯部》,還是馬上就要上映的《灌籃高手》?最近想要去電影院的觀眾,心里可能總會浮現出這樣的問題。密密麻麻的排片信息讓人應接不暇,任何一名普通觀眾,都能充分感受到電影市場的回溫。
通常情況下,春節檔之后的3、4月份,是影院最冷清的時段,但今年突然有不少新片開始在這個時段“扎堆”上映。根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3月,國內院線一共有39部新片上映,而截至4月12日,4月已經定檔的新片共有四十多部。這個數目,已經與疫情之前,2019年3、4月份上映電影的數量持平。
除了數量多,更讓人驚喜的是,3、4月份上映的新片,風格也非常多樣化。其中,有日本動畫片《鈴芽之旅》,有還未映先火的《灌籃高手》《超級馬里奧》,也有風格和類型完全不同的文藝片《宇宙探索編輯部》《了不起的夜晚》《不止不休》,甚至同檔期還有超級英雄電影《雷霆沙贊!眾怒之神》,以及柯南劇場版《貝克街的亡靈》。這其中有愛情向、有回憶殺、有游戲改編、有藝術探索、有恐怖喜劇、有社會議題、還有好萊塢大片……這樣如此多樣的類型扎堆同一檔期的情形,許久未見。
從票房數據來看,這些電影的總體票房表現,也算是可圈可點。根據國家電影專資辦初步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3月31日,2023年第一季度全國城市院線票房達到158.57億元。這個數據,與疫情前2019年第一季度的186.14億元的成績相比,還有一點差距,但也已經大大超出人們的預期。
因此,有人形容,這個往年最冷清的春季檔期,以4月初的清明假期為中心,形成了一個頗具特色的“最強清明檔”。
新檔期的新變化
“4月1日一天,整個市場突然上檔了10部電影,這是連我們都沒想到的。”負責院線排片工作的資深影院從業者唐樂,感嘆這個“清明檔”突如其來的回暖。在他看來,這樣的一個檔期,也算是給電影行業打了一劑強心針,“開了個好頭”。
習慣觀察數據的唐樂,也從這個檔期最新出爐的一些現象和數據中,分析出了電影業未來的一些新變化。在他看來,最明顯的一個變化就與“大片”的影響力相關。以前,電影業觀察票房效果,習慣先“看大片”,也就是看看國際進口大片、國內知名導演團隊的大片賣得好不好。今年第一季度,因為存在春節檔的關系,也還存在著“看大片”的現象。比如,第一季度,春節檔領跑者《滿江紅》和《流浪地球》的票房都超過了40億元,加起來占據了第一季度票房的半壁江山。這兩者都是典型的“大片的勝利”。
但今年,這種“看大片”的趨勢發生了些許變化。最顯著的一個變化就是,往年作為票房保證的漫威、DC的超級英雄系列不再能夠提振市場,票房表現甚至十分慘淡。比如,3月上映的DC大片《雷霆沙贊!眾怒之神》,3月累計票房僅有4102萬元,名列3月票房統計榜的第12位。而在更早的2月17日上映的、漫威系列電影《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票房也不算突出,截至3月31日也只有2.72億元。
與此同時,在這個春天,一些原本被認為不夠大眾的電影,收獲的票房卻遠超預期。最典型的是《保你平安》和《鈴芽之旅》,這兩部片子都是3月剛剛上映的新片,一部是國產劇情片,一部引進動畫片,其3月累計票房分別為5.74億元、5.12億元,分別名列3月票房統計榜的前兩名。
確實,這個春天,觀影人群沒有選擇那些傳統的歐美大片,潛藏著的小眾需求反而在不斷上升,形成了長尾效應。唐樂舉了兩個例子。比如,由日本導演新海誠執導、編劇的《鈴芽之旅》是一部愛情、奇幻風格的動畫片,屬于典型的分眾電影,感覺是學生人群喜歡看的類型,但它的票房表現比想象的還要亮眼。此外,致力于放映藝術電影的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簡稱“藝聯”)院線,也在復蘇。3月,在“藝聯”上映的25周年紀念版《泰坦尼克號》,其票房都有2000萬,雖然數目聽起來不多,實際上,自從2019年的《波西米亞狂想曲》創下8000萬以上的票房紀錄以來,這已是“藝聯”放映的片子里成績不錯的一部。
這些小片扎堆定檔、不同類型作品分眾吸引觀眾的現象已經許久沒有遇到,這已經可以側面說明電影市場的回暖,連那些并非主流觀影人群的觀眾,都在正在逐漸回到電影院。2023年這個回暖的“清明檔”,顯示的是電影消費者真實的、不同的需求。
回歸正常的未來
今年三四月份影院展現出的這些現象,也在改變著影院從業者的想法,以及他們對未來的市場預測。影院經理們不再只把眼光看向“大片”。資深影院從業者唐樂提到,業內最近一段時間最期待的一部引進片,應該是4月20日即將上映的《灌籃高手》。因為這部電影在中國的受眾人群,是當年《灌籃高手》漫畫和動畫的忠實粉絲,也就是80后和90后人群,那些看著當年動畫片長大的80后如今已經步入中年,在全球市場,他們都不是觀影的主力人群。但如果《灌籃高手》表現突出,那么電影從業者可能真的會轉變思路,覺得這群中年人群是可以走進影院的,且有著很強的購買力。那么未來,以這部分觀眾為主要受眾的電影作品很可能會大幅度增加。
另一位業內人士,首都電影院副總經理于超,對于最近電影業的“回暖”與未來的發展,保持著謹慎的樂觀態度,他覺得,其實是一切都在回歸正常。在他看來,如今的票房回暖,其實是電影業回歸正常的表現。而且,僅僅從票房數字上來看,第一季度的票房數據,受到了春節檔一些高票房電影的影響,接續而來的“清明檔”的好壞是否能預測全年票房的高低,目前看來,形勢并不是非常明朗。
不過,在這個三四月份的檔期里,還是有一件事讓于超感到欣喜。他高興地看到,這兩個月新上映的影片,從定檔到宣傳推廣,各個環節的流程也都顯得更加“正常”。比如,近期這些電影的檔期、內容信息和宣傳計劃,片方都會確定得比較早。很少出現2022年出現的那種“極限定檔”,突然官宣電影的上映時間,造成一部電影只有幾天預售期的情況。比如最近的引進片《超級馬里奧》,重映片《泰坦尼克號》,以及動作片《龍馬精神》等,宣發、準備時間都比較充足,這樣,留給影院的宣傳推廣時間也會更充足一些,作為影院方,他們也會覺得更踏實,更有信心。
回歸正常是一件好事。而對于影院從業者而言,他們的心態其實永遠與電影創作者一直保持著一致,就是希望能用越來越多的、好的電影內容來填滿影院。當“清明檔”這樣的檔期能形成正向循環,那么,電影行業疫情后的真正復興,就不是一件難事。“我們現在不會特別擔心未來,因為我們已經知道了5、6月份即將上映的電影內容,知道市場正在逐漸恢復,而且是盡快地恢復。這一點,就很能幫我們恢復信心了。”于超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作者:仇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