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定義是不可扭轉的趨勢,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更好地做資源管理,讓資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更好地服務于基礎設施業務。”青云QingCloud旗下的KubeSphere容器平臺產品負責人于爽談到,“軟件不再像以前通過傳統的二進制文件構建,更多的圍繞云原生的技術標準一定是容器化的。無論是物理機、虛擬機、云平臺,軟件可以通過容器在不同的基礎設施里運行。未來,云原生一定是企業應用最核心的架構。”
一鍵開啟云原生
于爽談到,KubeSphere的產品目標是“聚焦業務應用”,所有的功能體驗都是圍繞應用設計的,“因此,我們在產品開發之前會跟社區用戶、青云QingCloud現有的企業用戶進行調研,了解他們現在的使用模式是怎樣的,期待的模式是怎樣的,匯聚并梳理所有的需求,提煉并最終展示在KubeSphere平臺上,形成很好的用戶體驗。”在KubeSphere 2.1版本中,青云QingCloud就提供了很多功能幫助傳統應用向容器平臺和云原生遷移,用戶只需上傳后設置參數即可自動實現容器化。目前,KubeSphere的商業客戶已覆蓋銀行、保險、制造、航空、互聯網等領域。
自2019年5月以來,KubeSphere(2.0版本開始統計)安裝包在社區的下載量已超過1萬次。“KubeSphere的開發框架和模式完全基于微服務架構,每個模塊都是松耦合的,如果使用相應的功能,可以直接把后端服務模塊接駁到KubeSphere,API對API。”于爽說,“KubeSphere開發者在產品迭代過程中有很多自己發現的問題或者新的想法,可以通過代碼的方式貢獻給Prometheus、Fluent Bit等CNCF的項目,這些開發者中有的人還成為了Jenkins社區、Prometheus社區的Maintainer。隨著產品發展、團隊成長,我們會把自己的能力貢獻給社區。”
2020年,青云QingCloud持續通過線下Meetup、線上社區的形式拓展基于應用場景的產品落地,例如隨著企業業務規模的快速增長,多集群管理將成為常態化,3.0版本中加入了相應功能支持,以及網絡租戶隔離、計量、GPU可觀察性和對接vGPU的功能。其中,多集群擴展了KubeSphere的寬度,無論是多IDC機房集群還是x86、Arm等多架構集群,都能統一管理,對業務場景更具廣泛適應性,可觀察性則涉及GPU資源的監控、日志、資源調度,可通過KubeSphere的控制臺進行納管,無需讓用戶自行操作命令行和配置文件。
在3.0版本中,KubeSphere對GPU的支持更多在輔助功能上,讓客戶更易于落地,而在未來版本中,會加強AI場景的深耕,在業務實踐中幫助用戶直接使用GPU資源,并且支持在大數據場景構建AI模型,把青云QingCloud和第三方的AI算法集成進來,運營層面則會為大型企業加入計費功能。從底層的開發架構到上層的業務交付,青云QingCloud希望在KubeSphere通過模塊化的方式使得各個功能做到自由嵌套,與KubeSphere無縫銜接。
從軟件定義到云原生
于爽介紹稱,持續推進開源戰略、大力發展合作伙伴是KubeSphere未來的兩大方向,借助生態的力量讓合作伙伴和社區開發者將更多的業務需求反哺到KubeSphere中,例如在分布式計算、學校教學等場景中遠程使用GPU功能的能力。通過可插拔模式,各類型合作伙伴的產品都可以整合至KubeSphere,這也是青云QingCloud連接整個生態的關鍵,“KubeSphere會幫助用戶加速云原生的實現,很多技術細節會隨著產品的迭代更加完善。像無服務器計算等技術在KubeSphere的版本規劃里都會有,隨著社區用戶的反饋,我們會逐漸把云原生的關鍵技術在KubeSphere平臺上落地。”